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出现了一些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受歧视的新闻。如果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那么非全日制研究生真的没用吗?这主要是大众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不了解造成的,所以我们在这里回顾一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发展历程。
既然2017年教育部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进行了改革,那我们就来对比一下改革前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差异。
一、2017年9月之前非全日制研究生
当时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是以下两种类型:
(1) GCT在职工程硕士入学考试(有证件,只有学历,没有学历,毕业后有学士学位)
(2)同等学力申硕(证件,只有学历,没有学历,毕业后本科)
以前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很好区分,就是非全日制=证件(只有学位,没有学历)。
因为没有毕业证,所以某种意义上不能算是真正的研究生。拿着证书去应聘一个需要硕士学位的工作是没有资格的,因为证书的持有者只有硕士学位,而且学位还是本科。这也是大众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不高的原因。
另外,在区分全职和兼职时,经常会出现“统招”这个词。所谓统招,指的是全国统一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以前是每年一月份举行。
以上两种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学考试时间如下:
①GCT在职联考在每年10月举行。
(2)同等学历的申硕每年5月考试。
以上两种考试与全国统考不在同一时间,所以之前的非全日制考试不算“统招”
二、2017年9月之后非全日制研究生
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形式如下:
(1) GCT在职工程硕士入学考试(取消)
(2)同学历申硕(和以前一样,还是文件,没有变化)
(3)非全日制双证,在职学习(既有学历学位,毕业后有研究生学位)
这第三种情况是改革后增加的,也就是说,非全日制研究生第一次可以取得研究生学历,和以前不一样。
目前研究生全国统考改为每年12月底,非全日制双证考研纳入统考,时间也是每年12月底。
然后简单对比一下改革前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属性如下:
改革前的非全日制:
1.不是统招,也没有研究生毕业证。
改革后非全日制(同等学历申硕除外):
1.是统招,有研究生文凭。
也就是说,现在的兼职和以前的兼职是不一样的,很多人还停留在改革前对兼职的认识上,但这种变化目前大众很难理解,因为以前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很迷茫,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回事,社会消化需要一段时间。
三、非全日制双证研究生出路
还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届非全日制双证学生是2017年9月入学的,所以第一届毕业生应该是2020年6月大批量毕业(不包括少部分2.5年制专业),现在才2019年,所以第一届非全日制研究生还没有大量进入就业市场,所以很多人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推论,这是很不科学的。
不过,由于大众了解新版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一段时间,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也不能闲两年。毕竟还是要求职,不能等着别人理解。
虽然存在对非全日制学生的歧视,但也有很多单位在招聘时并不强调需要全日制研究生。你不能让所有人都认可你,但你可以找到认可你的人。您可以考虑以下选项:
(一)公务员考试
如下图所示,是2019年国家公务员招录公告。总公告里说只要学历大专以上,没有提到全职。
第二条虽然提到了非在职,但意思是限制年龄,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在职研究生,必须不超过35岁才能报考,不是限制学历。
如下图所示,在国考的职位列表中,并没有明确说明是全日制硕士,只要有学历和学位即可。
也可以在各省招录地方公务员时,自己仔细阅读招考公告。
(二)事业单位招聘
如下图,以2019年南京市事业单位招聘为例,没有提到全职。
同样,工作清单中也没有明确要求全日制硕士,只说要求所有学历学位,但文件为非全日制的就不要求。
(三)高等学校招生
如下图,某大学招聘只显示研究生学历,不显示全日制研究生,只要求本科学历为全日制。其实也是意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即将出现。
因为非全日制双证研究生不同于非全日制本科生,非全日制双证研究生参加硕士统考,非全日制本科生不参加高考,所以有本质的区别。
如下图,另一所大学的招聘只谈研究生教育和硕士学位,没有明确指出要求全日制研究生教育。
招聘信息很多,这里就不列举了。
(4)企业
因为教育部的改革,体制内有统一的政策,所以比较容易消化,但是一时半会儿企业接受不了教育部的大改革,所以企业还是很难一视同仁地招聘非全日制毕业生。
所以,这种情况下,你只能多方面努力,多一些包容。有一段时间,你不可能让所有企业都认可你的学历,但总有企业能认可你。
对于在职人员:
我已经有工作了,本来是边工作边学习的。拿个非全日制证书也没什么损失。说不定以后社会认可度会增强,聊胜于无。
对于应届毕业生:
少部分人会转非全日制专业。这几年社会对非全日制双证不能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可以尽量选择全日制和全日制。如果他们无法选择,兼职也可以考虑。毕竟还有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学都不强调全日制研究生的必要性。如果他们选择求职企业,遭遇歧视,只能增强挫败感。
毕竟就算是全日制的学生也会被歧视,比如非985/211院校的毕业生,所以还是要靠人努力的。关键是要明确政策方向再去努力,因为选择远比努力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