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琼叶
1月12日,全球科学数据和分析服务提供商Clarivate ytics公布了最新的E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排名。
该排名将所有科学分为22个专业领域,包括计算机课程、材料科学、普通社会科学、经济和商业、农业科学和免疫学。
中国大陆共有401所大学和319个科研机构进入了世界前1%。其中前1%的科目有2054门,新增54门。前1‰的学科有243个,新增5个,分别是中科院计算机科学、东北大学材料科学、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北京科技大学化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理毒理。
在全球排名前1%的中国高校中,中国科学院大学排名全球第36位,比上一年提升两位,居全国第一;清华大学全球排名第49位,同比上升一位,位居全国第二;上海交通大学世界排名第61位,全国排名第三;北大排名全国第四,略有差距。
中国大陆排名前十的大学包括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南京大学。
401所高校中新增8所,入选专业为青海大学环境/生态学、吉首大学化学、湖北师范大学工程科学、Xi工程大学南昌工程学院和南昌理工学院、八一农垦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上海卫生医学院临床医学。
从专业领域来看,中国大陆的大学在计算机、工程、材料、化学等领域具有优势,世界前100名分别有33所大学、33所大学、36所大学和29所大学。
不过个别学科空还是有提升的。普通社会科学、免疫学、神经科学和行为以及精神病学/心理学不在中国大陆前100名大学之列。
在中国大陆入围的大学中,北京大学在普通社会科学和精神病学/心理学领域排名最高,分别位列世界第170位和第221位。浙江大学免疫学排名最高,全球排名第179位。首都医科大学的神经科学和行为学排名最高,世界排名第145。
本次收集的统计数据为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排名每两个月公布一次,在之前数据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月,每年5月会去掉最老一年的数据。
ESI排名由四部分组成:引文排名、高被引论文、引文分析和综述报告。收录了SCIE和SSCI近十年在12000多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和引用数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自2001年推出以来,已成为评价全球高校、学术机构和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
中国大陆双一流大学建设也普遍关注ESI指标。例如,广东省在2021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部署中强调,要重点培育和建设一批入选ESI世界前1%或国内前10的学科。
然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志民曾撰文指出,大学对ESI的争夺会扭曲学科生态。他认为,近年来,有关部门将ESI指数作为评价学科和科研绩效的依据,与资源配置挂钩,导致高校将该指数作为目标,出现了一系列功利化的“应试”倾向。“甚至故意在指标中寻找漏洞进行功利刷量,不仅背离了这个指标的本义,也扭曲了高校的学科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