古川裕教授的近照。
齐乐教授(中)与留学生讨论汉字。
李晓雨在他美国家乡的一个小镇上演奏古筝。
史假妮(右一)在汉语教学班。
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言日,倡导和推动在联合国平等使用六种官方语言(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其中,“中国日”定在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谷雨”,以纪念汉字始祖仓颉的贡献。
今年4月20日是第13个“联合国中文日”,中国驻外使领馆和中文教育机构开展了相关纪念和庆祝活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汉语联盟还举办了第三届国际汉语日,与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和爱好者共同庆祝。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已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汉语教育,76个国家将汉语纳入本国教育体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境外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2500万,累计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数接近2亿。汉语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
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本版邀请国内外从事汉语教育的专家、一线教师、海外汉语学习者,共话汉语带来的无限可能。
汉语是打开中国和世界的金钥匙。
古川裕
对于学习和教授汉语的人来说,4月20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联合国汉语日。
从1978年去大阪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开始,我学习中文已经40多年了。1988年,他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学归来,开始在大阪大学教授中文。现在已经30多年了。感谢学好中文,我可以在世界各地有这么多可以用中文交流的好朋友。我的中文生涯是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而来的。可以说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中文了。总觉得越学中文越觉得教中文有意思。
外国人学汉语或者教外国人汉语,过去中国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对外汉语教学”。21世纪,随着汉语教学和汉语本身的国际化,名称改为“国际汉语教育”或“国际汉语教育”。自2019年12月在湖南长沙召开国际华文教育大会以来,一直使用“国际华文教育”这一名称。就像去年7月1日实施的最新标准,叫做《国际汉语教育汉语水平分级标准》。名字的变化反映了观念的变化。
在联合国中文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强调一下“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和价值。“对外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表面上只有一字之差,但本质上是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如果我们把国外的汉语教学简称为“对外汉语教学”,会有无数的类别,比如日本的汉语教学,美国的汉语教学,韩国的汉语教学。比如我在日本的汉语教学,第一个前提就是我们在非汉语环境下,也就是在日语环境下教汉语。学生只能在课堂上接触汉语。一旦离开教室,周围的世界都是他们的母语——日语。另外,我们的学生都是以日语为母语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在日本从事汉语教学的老师一直以日语老师为主。比如上世纪70年代末,我刚开始学中文的时候,我的老师中,虽然有少数老华侨,但大部分都是日本老师,他们用日文写的中文教材来授课。
现在虽然说中文的老师比例增加了,但基本情况没有太大变化。可以说,日本汉语教学的历史传统意味着“日本汉语教学”的本土化在多年前就已经实现。
在我看来,汉语要走出国门,成为国际语言,实现本土化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学生们不能去中国学习和留学,只能在自己的国家学习中文。国际汉语教育的本土化更为重要。
我们都知道学好一门外语可以打开一扇新的门。学好汉语,我们就能拿到一把通向中国和世界的金钥匙。如果你学好了汉语,你可以和世界各地说汉语、听得懂汉语的人交朋友,你可以用汉语和他们交流。学好语文,生活会变得丰富多彩。这些才是学习和教授汉语最大的乐趣和意义。希望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学好汉语。
(作者是日本大阪大学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协会副会长)
如果“一”这个词会说话
齐乐
认识一个汉字就像认识一个人。如果汉字会说话,它会告诉你:汉字蕴含着中国人对世间万物的体验和认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爱上汉字的不只是中国人。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在探索汉字古今演变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他的学生林西莉写的《汉字王国》风靡全球;美国人斯莱德用心研究汉字,创办了汉字源网,被称为“汉字大叔”;日本人京生登上“我与汉字”演讲比赛的舞台,讲述了他与汉字“京”的不解之缘…
在第13个联合国中文日,汉字“一”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与大家一起庆祝这个节日-
我是汉字“一”,没有一个汉字比我更明显,也没有一个汉字比我更苗条。如果我旋转90度,就像阿拉伯数字“1”。我是最小的正整数,常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
我是一个指手画脚的角色。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指法?指法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即当人们不能或不能用具体的形象来画时,就用一个抽象的符号来表示。指法字大多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减笔画或符号。
在人类文化中,我被赋予了万物之始的含义,即世间万物皆始于“一”。
我不是复调人物。如果查新华字典,我的发音只有一个,就是“yρ”。但是,在汉语口语中,我可以读出第二个和第四个音。涉及到“变调”——人说话的时候,词语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些音节的声调会相互影响,从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变调”。
