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毕业多年不忘母校的忠实校友,我一直保持着每周上一次网站,点开微博首页的优良习惯。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母校的爱少了一些。
当我在热搜推一张别人学校的军训照片时,在背景右下角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件令人困惑的事情:
这怎么是我们的校训???
·为保护该校隐私,照片片仅做示意为了保护学校隐私,照片仅供参考。
连校训都能打到衬衫上?
我打开学校官网发现真的撞了!
尴尬的是这个学校比我们学校名气大。
为了缓解这种心碎,我主动搜索了全国大学校训,发现:
全国80%高校校训撞衫了!
我的高中校训是“精益求精”,大学校训是“XXXX”(保密,很常见)。
我觉得那是一段独特的记忆。就是那个每周升旗,每学期开学校长和班主任谈话的词。这是我多年后仍能喊出的词。这是我记忆的一部分。
但资料告诉我,这是骗人的:“德”、“勤”、“信”、“诚”、“忠”、“博学”这些词在校训中很常见。
唯一能安慰人的是,这是普遍现象。根据网易新闻对国内2631所高校校训的统计,发现校训更名并非个别现象。
“德”“学”“行”“求”是大家最喜欢用的词。
“创新”、“求实”、“坚持”、“勤奋”是最喜欢的词。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是大家最喜欢的校训,被全国26所高校沿用。
“学以致用”“求实创新”也是反复出现的校训(看了上面的,你们学校是不是打了一炮?)
校训“撞衫”很尴尬吗?
如果大学本身很出名,它的校训也很出名。
清华大学的校训和它本身一样广为人知,更多大学的校训根本记不住。它的老邻居北京大学连校训都没有(没错,不是“思想自由,兼容并蓄”,但真的没有!)
那么,大学的校训重要吗?重复名字很尴尬吗?
答案是肯定的。
根据“百度百科”,校训是“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和精神的体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而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一所大学的“个性签名”。
在这方面,百年名校有着天然的优势。这个“签名”和文人一样,往往有办学的故事,有家国情怀。
比如清华大学的校训,源于1914年梁启超先生在清华所作的“君子”主题演讲,期间他用《易经》中“干”、“坤”的占卜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富贵,君子以德载物”的内容,就是要激励清华学子,既要有奋发图强的阳刚之才,又要有品德高尚的阴柔之质。
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的校训“饮水思源”,就源于建校30周年校庆时校友为母校捐赠自流井的故事。
苏州大学“保持天地健康,保持法律完善”的理念,源于1923年1月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墨宝。
除了这些有自己历史文化积淀的名校,一些专业大学的“招牌”也很有辨识度。比如北京林业大学的“培养宋庆正气,培养竹梅品格”,北京舞蹈学院的“文舞交融,德艺双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不做假账”。
从校训中可以看出教学特色和学术理念。
如今,几乎每一所学校,无论是大学、中学甚至小学,都有自己的校训,校训往往被刻在进校园时显眼的位置,也常常被老师视为进学校第一堂课的内容。可惜大多数校训都是千篇一律,老生常谈,无法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
为什么国内大学的校训会重叠?总结起来有两点:出处狭窄和创始背景的影响。
首先,来源问题
为什么“德”、“行”、“忠”、“勤”等道德词汇出现的如此频繁?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在中国建立是最近120年的事。在两千年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大学仍然倾向于从《论语》、《孟子》、《春秋诗书礼仪》等儒家经典中,以个人道德修养和学术态度的段落作为校训(有点类似于老人以读书人命名孙子)。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不好,而是说在文言文的背景下,全国有2000多所高校,在概率这个问题上会造成单词重叠和格式重叠。据网易新闻统计,国内74%的高校是“四字八句”,其次是四字九句的校训,都是古文格式。
第二,时代背景
国内知名的大学大多创办于清末或民国时期。除了少数没有调整,大部分都是50年代初整合重建的。当时全国号召向学习,“团结”“自强”等字眼在新建高校频繁出现。
20世纪70年代末,大学重新招生。当时各行各业如火如荼,“科技创新”成为时代的最大要求。这一时期成立的学院中“创新”、“求真”的时代字眼频频出现。
2000年左右,大学扩招。大量高校合并独立,不像清末民国时期创办的名校。由于这些新新学院诞生较晚,保持着取古取今的习惯,所以难免与老牌高校的校训有所重叠。同时,我们对新时期的古汉语不那么重视,大多采用“勤奋”、“严谨”、“奋进”等简单的白话词汇。
看完以上,你基本可以通过一所大学的校训推断出它的历史和细节。
了解之后,我对母校也没那么尴尬了。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大学都像百年名校一样,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校训故事,有一种很有鉴别力的气质。
毕竟,像父母一样,大多数高校都对学生抱有最普遍的期望。我理解翻遍古籍仍然找不到生词的痛苦。
有哪些好的或独特的校训?
之前看名人演讲或者脱口秀,有一句经典的自我介绍:
“我的母校是XX大学,我一直记在心里。毕业十年来我一直用这句话严格要求自己……”
这种话让我不知所措,也让我发现,一个好的校训,真的会成为学生做人的准则,在入学时真正被接受后,会成为人生的精神源泉。
那么什么是好的校训呢?
中国美院:这是一场艺术战争(解放前),至今读来催人泪下。
中国农业大学:解百姓生活之苦,育天下英才。
协和医学院:人文科学(解放前)。
北师大:学为人师,为人师表。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嚼菜根,做大事。
温州中学:戚颖匡国,为圣人教化(出自朱自清)。
泰安一中:做一个快乐的人(以上三所不是大学,但是校训真的很好,所以列出来)
也有一些大学消失了,因为大部分是教会学校或者战时建立的,校训有一个时代的特点。
燕京大学:通过真理为服务的自由(通过真理,服务的自由)。
齐鲁大学:你将知道真相,真相将被释放(从约翰福音8:32)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坚强与果断。
建桥航空兵空学校:我们的身体,飞机,炸弹应该和敌人的战舰阵地同归于尽。
相对于国内大学对个人品德和学习态度的要求和塑造,国外大学鼓励学生追求“真理”、“自由”和“爱”,来源大多来自经典,如古希腊哲学经典和《圣经》。
加州理工学院:真理将使你自由(追求真理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精神自由)
哥廷根大学:Zum Wohle aller(造福全人类)
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但更要与真理为友(亚里士多德的朋友,柏拉图的朋友,真理的朋友)
斯坦福大学:自由之风吹(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真理会让你自由。
剑桥大学:这里有光明和神圣的跳棋(学习的理想场所)
牛津大学:上帝是知识之神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科学是帝国的神圣守护者
就像通过签名了解一个人一样,了解一个学校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校训、办学风格、教学特色,这些都可以包装、装饰,但这短短的一句话就不行。你是历史悠久还是气质独特,你是跟风还是有其他欲望,都体现在这句话里。
这句话的背后,是一所大学的精神追求。
它是一所大学的灵魂。
输出一个青年,丰富一个家庭,带来一个活的经济。
——蓝翔高级技工学校。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作者:红鲤鱼
关注我们,阅读更多往期好文章:
1.“快30岁了,没房没车,积蓄不到10万”的负反馈,正在摧残太多人。
2.如果对方5分钟不回微信,会让你焦虑一天。这个年轻人太苦了。
3.哭笑不得!汉堡王算错了折扣,损失了1200万美元。为什么美国人数学这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