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谈到高考,就会有很多争议。一般认为北京的好大学分配给北京的名额更多,尤其是清华、北大这些全国顶尖的大学,却过于偏向北京考生,质疑教育的不公平。
清华和北大在北京的录取人数确实是最多的
最近很多人看清华北大2022年网上招生表,不公平。清北在北京招550人,河南省只有400人,而北京参加高考的人数只有5万多人,而河南省却高达116万。从高考人数来说,北京是百分之一,上海是三百分之一,其他省份至少是千分之一。高考大省河南、河北、山东甚至达到三千分之一。差距真的不一样。感觉北京考生去北上广太容易了!
虽然从数据上看北京的清北录取率确实要高很多,但如果说全国各省市的清北考入难度,最难的地方不是河北、山东、河南,而是北京,外地生只是受益者。
“2001年高考事件”
历史上全国高考试卷统一,嘲讽北京考生最多的例子是“2001高考事件”——2001年,还是全国统一试卷,北京454分,山东580分,比北京高100多分。“北京500分能上清华北大”的说法也是由此衍生出来的。有三个山东女生,高考成绩分别是522,506,457。这三个学生不在山东上线,但是可以在北京上一个。他们为此状告教育部,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大的教育事件。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最关键的一点是,在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间,我国暂停高考,采用了上大学的推荐模式。2001年北京18岁的高考生,父母都是1970年左右上大学的,在智力基因上顶多处于自然人的平均水平。今天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不能总是机械的静态的看问题。
河南116万考生中和北京5万考生中考前500名,哪个更难?
决定一个地区考北方的难易程度是一个相对的水平,尤其是对于拼北方的考生来说,下面是5万还是100万的考生都无所谓,对手是自己水平以上的几百人。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北京的5万考生,大多是当年落户北京的各省“尖子生”的后代。看看北京清北的学生籍贯就知道了。90%以上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移民,真正的老北京很少。“龙生龙,凤生凤”。人在外表上有高有瘦,内在却有差异。这些孩子的天赋和基因可以说是秒杀所有省份。
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高校毕业生约23万人,超六成选择留在北京。此外,还有很多外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和海归去了北京,通过这种方式去北京的大概有10万人。高智商、高学历是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仅清华和北大加起来每年就有近两万名毕业生。即使其中40%留在北京,也有近万名毕业生。北京清北500多个名额,就算全部花在父母清北毕业的孩子身上,也不够补牙。而且还有十几万的孩子不是清北的,但都是拔尖毕业生。每年都有那么多来自中国各地的人拥有最好的智力。可想而知北京有限资源的竞争之激烈。
通过高考选拔,每年清北的顶尖大学把全国的高分考生一网打尽,相当于把全国智商顶尖的人调到北京,他们的后代也搬到北京来参赛,无形中给了本地孩子可乘之机。好在碾压父母的本地专家都移民北京了,所以外地考生玩得开心!
有太多的优质学生在一群延续了国家筛选优秀基因的后代中竞争。而且作为父母,因为高考而改变命运的新北京人,更注重孩子的教育。从这么多优秀的人里脱颖而出很难!每年都有十几万外地“尖子生”进京后成为父母,而且大部分都很焦虑!孩子不说在北方考上了。甚至很多家长是名校毕业,孩子也不一定能上高中。他们在中学阶段分流到职高,在北京5万考生中没有机会成为分母。北京的孩子只会比其他省市的孩子更难过更努力。
为什么全国高考试卷不统一?
很多人说:“这很公平。我们应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试卷和分数。我们要把技术做好!”“全国卷是按分数录取的。能进北京的有几个?”
首先,这对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公平吗?正是因为各地教育条件不同,所以实行分卷考试,这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北京不统一试卷,是因为害怕吗?五大学科竞赛是全国卷,按考生比例北京遥遥领先全国。经济发展决定教育水平,学生的天赋和教育水平决定学生的质量。现在如果高考试卷统一,北京只会有更大的优势!
北京强调素质教育而不是整天练习应试答题,玩法也不一样。国家通过高考选拔有用的人才,希望通过综合素质教育,让学生掌握后自然做题,不希望那些费尽心思刷题的失败者成为考试机器。因此,北京严禁校外培训应试。
所谓公平竞争,并不是说你在那里拼尽全力练习刷题。他在北京接受素质教育,被禁止参加培训班,然后让你空下来拼考。你认为外地考生如果不分户籍,一起在北京学习、考试,有什么优势?是不是可以给孩子更好的先天基因?还有实力争取天价学区房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吗?
好在,基因遗传规律并不是那么完全复制粘贴,还存在着基因突变和偶然的天赋异禀,加上后天的努力,让普通人还有机会实现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