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复兴大学(无锡复兴大学)

2022年11月5日,“半园半家”的生态城淮安,在雾蒙蒙的清晨,美如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2年11月5日,“半园半家”的生态城淮安,在雾蒙蒙的清晨,美如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今后,中国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以来,我们党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认识,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刻展现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把握这一实践逻辑,就要深刻理解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深刻理解我们党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战略部署,深刻理解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

深刻理解中国现代化的特征和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内在需要,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反映了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改变世界的过程。世界各国都逐步实现了工业化,并在改变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塑造了现代文明形态。现代化过程中创造的生产力超过了过去所有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然而,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两极分化的社会局面、物质主义膨胀的精神现象和对外扩张掠夺的局面,反映了日益激烈的现代性危机,也将西方工业文明引入了歧途。世界上没有普遍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从实质性进程初期就抛弃了这一发展路径,以劳动逻辑取代资本逻辑,形成了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现代化道路。它符合中国的实际,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中国的领导。中国自成立以来,一直在寻找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现代化道路,并通过团结和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激活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开始探索“中国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1945年4月,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仅是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而斗争。”建国初期,就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从1953年起,用10年到1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一致的主题。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工业、农业、交通和国防。1964年,他在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79年12月,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要翻两番,“要在中国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中国式现代化。”1987年4月,邓小平明确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国民生产总值在80年代翻一番。第二步,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将进入小康社会,把贫穷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第三步,从21世纪起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中国将达到中等发达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代表大会都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明确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根本原则和途径,正确处理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有利条件。

党的十以来,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正如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众多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相处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最大现实,我们党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性,团结带领人民稳步提升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准确把握发展新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展现了中国现代化实践创造的时代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明确的历史地位,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宗旨是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步入现代社会,这是历史上空之前的规模,必将重绘世界现代化的版图。这就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断推进,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中国现代化使人们摆脱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努力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世界上历史民族唯一持续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华文明对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重视,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党的十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我们党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反对征服自然、破坏环境、消耗资源的发展方式,采取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与战争和霸权主义推动的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摆脱损人利己的现代化老路,倡导和平崛起、合作共赢,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潮流中发展。我们党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世界和平与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观,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强大生命力。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深刻阐明了中国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目标、任务和实现途径。中国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我们党科学绘制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在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我们党明确把发展新格局作为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面对发展新阶段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凝聚起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人民满意的教育,弘扬文化自信,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增强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彰显了中国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创造的本质必然联系,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刻理解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要原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战略安排,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之年关键时期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基础和战略支撑,把人民民主作为应有之义,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内在要求,把加快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作为战略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做好经受风浪甚至惊涛骇浪的巨大考验的准备。在前进道路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弘扬奋斗精神,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

“坚决维护党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方面。使党始终成为全体人民在风浪来袭时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确保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汇聚团结统一战胜困难的磅礴力量。”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和生命线,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幸福。我们党秉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衷和使命,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形成了体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发展理念,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怎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当代课题,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阶段,使现代文明向更高形态飞跃,体现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大优势。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坚持自力更生,坚持走同一条道路和志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给了中国现代化一个质的规定。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现代化实践树立了道路自信。自信之路在党的奋斗历程中深深熔铸,体现了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自觉担当。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方向和现实要求,保持历史耐心,保持中国现代化的坚强决心。

“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形成正确发展观和现代化观的前提。我们党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兴。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牢记江山是人民的,人民是江山,相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真正的英雄,尊重人民的意愿和实践经验,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汇聚14亿多人民的坚强意志和巨大力量,让人民满意。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实际上体现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呈现出人口素质显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民生福祉不断改善的过程。

“深化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和活力,更好地把中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率。”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切实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我们党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以发展为解决现代化问题的关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开辟新的发展领域和轨道,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

“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和信心,不信邪、不怕鬼、不畏压力,知难而进,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拼搏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我们党在斗争中发展壮大,是改变世界的根本途径,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实践创造的精神意志。战胜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艰难险阻,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顽强的战斗精神和高超的战斗技巧,抵御保守主义、霸权主义等势力的干扰。我们必须依靠奋斗赢得未来,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我们党在长达百年的奋斗征程中,团结带领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中华文明的现代重塑。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时代,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深刻理解我们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战略部署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以新的伟大斗争创造新的伟大业绩。(臧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本文发表于2022年11月1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第8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101096.html
1
上一篇建筑设计专业排名(美术生建筑设计专业大学排名)
下一篇 2013世界大学排名(2023年美国大学排行榜最新)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