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主要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水平、初级和高级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方面介绍德国的学校制度。
德国的学前教育
德国的学前教育历史悠久,其特点是学前教育法律体系健全,学前教育机构多元化,课程游戏化,家庭互助活动,混龄班。其中,学前机构分为普通幼儿园、学校附属幼儿园、学前班、特殊幼儿园、托儿所、森林中的“幼儿园”六类。
初等教育水平
本文主要介绍他的录取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特色。
中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中等教育的初级阶段
德国中等教育的初级阶段也可称为“中级”,主要有几大类:职业学前、实用中学、文科中学、综合中学。
高级中等教育
德国的高级中等教育也可称为“高级”,主要包括职业教育体系的双元制和文科中学的高年级。
中等教育的较高层次分为四种类型,即“双元制”职业学校、职业专科学校、专科高级学校、职业高级学校和高级文科中学。
高等教育
德国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其任务的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
1.综合大学2。应用科学大学。艺术学院和音乐学院(包括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4。职业学院。
德国学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
(1)初等教育的学制相对较短,而中等教育的学制相对较长;
(2)拥有非常完善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良好,形成了世界著名的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
(3)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清晰,多元化发展,定位合理,均衡发展。
纵观德国的现代化进程,教育改革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德国统一后,在内外改革压力的协同作用下,其教育体制进入了一个相对密集的改革时期,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出台。然后,我想介绍一下现代德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20世纪末,德国在普通中等教育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
1.缩短学制
2.统一命题
3、必修科目的规定
4.拓宽课程。
这些措施更好地适应了德国在全球化和欧盟教育政策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新特点。
二是职业教育改革。1994年,德国联邦教育和科学部推出了加强职业教育的关键措施。要点如下:
1、经济界为职业培训提供了良好的阵地。
2.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3.承认两个学历证书的同等性。
4、提高青少年职业培训的比例。
职业教育改革为德国人力资源的不断开发、弥补劳动力市场的不足、保障年轻人稳定就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激活了各领域的职业传承精神和企业创新活力。
德国社会充分意识到高等教育对一个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发展的巨大作用。因此,在不断削减预算的情况下,德国政府多次大幅增加教育和科研经费,并对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改革僵化的教授晋升制度,设立“青年教授”席位。
2.改革学习和学位制度,加强与欧洲其他国家的交流。
3.吸引外国人才,使德国成为“国际教育和国际科研之地”。
4.抢占国际教育市场,加强高等教育出口。
5.加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界科研的联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6.提高大学生素质,考虑高考。
它提高了学生质量,提升了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促进了教育与市场相结合的趋势。
第四,教育体制改革
自2010年起,德国高等院校将全面实行学士、硕士、博士统一学制、学分制和三级高等教育学位制度。
总的来说,改革后的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呈现出几个优势:
一个是获得学位时间的缩短。
第二是研究的相对量化。
第三,英语课程逐渐增多。
21世纪以来,国际大规模教育评估体系暴露出德国基础教育质量严重下滑的事实,学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问题。为了全面提高和保证学校教育质量,德国联邦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1.制定全国统一的中级课程标准。
2.实施可量化的教育评价。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4.促进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共享。
5.重视学科衔接,校企联手。
德国学校注重学生与社会的互动,寻求校外合作,开展综合性课程。
这些措施有利于缩小生源和地区差异,提高公平性,促进教育均衡,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