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传奇古装短剧《显微镜下大明的丝案》正在爱奇艺热播。该剧改编自马伯庸的历史笔记集《显微镜下的大明》中的第一案。该片由执导,马伯庸、周编剧,、王洋、、吴刚、费、主演。故事从一个小人物开始,明朝的“数学天才”帅加莫。他偶然在县税簿中发现,该县承担了周边七县百余年的丝税,从而开启了从县到政府乃至更高行政单位的“纠错”之路。
马伯庸曾在小说序言中开门见山:“这本书不是小说,而是一部历史纪录片”。虽然话剧版对原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加入了大量戏剧创作,但如果离开明史,你可能还是很难看清全貌。该剧播出后,不少观众也开启了“放大镜”观看模式,或重拾明史,或比拼古算术…新京报记者梳理了剧中的五个关键概念,一文教你读懂显微镜下的大明丝绸案。
1.明朝的职权体系是怎样的?
明代地方行政体系分为省、州、县三级。省级以下的行政单位是政府,政府有一个知府(正四品)、一个通识(俗称司马、正五品)、一个通判(俗称别家、正六品)。其中,治安官掌管一个政府的政务;一般判官分为巡抚、水利、垦荒等事务。政府的下一级是郡,郡有一个知府(正七级),一个县官(正八级),一个主簿(正九级)。其中,知县主管一县的政治。
剧中的行政结构。
剧中,正式受理“民丝案”的刘晶表示,这是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是风行的巡视和建议。当时的“按察使”是专门任命的,隶属于官方七品。虽然档次不高,但从地方官员、钱谷、公安到赋税、粮食、账目和税收等。根据帝国历史,巡逻队在奉命巡逻当地时有更大的权力。据悉,明朝的巡抚御史制度沿袭了“使小制大,尊卑”的做法,七品御史可以纠正所有地方官员,包括排名第二、第三的三司使官员。
所以在帛书案中,“职权”的顺序大概是这样的:李士达,丰兴总督右副部>马文才,丰兴省法院巡检员,受命巡抚金衢军路>刘晶,丰兴县令>黄宁道,晋安县令>宋仁,县、兰溪县、仁化县知府>宛城主簿。
2.明朝的赋税有多重?
在剧中,陈孝直(汤梦佳饰)和他的父亲陈大山都是明朝的贫苦农民。以前家里有三个壮丁,但是因为政府税很重,一年两次的正规税之外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杂税,还有徭役要服,所以到了年底就什么也不剩了。后来哥哥在徭役中战死,壮丁减少了一半。父女俩交了政府税后,第二年连买种子的钱都没有了,只好借钱(古代的一种高利贷),然后卖地还钱…
农民的生活为什么这么尴尬?明朝的赋税有多重?
陈小志和他的父亲陈大山。
明初的税制是按田、户或税征收。抚慰金和服务费分别征收。税分夏税和秋粮,夏天叫夏税,秋天叫秋粮。政府根据鱼鳞图集和黄皮书(下文解释)收税。除了土地税,人民还要服徭役。《明律》规定,凡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都要服徭役。徭役以黄皮书为准,徭役由人口决定。
但对于贵族地主、士绅地主等,他们被朝廷赋予免徭役、少纳税的特权,成为当时的既得利益者;同时,老百姓地主极力转嫁赋税,最终大部分赋税只能落在贫苦农民身上。剧中,吴刚饰演的范是乡绅的代表。曾担任过御史,退休后回到晋安老家,在当地颇有名气。正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吞并人民的田地,他千方百计阻挠帅加莫一行调查“丝绸案”。
3.什么是丝绸百科?
