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间隔年是指学生不急于开始下一阶段的学习或踏入社会工作,而是休息一段时间。一些学生将去参观学习,或者做志愿者工作。在这期间,他们会逐渐思考和明确自己下一步的人生规划。
-编辑
从英文“gap year”直译过来的间隔年,在中国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在这个生活的“缓冲”中,有的同学提高了对自己的认识,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有同学觉得“缓冲”之后好像什么都没变。何去何从,可能取决于简单休息和自我提升的平衡。
“慢就是快”
王新(化名)就读于美国明德学院。面对毕业时人生十字路口的诸多选择,他感到有些迷茫。“这就像一直被‘推开’一样。每个时间节点都有必须完成的任务。毕业的时候,我感觉好像任务刚刚完成,就要开始下一个了。最重要的是,其实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最想走哪条路。”
我希望王新的父母继续他们的学业。当时他已经拿着两所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身边选择工作的中国留学生也不在少数。他隐约觉得自己对深厚的学术修养不太感兴趣。大三的时候,他和身边的几个朋友合伙创业。他的主要方向是留学服务,他的业务蒸蒸日上。但是当所有的选择都摆在面前的时候,他却拿不定主意。
这也是王新最终决定休息一下的原因。他需要时间自我调整和思考。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间隔年可以用来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丰富人生阅历。在这3-12个月里,“慢就是快”是隐藏在其中的内在逻辑。
“如果我不知道某个方向是不是我真正喜欢的,当我越走越远,想回头选择另一条路的时候,就会更加困难。”王新说。
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宋培,回国后并没有按原计划进入职场。和王新一样,她也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她终于有时间完成了自己从未制定过的旅行计划,去了20多个国家,一路上还结交了很多有趣的朋友。回国后,她参加了同学创办的公益组织,去陕西支教两个月。一路走来,宋培终于体会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2019年,她加入了一家做个性化旅行的公司,“让更多的人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
增益和损耗几何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虽然王新住在美国,但他密切关注着他国内创业团队的进展。那段时间,他爱上了健身和烹饪,看了各种书,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好奇心驱使我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但学术不同。我需要专注于一个方面,我需要呆在板凳上。能坚持下来的人真的很了不起,但我意识到我真的不适合做学术。”7个月后,王新带着继续创业的想法回到杭州。
也有一些留学生选择间隔年不是主动的,而是不情愿的。他们有的因为海外院校毕业时间与国内主要求职阶段的“时差”而未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还有的因为没有被目标院校录取,想通过一年的时间丰富自己的经历,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在明年的留学申请中得到目标院校的青睐。
回到英国的李柯就是后者。不幸的是,当她第二年申请时,她再次错过了她理想的机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录取我的学校和我第一年拿到的offer差不了多少,感觉今年耽误了太可惜了。”不过,李可并不后悔当时的选择。“我学的传媒专业对语言水平要求很高。接下来的一年,我在语言上下了功夫,让我入学后上课和写论文都得心应手。比我高三的时候强多了。”
“很多人问我,‘年会之间是不是浪费时间?’事实上,这个问题永远不会有单一的答案。我身边确实有朋友回国后在家闲了几个月,无所事事,待解决的问题一直都在。间隔年不是‘逃避年’,也不是漫无目的的消耗时间。”宋最后强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