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美国东北大学是名校吗(美国前50名大学含金量)

#教育,听我说# 对话|刘彦海 作者|张 来源|成长的可能性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择校问题。都说要早早确立培养目标,但毕竟是重大选择。面对艰巨的择校任务,很多家长充满纠结。公立还是私立?

#教育,听我说#

对话|刘彦海

作者|张

来源|成长的可能性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择校问题。都说要早早确立培养目标,但毕竟是重大选择。面对艰巨的择校任务,很多家长充满纠结。公立还是私立?出国留学还是高考?选择什么?如何选择?

针对家长关心的择校问题,《成长的可能性》与北京新抚外国语学校校长刘延海进行了交谈。

采访对象:刘延海校长(大海);北京新抚外国语学校校长,中国五省知名公立国际部创始人,北京三十五中国际部创始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家校共育研讨会特邀讲师,美国东北大学USPP课程中国区前,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北京IFY课程前,《青年国际职业生涯课程》版权所有人。

他对父母有什么实用的建议?公立学校国际部和私立学校国际部有什么区别?只有充分了解不同的训练路线,才能选择更适合孩子的路线。

刘延海,北京新富学外国语学校高中校长。

本文根据刘延海校长口述整理。

#1

国际教育不是为了留学的教育,没有必要从小学就过早的进行所谓的“西式教育”。

成长的可能性:父母应该在孩子多大的时候确定孩子的培养目标?如何选择更适合孩子的训练路线?

刘延海:培养目标的确认可以分为三个时间点。第一时间,我们建议家长在初一到初二的时候,决定孩子以后是参加高考还是出国留学。

高一高二第二阶段是培养学生基本学业认知能力和系统接受价值观的开始。如果家里已经决定了未来的目标,明确了出国留学其实是有利于学生国际视野的形成的。这里的国际视野不是崇洋,而是洞察和了解中国文化,以及全球现象,尤其是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知识、观点和态度,这对青少年建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非常重要,所以可以从初一开始。

另外,对职业的认知越早越好。学生越早建立对职业的认知,就越早被引入学习与未来就业的重要关系,甚至是幸福生活的指标。无论学生是在国内高考还是出国留学,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是择业和就业。

第二个时间节点是根据孩子的中考成绩,以及孩子在初中后的学习能力和风格,来明确孩子是否适合出国留学。

最后一个时间节点是高一上半学期。在高中阶段,国家高考的教育制度和准备留学的教育制度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比如学习美术,除了基础的学科知识,还要准备一些作品。但是,升学目标的不同,会导致高中阶段知识结构、时间分配、基础和专业科目权重的不同。所以最后一个时间节点在高一下半学期。

由于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高度支持承认中国的高考成绩,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日本、西班牙、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已经广泛接受中国的合格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申请,所以还有第四个节点,即学生完成高考或国内高中合格考试后,如果家长还想让孩子出国留学,是有办法可循的。

成长的可能性:对于不知道走国际学校路线还是公立学校路线的家长,你有什么建议?从小学开始需要走国际学校路线吗?

刘延海:首先,我想送各位家长一句话,这也是我们学校的宗旨:国际教育,不是留学教育。不是说学生一定要出国留学才能接受国际教育,而是这个学生将来要成为国际化人才,不管是留学还是高考。

什么是国际教育?国际化教育不是用西方教材教育孩子。国际化教育其实就是让中国学生在未来能够代表中国文化融入世界甚至引领世界,同时具备连接中国与世界的能力。体育精神、劳动技能、审美能力都属于国际化的范畴。在掌握第一语言的前提下,掌握第二、第三语言也是国际化。

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中国情怀和世界胸怀,这些都是国际化的。基于这些系统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国际教育并不是西方教育的简单复制过程。我认为“德、智、体、艺”全面发展是世界上最精炼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中国教育国际化的鲜明标签。

家长不要有任何误解,一定要用西方的教育方式教学生,认为这是国际教育,这是绝对的谬误。在充分了解中国的前提下,让学生了解世界,拥有健康的身体,熟练掌握劳动技能,懂得欣赏和创造美,自信就业,与世界对接。这就是国际化。

所以家长完全没有必要在小学阶段选择中国本土教育之间有明确分类的所谓国际班,这是一个误区。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第二语言应该在中国现行的本土教育体系中不断拓展。到了高中阶段,想要出国留学的学生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接受系统的标准化考试训练,最终通过中国风和优异的成绩获得名校的录取。

成长的可能性:父母在为孩子选择留学方式时,有哪些容易踩的坑?

刘延海:第一,不一定要外教教才算国际化。第二,对于孩子教育的国际化,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的国际化。第三,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只要学生打好了基础,就不必选择极其昂贵的教育形式。

#2

无论公立还是私立,都应该在义务教育阶段充分积累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长的可能性:国际留学教育中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有哪些区别?