我是一个最简单的汉字,却充满了丰富的含义——从序列的开头到第一,第一等等等。我当形容词用,可以表示“满了”、“满了”,比如“他浑身是汗”,就是“浑身是汗”的意思。我也可以做副词,放在两个重叠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简短,如“听”和“想”。另外,我也是指“如果”。人们经常用“一次”和“万一”来表达假设。
我还想介绍一下清代作家陈陵的一首诗:
一个帆,一个桨,一艘渔船,
一个拿着鱼钩的渔夫。
俯身大笑,
河中明月,河中秋色。
这首一字诗里,有10个“一”字。诗中的“一”字,在不同的句子中,有“量一”、“满”、“全”的意思,而且有变调,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我是一个常用词,可以形成很多成语,比如,一个回应,一笔交易,好看,首屈一指,最后一站,千钧一发等等。其中有两个我最喜欢的成语。
第一个习语是“一字老师”。这幅习语出自唐朝。唐朝有个和尚,法名戚迹。有一次,他写了一首诗叫《早梅》,诗里有两行:“在深雪,从前的村子,昨夜开了几枝。”诗人郑谷认为这首诗意境很好,情调很高。与“几枝”相比,改为“在深雪,前村,昨夜一枝花开”,更能体现“早”的含义。齐虚心接受了郑谷的建议。因为郑谷只提出了一个字的修正案,所以被称为“一言堂老师”。后来诗歌在改了一个字之后变得更加完美,改字的人往往被称为“一字之师”。
第二个习语是“一鸣惊人”。这个习语来自战国时期,当时楚庄王统治了三年,没有颁布一项法令。于是大臣问他:“有一只鸟已经三年没有张开翅膀、飞翔或鸣叫了。这是什么鸟?”楚庄王回答:“虽然还没飞起来,但一旦飞起来,它就会翱翔天际;虽然还没唱过,但会很惊艳。”半年后,楚庄王采取严厉措施整顿国家,最终称霸世界。后来,习语“一鸣惊人”应运而生,比喻在平时没有突出表现的情况下,一下子取得惊人的成就。
希望每个人都能遇到属于自己的“一字老师”,在学习和工作中都能“一鸣惊人”。
我是汉字“一”,我是你的好朋友。一字一世界,一字一坤!让汉字成为一个纽带,带你走进中国和中华文明的历史。
(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中文不是一个人的事”
李彩桦
我来自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是第二十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冠军。
回顾自己的语文学习之路,感慨良多。18岁的时候,我去了中国读书。我的第一站是广东的一个小镇。那时候我几乎不会说中文,听大家讲话的时候经常一头雾水。但我仍然对中国文化着迷,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学好这门语言。那时候喜欢广场舞,喜欢中国菜。虽然我听不懂阿姨们说的很多话,但我能感受到她们的热情。
还记得刚开始学中文的时候,觉得很孤独,因为周围学中文的同学不多。参加“汉语桥”比赛,认识了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朋友,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也不再感到学习汉语的“孤独”。
中国的文化丰富多彩,每一个中国学习者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景点,比如中国传统艺术、中国饮食文化,有什么兴趣就学什么。这样学习语文就会有更多的动力,形成独特的学习方法。
我的兴趣点是中国传统乐器,尤其是古筝。幸运的是,我遇到了韩冷先生,一位引领我走进古筝世界的伯乐。他不仅教了我演奏技巧,还让我了解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我逐渐明白,每一首古筝曲目都包含了一个独特的故事,演奏者应该通过演奏声音、演奏速度等来表达这些故事。,而不仅仅是正确的播放声音。演奏古筝让我更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随着我汉语水平的提高,参加“汉语桥”比赛成了我的梦想。2019年参加“汉语桥”比赛,获得“旧金山赛区”第二名。还记得2019年春天的那个下午,我紧张地等待着“美国汉语桥旧金山赛区”评委给出的分数。当我听到老师说“第二:李晓雨”时,我高兴极了。同时,我决心再次参加“汉语桥”比赛。
2021年,我再次站在“汉语桥”比赛的舞台上,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全球冠军。那一刻,我想说:“中文是一座桥,彼岸有一个美丽的中国在等着我。”
现在,我学习中文已经7年多了,更让我自豪的是,我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从去年秋天开始,我一直在希望中文学校教中文,这是针对中学生的。因为学校采用浸入式中文教育,学生接触中文的时间比较长,有时候我觉得他们的中文表达能力甚至比我还要好。看到学生们用流利的中文交流,我特别高兴。
我想告诉你,学习汉语不仅不会让你孤独,还会丰富你的生活。
(作者是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中国教育专业博士生)
用中文搭建友谊之桥
史假妮
“你也喜欢这个歌手吗?”“是的!是啊!”“你知道吗?他还有一首歌叫……”从克劳迪娅和胡索尼的对话中,我能感受到他们难以言喻的幸福。这是最近我语文期中课课间休息时发生的一幕。按照惯例,每次课间我都会为学生播放中国歌曲,不仅是为了放松和调整,也是为了提供更多的中文输入。像克劳迪娅和胡索尼一样,在汉语的帮助下打开友谊之门的故事在中国课堂上并不少见。
记得刚来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工作的时候,我教的第一个汉语强化班有14个人,其中有一个知名的法学教授,年纪比较大。在一次课间休息时,我问他对这门课程的感受。没想到旁边的大学生说教授学的很好,我们需要加快节奏。老教授开心地笑了。他说虽然知道自己会比别人学得慢,但还是会继续努力。所以在课间休息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教授找不同的学生回答问题,大家都很乐意提供帮助。这样,全班的凝聚力就更强了。
此后,学生们参加了去中餐馆体验用中文点餐等活动,教授们也因为热情和丰富的经验分享了很多经验。比如班里的一个西班牙女孩,就遇到了学业上的困惑。教授得知后找她谈话,给了女孩很多帮助。教授告诉我,他很享受重返校园的感觉。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气氛很好。他也感谢我的耐心指导。但我觉得更应该感谢他,为我在维也纳的中文教学开了一个好头,让我通过他看到了大家对中文的热爱。
卢卡斯也通过中文课收获了宝贵的友谊。他来自卢森堡。有一天他心血来潮决定学中文,就报了我们的课程。此时他不知道的是,一个刚从中国青岛回来的叫菲利普的德国男孩也做了同样的决定。两人的友谊是从进入中文班开始的。我不是他们的第一个语文老师,但是我接手这个班的时候,同事跟我说不能让他们坐在一起,因为班级可能太热闹了。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即使因疫情而将课程改为线上,他们仍然通过空进行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卢卡斯告诉我,如果他没有上中文课,他就不会交到这么亲密的朋友,学习中文也丰富了他们的友谊。
也许这就是国学的魅力。世界各地的人们因为汉语而聚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在课堂上,我们都携手探索语文的奥秘;课后,我们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受,对汉语和中国有了更好的了解。
(作者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文教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