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日本凭借明治维新后的强大国力,强迫朝鲜与其签订不平等条约,史称《江华条约》。条约签署时,日本官员宫本幸一看到朝鲜代表团连一面像样的国旗都找不到,场面尴尬,就向朝方建议自己设计国旗。
清朝的黄龙旗清代黄龙旗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朝鲜代表团回国后,对日本的提议印象深刻,于是朝鲜官方向其宗主国中国发出请求,希望借用清朝的黄龙旗。然而,这一要求遭到了保守的慈禧的拒绝。幸运的是,天无绝人之路。清朝在朝鲜的官员马建忠为朝鲜设计了一面国旗,并在上面写了八个汉字,证明朝鲜和中国的隶属关系。
中国黄龙旗的来源
在东亚华人文化圈,“国旗”本身就是一个不存在的概念。中国和朝鲜在进入近代史后都经历过没有国旗的尴尬时期。
但欧洲进入近代史后,“国旗”的概念逐渐产生。欧洲国旗概念的起源与大航海时代密切相关。欧洲国家在建立海外殖民地的过程中,为了将一块土地划分为己有,会在土地上插上代表自己国家的旗帜,以代表自己对这块土地的占有,最后演变出了国旗。
19世纪,东亚文化圈都受到欧洲列强的挑战。由于明治维新的“脱亚入欧”政策,日本借鉴了欧洲的做法,采用红日旗作为国旗。而同期相对保守的中国和朝鲜,从来没有自己立过国旗。
有两件事促使中国升起了国旗。第一次是1856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英国商船“箭”号被广东水师扣押,但英国人以清朝“侮辱国旗”为由开战,最终导致清政府签订了可耻的《北京条约》。
第二次是1862年爆发的清朝和英国水手之间的战争。英国人不仅利用了冲突,还以清海军“不挂国旗,无法承认”为由拒绝赔偿。此时清廷少数官员已意识到国旗对其国家身份的特殊意义,但国旗与皇室关系密切,一时之间没人愿意带头提出意见。
直到1880年,李鸿章在与西方列强谈判时,多次目睹西方国家飘扬国旗的庄严,但在清国代表面前,他却深有感触。回国后打慈禧,要国旗。
经李鸿章多方收集,慈禧亲自选定的黄龙旗正式成为当时代表中国的国旗。它的底色是代表皇室的黄色,还有一条五爪金龙追逐一轮红日。自1881年以来,它已成为中国的标志之一。
拒绝朝鲜的请求
当中国拥有黄龙旗作为自己的国旗时,作为附庸国的朝鲜也无比羡慕——1876年签订《江华条约》时,日本的红日旗给朝鲜代表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朝鲜作为附庸国,并没有直接选择国旗的权利,如此重要的事情必须得到宗主国的同意才能决定。
于是在1881年,一位朝鲜官员李赶到中国,向李鸿章表达了朝鲜要效仿中国黄龙旗的想法,并将其视为代表朝鲜从属于中国的荣誉象征。李鸿章对此表示赞同,并同意了朝鲜派人研究制造黄龙旗的请求。
然而,当慈禧得知朝鲜有意效仿中国黄龙旗的计划时,一向重视礼法规制的慈禧拒绝了这一提议:朝鲜作为附庸国,怎么能使用与清朝一样的旗帜呢?所以朝鲜使用黄龙旗的想法搁浅了。
然而,国旗的制定已成为朝鲜官方的当务之急。1882年,朝鲜和美国签署了《朝美和解条约》。但在签字现场,美国代表惊讶地发现朝鲜代表是空空,不禁提出朝鲜至少要做一面代表自己国家的国旗。
经清朝驻朝官员马建忠同意,不经占卜的太极旗暂时成为朝鲜的代表旗,象征朝鲜是中华文化圈的附庸国之一。这也是朝鲜第一次在外交场合有代表自己国家的符号。
太极旗的演变虽然朝鲜在《朝美和解条约》签订时暂时获得了代表自己国家的旗帜,但由于太极旗简单的圆形与日本国旗的红日十分相似,所以仍然没有成为朝鲜的官方旗帜。
同样是在1882年,朝日签订了《吉屋浦条约》,朝鲜官员朴永孝作为特使访问日本。在驶往日本的“明治丸”号轮船上,朴永孝见到了英国驻朝鲜领事阿修敦和英国船长詹姆斯。
见多识广的詹姆斯对朴永孝的太极旗做了修改:简单的一轮太极太单调了,但朴永孝修改后的《八卦太极图》看起来太乱了。不如把八卦简化成四个卦,分别排列在四个角上。朴永孝认为这个想法很有价值,果断采纳了。他在访问日本时,大量使用这种图案作为朝鲜的外交图腾。独特的设计引起了各国使节的兴趣。
看到太极四卦旗的设计让人很欣赏。大受鼓舞的朴永孝把这个设计玩到了朝鲜皇帝身上,说明了各国使节对这个设计的欣赏。朝鲜皇帝高宗也认为这种设计符合他的期望,于是要求清朝将太极四卦旗定为朝鲜的国旗。
这一次,慈禧没有提出任何异议,于是在李鸿章写下“大清国旗归朝鲜”八个大字后,太极四卦旗正式成为朝鲜的国旗。虽然这八个汉字后来被韩国去掉了,但是这八个简单的汉字足以证明朝鲜在历史上确实是中国的附庸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