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在美国小镇朴茨茅斯,两个在中国作战的侵略者,在美国的斡旋下,签订了明确划分朝鲜和中国利益的条约。这个条约是日俄战争-朴茨茅斯条约中达成的最终协议。
日俄战争
鲁迅先生的作品已经很清晰地描写了日俄战争中的中国人形象,眼神空空洞,表情麻木。两个帝国主义大国为了各自在朝鲜和中国的利益,最终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动了战争。
在长达一年半的战争中,日俄陆海军齐出山,尤其是日本陆军,几乎是倾全国之力在打仗。最后,在美国的斡旋下,俄罗斯接受了战争失败的结果。
虽然日本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但战争也几乎耗尽了日本的国力,耗资5亿日元,动员了近110万军队,已经成为强弩之末。
正是在双方都无法继续战斗的情况下,美国作为战争的调停者,主导了这场战争的结局。在这场战争中无辜牺牲最大的清政府没有发言权。
尴尬的清政府
在美国的努力下,日本和俄国定于1905年8月在美国小镇朴茨茅斯举行会谈。清政府得知这一消息后,发电报给日本和俄国,提出两国凡涉及中国的条约,应与清政府协商,未经协商所作的结论,清政府不予承认。清政府不仅提出条件,还要求派代表团到朴次茅斯参加会谈。
面对清政府的要求,日俄同时选择了无视。他们不仅拒绝了清政府派团的要求,而且对清政府发表的声明置之不理。美国作为调停者,没有回应清政府的要求。事关中国东北利益的和谈,始于日美俄三方代表的参与。
打脸的俄皇
作为帝国主义列强,俄国在日俄战争中输给了日本,但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在和谈中强烈提出不割让领土、不赔款的主张。这也导致了和谈之初的僵局。
和谈伊始,时任日本外相的日本代表高村寿太郎要求俄国支付17亿日元赔款,并割让土地进行赔偿,直接激怒了沙皇和谈代表谢尔盖·威特。得知日本的要求后,沙皇·尼古拉斯二世说:“没有办法割地赔偿。如果日本再走得太远,那就继续开战。”
此时,日本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除了军队,整个国家都肩负了极其沉重的负担,完全是典型的好战。面对俄罗斯的强硬,日方代表高村久太郎改变了谈判策略。在美国的斡旋下,经过25天的激烈对抗,日俄终于签署了《朴茨茅斯条约》。
但是这个条约的签订不仅打了沙皇的脸,也没能让日本满意。该条约规定:
俄罗斯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经济和军事特权,俄罗斯不得干涉;俄国把从中国获得的旅顺口和大连湾的租界权及其附属特权转让给日本;俄国将中国南满铁路及其支线、权益、煤矿无偿转让给日本;俄罗斯将库页岛割让给北纬50度以南的日本,并同意日本人在俄罗斯沿岸的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从事捕鱼活动。日本和俄罗斯在各自的铁路沿线驻扎,每公里不超过15名护路员。
后记
最终导致中国东北两万多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900多万元的日俄战争,在日美俄的妥协下,以这样一个条约而告终。这场战争不仅向世人展示了沙皇俄国的外强中干,也为沙皇俄国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同时,这场战争不仅为日本提供了占领中国领土的机会,也加强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势力,为日本加速对东北的渗透和吞并提供了机会。
清政府再一次向列强展示了它的腐朽和软弱。六年后,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