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济南5月6日讯(记者崔通讯员徐娇)由于国外比国内挣钱多,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然而,很多人往往只看到了出国工作的高收益,而忽略了背后隐藏的风险。近日,威海经济区法院审理了一起案件。14名工人被月薪一万元诱惑。在支付高额费用到日本工作后,他们才发现背后隐藏着一个骗局。
“出国月薪至少1万元。”面对这样的诱饵,去年10月11日,29岁的小旭(化名)与威海一家出入境服务公司签订了日本签证代理协议。根据协议,双方约定由公司为小旭办理三年多次赴日旅游签证,并安排其在日本“刷货”。公司承诺保证小旭每年访日6次以上,每月净收入1万元以上,1万元以下部分由公司负责补足。如果达不到上述标准,公司将在两天内退还他全部手续费25000元。
收益高,而且公司给了担保承诺。按照公司要求的25000元,小旭愉快地付了钱。和小旭一样,威海有13个人和公司签了同样的协议。在收到小旭等14人支付的费用后,该公司迅速为他们提供了出国签证,并安排他们在日本“刷货”。就这样,小旭等人收拾好行李,满怀期待地出发了。
然而,让小旭等人没想到的是,现实并没有公司承诺的那么美好。他们的第一次旅行并不顺利,这次旅行的净收入也没有达到承诺的一万元。
日本回国后,失望透顶的小旭等人怒气冲冲地来到公司与他们交涉,要求他们按照约定返还相关费用。为了平息小旭等人的不满,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吴某承诺退还他们已支付的签证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吴某未能履行承诺。小旭和其他人很生气,把公司告上了法庭。
原告威海某出入境服务公司小旭与被告吴某发生委托合同纠纷。威海地区法院于2019年4月10日立案受理后,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了该案。
经法院多轮调解,小旭等14名农民工与威海某出入境服务公司达成调解协议。公司承诺分期将14名农民工的签证办理服务费减半退还,公司法定代表人吴某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公司逾期支付,小旭等人有权按照25000元的标准申请强制执行。
“本案中,原被告签订的协议名义上是签证服务费,实际上是去日本‘刷货’的服务费,在日本‘刷货’的行为属于非法劳务。”审理此案的威海经济区法院民事审判组助理法官张德民解释,本案原被告签订的协议符合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情形,应属无效协议。
张德民表示,基于无效协议取得的财产,应当由双方返还对方。但本案中,考虑到原告出国一个月后确实获得了一定的收入,被告也为此支付了一定的费用。而且,原被告双方在明知出国“做非法劳工”是法律所禁止的情况下,还是签了协议。双方对协议无效均有过错,双方的损失应根据过错大小合理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