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2021国考成绩查询 怎么查历年国考各岗位分数线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管理机制更“活”,布局结构更优,科技更足—— 交卷!为期三年的国企改革“大考”落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管理机制更“活”,布局结构更优,科技更足——

交卷!为期三年的国企改革“大考”落幕

2020-2022年,一场历时3年的改革行动在中国国有企业上上下下展开。如果将它比作一场大考,“考生”有超8万户企业,资产总额300多万亿元,其中的企业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领域营业收入占比超70%。2020-2022年,中国国有企业启动了为期3年的改革运动。如果把它比作一场大考的话,8万多家企业,总资产300多万亿,其中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命脉的央企,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

现在,大考的答卷交出来了:改革的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国资国企领域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变化。

运行机制更“活”

“一大批有活力、有后劲的现代新型国有企业正在形成。”

“不容易”、“充满挑战”、“考验勇气和责任”,在谈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时,很多企业负责人都觉得过程不容易。

回过头来看,为什么需要这样的改革行动?

“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必须发展好。”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彭说。

长期在市场的风暴中搏击,国企自身对改革的必要性有着切身体会:“企业发展倒逼改革”“不改革就不是简单的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大家都在发展,你快一步才能缩小差距”…

2020年6月30日,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发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动员令。但是,我国各级国有企业有8万多家,分布在不同的行业,发展年限和实力水平不同,特点也不同。怎样才能为改革做出努力?如何保证执行?

改革之初就明确国企三年改革是“可测量、可评估、可检验、必要的”。在实践中,改革行动被细化为任务台账,各有关部门、地方和企业形成了近1.7万条“待办事项”,为改革行动开出清单。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增强活力、提高效率、转变管理机制都是重点。

2015年前后,中国化工一度陷入困境,生产经营举步维艰。改革开出的“药方”之一,就是突出全员绩效考核,加快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

“管理者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三能”)的机制成为我国化工改革发展的重点。2018年以来,集团总部精简编制近15%;集团党委管理的干部中,新提拔干部52%通过公开选拔任用;薪酬分配与考核强挂钩,子公司主要负责人收入差距7倍,实现“竞争与收入比例贡献”。

国务院国资委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与2020年底相比,企业和地方各级子企业实行任期制和承包经营的比例由23%左右提高到99.6%以上,覆盖全国8万多家企业和22万人。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广大国企形成了多劳多得、精益求精、任人唯贤的浓厚竞争氛围。许多传统老国企焕发新气象,一大批有生成活力、有充足动力的现代新国企正在形成。”国务院副主任翁说。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比2020年增长18.7%和26.3%。2022年,SASAC监管的央企全体职工年化劳动生产率比三年行动开始时提高了32.5%。

布局结构更好

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

“净利润再创新高”、“业绩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行业排名第一”。2022年,中国中化旗下多家公司业绩突出,集团整体收入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7.1%。

发展成就见证了整合的有效性。2021年3月,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联合重组,总资产超万亿元的化工“航母”中国中化正式起航。国企改革三年以来,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的浪潮中,很多企业顺势而为。

——一批重大战略重组和专业整合成功实施。先后完成了中国电力分公司与中国普天、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鞍钢、本钢等4个集团7家央企的战略重组,新组建并接收了中国明星网、中国稀土集团等8家央企,推进了电力、检验检测、医疗等领域30余家央企的专业化整合项目;重组116个集团347家省属国有企业,进行专业化整合2150次。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企业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得到有效巩固。

——构建现代产业链“链长”步伐加快。国务院国资委分两批选择16家“链长”企业,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进行布局,有效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近三年,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35%以上。

——推进瘦身健体、突出主体责任成效显著。“两非”(非主业、非优势)和“两资”(低效无效资产)既定任务基本完成,以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新增价值234.1亿元。从事央企主营业务的户数占93%。完成“僵尸企业”处置和贫困企业治理。

——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国国资监管系统剥离企业(供水、供电、供热、物业管理)1500万家,深化教育机构1900家、医疗机构2525家,完成厂办集体职工安置173.2万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2027万人,均达到99.6%以上,历史性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社企分离问题,为国有企业公平参与竞争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通过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国有企业战略支撑作用有效发挥,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翁明杰说。

科技更加丰富。

重视研究和创新,在航空航天、深海、能源、交通、国防和军工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挺进深海!2月1日,“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地面喷洒作业圆满结束,这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一次批量钻井喷洒作业,对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成功研发应用3项世界首创、13项国内首创技术,攻克数十项行业技术难题——作为世界首个由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硬核科技实力。

从“深海一号”到中国空站,从高速磁浮到国产大飞机,三年的运营过程中,国有企业在航天、深海、能源、交通、国防、军工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国有企业科技水平更加先进。

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意识到“创新对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三年行动期内,创新激励政策是“能给什么,就给什么”——实施科技研发投入全部作为利润加入绩效考核、重点核心R&D团队薪酬总额单列等政策,加大对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充分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

中海油设立1亿元科技创新专项奖,全面推进以项目负责人负责制为核心的机制改革,赋予项目负责人更大的团队组建和资金使用自;中国建筑设立专项研究基金,与外部高校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中国CRRC创新研究人员绩效评价与薪酬股权激励机制2021年首届CRRC科技创新大会,对重大科技项目、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奖励5881万元。

“改革创新是CRRC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法宝。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坚持抓改革创新。”中国中车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有企业投资R&D的力度进一步加大。2022年,企业R&D投资超过1万亿元,工业企业R&D投资强度超过3%。与2019年相比,2021年,209家“科技改革示范企业”R&D投资强度提高6.5个百分点,新增发明专利数量增长69.5%。

对近80万国企职工的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的受访者认同三年行动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改革意识、创新理念、精神面貌和创业热情。一位国企负责人感慨地说:“深入实施国企三年改革,打通了阻碍发展、束缚活力、抑制创新的藩篱,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大势能。”

“国企改革永远在路上。”翁表示,要围绕更高质量效益和更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和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产品过硬、品牌突出、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115754.html
1
上一篇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2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 红山区人事考试信息网 红山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电话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