剧中,丝绸百科是帅嘉莫父亲写的一本书,书中似乎蕴含着“百姓丝绸案”的秘密,成为帅嘉莫揭开谜底的重要线索。其实对于小说《显微镜下的大明》来说,帛书也是整个故事的开始。
在《显微镜下的大明》的序言中,作者马伯庸曾谈到创作这部小说的契机。2014年,他和一个很喜欢明史的朋友聊天。对方说明朝万历年间徽州发生过一次民税案,过程跌宕起伏。于是,马伯庸查了很多资料,发现当时的一个参与者,收集了100多份政府文件、书信、通知、奏折、笔记等。参与了“人丝案”,编纂了这部“丝绸百科全书”。
《丝绸百科全书》的作者程人清和帅嘉谟一样,都是明朝慷慨主张、英勇作战的义士。但因为他设立了“审议局”,最终被判入狱。《丝绸百科全书》正是他在狱中等待被斩首前完成的。(后来记载,程人庆并没有被斩首,而是被判充军。)
剧中,王阳饰演的角色也被称为“程人清”。他是一位精通法律的律师。前期阻挡了帅家对案件的无声调查,与乡绅、官员站在统一战线。但据剧透,他后期会被帅加莫的童心所感动,一起为人民求情,还人民以安宁。这个“程人庆”只是“程人庆”吗?结局会和“程人庆”一样吗?观众可以等待结果。
4.什么是“推顶聚顶之术”?
剧中,帅加莫讲述了父亲发明“推步聚顶”来计算形状不规则的妖场面积。在帅加莫的记忆中,算法是根据经纬度(步约6尺,是古代的长度单位),然后计算妖场的顶点…弹幕里有观众猜测这种计算方法是平面几何分割,也有观众认为是“微积分”。
其实微积分作为一个数学概念,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当时是明朝末年。所以“推步聚顶”应该不是“微积分”——但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应用了类似“微积分”的原理。
明代由于乡绅等人占有土地,自耕农拥有的土地很多都是在山上,或正好在棱角处,或全部被分割,形状奇形怪状,难以计算土地面积,所以被称为“妖田”。“微积分”的计算方法可以简单通俗的讲解。如果坐标轴上有一条曲线,当我们要计算曲线与纵横轴之间形成的面积时,只能对其进行“无限细分”,直到曲线所在的面积可以忽略为止,从而求所有分割面积之和。所以按照帅加莫的说法,用经纬度计算妖场的“坐标”和“顶点”,似乎和微积分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帅加莫和邓思齐在剧中比赛的时候,从画面呈现上来说,他们计算“妖场”面积的方法应该还是平面几何划分。后续剧中是否会出现真正的“推步聚顶”的手法也值得期待。
5.《黄皮书》和《鱼鳞图谱》
在《显微镜下的大明》中,“黄皮书”和“鱼鳞图谱”是非常重要的证据载体,也是观众理解剧中线索的重要关键词。剧中,杨桐县令邓思齐说,一对父子潜入南京后湖黄书馆,试图改写籍贯记录,被抓后判绞刑。所谓“黄皮书”,一般是指明代为管理户籍和征收赋税而编制的户口本。明太祖即位后,鉴于当时田赋制度混乱,派数百人到浙西核实田地,定其赋税,后又命户部到天下核实田地。但浙江两省怕免徭役,就把徭役发给其他有土地财产的户。为了改变这种混乱的局面,明朝决定编纂黄皮书。当时黄皮书上的户口分为三类,即平民户、军户和工匠户。其中最主要的是个私户,也是实际承担税收最多的群体。
《鱼鳞图册》也是帅加莫调查“屌丝案”的契机。剧中,帅加莫在为村民丈量田地时,发现田地和地契不符,于是想去查鱼鳞图集。结果,他意外地发现了丝绸税的遗漏。
《鱼鳞图册》是宋代杜撰的,但正式杜撰实施是在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当时,朱元璋下令对全国土地进行全面调查。据《明史》记载,主要方法是“丈量一亩土地上的房屋,由字号得知主人的姓名和田地的高低,制成册本,形似鱼鳞,称为鱼鳞图册。”《鱼鳞图册》以1万吨税粮为标准,称为区、区绘总图。土地所有者的名字,土地的厚度,税收和谷物的数量等。都标注在鱼鳞图册上,让征收者一目了然地知道田赋的数量。
明初,《黄皮书》和《鱼鳞图册》是明代赋税制度的重要参考基石。但到了明代中后期,由于黄书和鱼鳞图册保管不当,官方造假等原因,其功能开始逐渐与现实脱节,有相当的疏漏。这也是显微镜下大明的故事发生的舞台。
参考资料:
1.马伯庸《显微镜下的大明》,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年。
2.南秉文、唐钢《明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
3.张传喜《简明中国古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
新京报记者Z瑞安
编辑佟娜
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