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是明德,亲民,止于至善。”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这也是中国“大学之道”在新时代的新诠释。
锚定目标是世界级的
教育使国家繁荣,教育使国家强大。高等教育被视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早在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就开始有计划地建设重点大学。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77年的2.6%提高到2021年的57.8%。一批重点建设大学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同时,我国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中国人民大学的“明德楼”,名字取自“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央视记者刘奇拍摄)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我们对科学知识和杰出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2015年8月,主持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办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中国大学的自觉追求和行动目标。
扎根中国,不负时代
这棵树又高又多叶,连根很深。中国大学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深深扎根中国,以报国为最高追求,全面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
在地方工作的时候,曾经给年轻人发过一个信息:他上的是“梁家河大学”。的“梁家河大学”正是他深入基层的经历。
教育历来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迁至昆明,创办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生充满了科学救国的理想,大批学生参军报效战场。2020年1月,在参观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时说:教育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历史责任感和远大志向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云南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图/视觉中国)
人才培养,道德教育,树木栽培。
只有培养一流人才的大学,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高校的根本在于育人。
搞好思想政治课是十分关心的事情。他强调,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庶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充满了思想政治课的生动素材。2020年9月,考察岳麓书院时强调,要把思政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岳麓书院门前这幅“唯楚有材兴于斯”的对联分别出自《左传》和《论语·太伯》。(央视记者石伟明拍摄)
这次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发挥应有的立德树人作用,关键在于重视它、适应它、做好它。他希望人民大学继续发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为全国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的“金课”。
铸魂育人,大先生也
所谓大学者,不是建筑,而是大师。
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大师。
曾说过,教师不仅要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师,更要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君子”。2014年9月,在回忆自己的老师时,说:“教过我的老师很多,我至今还能记得他们的脸。他们教会了我知识,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4月25日,在馆前广场看望了老教授、专家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当前,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改善,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不断涌现,吸引了一批世界级科学家和学科领军人才。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追求一流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超越的过程。“双一流”建设将使中国高等教育迈上新的历史台阶。
监制:赵龚
兰迪·刘慧敏。
珂瑶广播
音频制作刘亦菲
主编于
视觉
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