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关于调整疫情期间跨境远程文凭证书特别认证规则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明确该中心将不再为2023年春季学期(南半球秋季学期)及以后(含新生入学和继续学习)在国外取得的文凭提供认证服务。如有特殊原因,符合相关规定,中心会做好处理。
疫情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认证规则,是为了切实保护广大留学人员的利益,维护教育公平。根据新的疫情防控政策,取消之前的临时特别认证规则,也是为了保护广大留学生的利益,维护教育公平。出国留学的学生应该彻底理解认证规则的精神,追求真正的教育,而不是混个文凭。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跨境、远程学历学位证书和高等教育文凭暂不纳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范围,以遏制混文凭行为。虽然远程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但不言而喻,远程教育的质量很难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国外(海外)机构通过提供远程教育和方便获得文凭的方式来出售文凭。这种文凭的认证会伤害那些在国外努力学习的人,影响认证体系的公信力。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已被国外(海外)大学录取的留学生很难顺利成行,许多国外(海外)大学也调整开展在线远程教育。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针对被迫在网上修读部分或全部课程的海外学生,推出了一个特殊的认证规则——认可他们在网上修读的课程学分和学位,“与接受线下教育一样”。这一特殊的认证规则充分回应了这些海外学生的关切。
但正是这种特殊的认证规则,将远程教育项目的认证排除在外,只认证被迫转到线上进行线下教育的课程教学和学位授予。有些留学生解读为跨国(跨境)远程教育取得的文凭都是认证的,这是错误的。
随着几乎所有留学目的地国家纷纷开放边境,国外(海外)高校恢复线下教学,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留学生在录取学校接受线下教育不再存在障碍,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特殊认证规则也没有理由继续存在。取消这个特殊的认证规则才是正确的选择。
这也给了选择留学的人一个积极的启示:选择一个经过认证的留学教育项目,不要轻信机构的虚假宣传和承诺。更重要的是,留学要注重提升自身能力,而不是为了拿文凭。随着留学规模的增大,一些“海归”的价值必然会贬值。如果留学的学生只注重获得一张文凭而不注重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很可能会得不偿失。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公告》直面国内存在一些教育价值不大的“垃圾留学”的现实,从规范和认证的角度提出了加强治理的思路和措施。遏制和杜绝“垃圾留学”,不仅要靠严格的认证制度,更要靠留学人员理性对待留学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