刘延海:首先,公学国际部有明确的中考分数线作为筛选学生的标尺,并附有其他审核标准。中考成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什么样的孩子能进公立国际部;民办中学不仅以分数作为硬性录取指标,录取条件和方式也更多。公立中学的办学资源更加丰富稳定,私立中学的留学生相对复杂,学习习惯分层更加多样,这是私立学校面临的挑战。

但民办教育不仅是公办教育的补充,也让教育更有针对性、多样性和创新性。另外,学生的复杂性也决定了私立学校应该和公立学校一样严格,甚至更严格、更严谨。教育的属性是改变人,所以一个优秀的私塾必须在改变人的教育上下功夫。

有人提到:“公立学校的孩子更能吃苦,而非公立学校的孩子更有活力,更积极。”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我们会看到很多公立学校(包括全国很多地方)的学生因为课表密度高而备受煎熬,很多地区的孩子会选择压缩休息娱乐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苦难就是在高密度的学习中保持学习进步,这是一种苦难精神。而私立学校的学生则需要在严格执行中国课程大纲的基础上,具备在各种课程中自主安排、组合和选择的能力。学生还需要具备自主选择、组合、自律的能力。这是一种在多重选择下保持判断和领悟执行的艰难,也是一种吃苦精神。

很多学生不了解国内大学的录取标准和政策,或者在不了解就业的情况下完成高考,比较被动。在私立学校,比如新抚学校,无论是想高考的学生,还是以留学为主要目标的学生,都需要清楚国内外大学的录取标准,以及毕业后的就业规则。那么“6选3”或“自主决定”的定向选课,除了用中文完成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的学习外,还要适应外语在基础学科中的应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优秀的私立学校的学习强度并不比公立学校低。

成长可能性:孩子小学期间就读私立国际学校,初高中想转回公立学校体系会不会不适应?

刘延海:不同民办学校的办学水平还是有差异的,所以家长千万不要为了追求学生所谓的放松而放弃知识的积累,更不要为了追求学生所谓的个性而放弃良好习惯的培养。诚然,一些私立学校的学生在读完小学和初中回到公立学校时,无法适应公立学校的强度。这是因为这些私塾没有向学生传递足够的知识,良好的学习方法、技巧和习惯没有建立起来。所以让孩子过得相对轻松,是一些私立学校的风格追求。

但实际上,私立学校应该是管理严格,但要善于创新,同时可以给学生更多元化的选择,但不应该是狭义的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量还是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水平,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养成。如果知识积累和学习习惯没有问题,无论什么样的制度都可以畅通无阻。

成长可能性:留学回国工作的学生能否适应国内的市场竞争环境?

刘延海:《2021年中国留学生发展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留学回国人员逐年增加,同比增速显著。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疫情防控效果显著,2020年将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的国家。出国留学培养了学生更广阔的视野、更多元化的文化包容和沟通能力,日益多元强大的祖国也为具有较强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归国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3

国际教育不仅应该在学校,而且应该在家庭教育中帮助孩子开阔视野。

增长的可能性:小学新课程标准中外语课程的比重有所下降。想出国留学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家庭教育来补充英语学习吗?

刘延海:其实我们国家的这个壮举很让我产生共鸣,因为要学好第二语言,首先要学好第一语言,这是全球共识。第一语言为学生的文化认知、逻辑建立和自身价值观提供了基础土壤。学生形成第一语言的文化链,再比较接受第二语言,效率会更高。比如我们用四字成语来描述情绪,包括:愤怒、狂怒、焦虑、喜极而泣等。把这些习语翻译成英语来描述微妙的感情。学生只有在第一语言获得了丰富的沉淀之后,才能明白如何与第二语言衔接。学好汉语是学好第二语言的必要前提。

成长的可能性:在家庭教育方面,你有什么忠告给父母?

刘延海: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很多时候,学校教育,尤其是私塾教育,往往会受到消费文化的侵蚀。教育,尊师重教是基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规则,敬畏规则是基础。但很多家长因为交了高额学费,就把自己当成了消费者,淡化了尊师重教的基础。这样的教育本身已经失去了立足点。这是家庭教育中非常大的误区。家长和孩子要真正配合、支持、归属学校教育。

我们向家长提出四点建议。前三个是:

第一,全家人都热爱运动;第二,初中以上的孩子要精通家务;第三,全家定期参加艺术活动,观看艺术表演。这三种教育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任务,专业学历教育是学校的任务。家长和学校都有自己的责任。

第四个要求,家长一定不能成为学生犯错的榜样。如果父母不尊重他人,学生就无法学会尊重他人。如果父母太穷而不爱富人,学生就会攀比;如果家长崇拜权力,学生更渴望走捷径。因此,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积极榜样。

成长的可能性:面对多元化的世界,未来的人才培养应该是什么样的?

刘延海:第一,无论是国家高考选拔制度,还是各国大学的选拔制度,都是鼓励学生在充分了解就业和大学专业细节的基础上选择方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学生发展规划或生涯教育。

第二,虽然我们想追求成绩,希望取得好成绩,但是好成绩的前提总是建立在我们所强调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上。这样,取得好成绩才是真正的好学生,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成绩而忘记了其他习惯的养成和社会责任的担当。

第三,无论什么样的教育制度,都有一个相同的效果,就是培养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有人生规划和目标,有社会责任感,有民族自豪感,有终身学习的意志力,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不仅要用书本知识应对考试,还要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我向中国所有的学生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以中国文化为轴心,不断扩大对世界的影响半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104539.html
1
上一篇墨尔本大学留学费用一览表(墨尔本大学留学一年费用)
下一篇 最垃圾的4所985大学(排名最靠后的985)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