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晚,山东省物理学会公示了第39届中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山东赛区)复赛获奖名单。同日,中国化学学会还公示了获得第36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一等奖的学生名单。记者注意到,从省级数据来看,今年青岛的物理奥赛表现亮眼,化学奥赛与去年持平。
青岛在今年的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表现出色。
记者查阅名单发现,青岛市共有13人获得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占省赛区一等奖的12%,其中青岛二中4人,青岛十五中(青岛实验高中)1人,青岛中学2人,青岛西海岸新区一中4人,胶州一中1人,平度一中1人。在获得全省第一名的13名学生中,西海岸新区第一中学以全省第四名的成绩入选山东队,青岛市某中学赵以全省第七名的成绩入选,省理论第一名入选。据了解,今年青岛市共有109名学生参加比赛,97人获奖,获奖率89%。
对比去年和前年,我们可以发现今年青岛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成绩非常好。去年青岛只有5人获得物理奥赛一等奖,分别是青岛中学2人、青岛西海岸新区一中1人、莱西一中1人、胶州实验中学1人。没有人进省队。前年青岛有11人获得物理奥赛一等奖,其中青岛二中2人,青岛中学2人,西海岸新区一中2人,城阳一中1人,莱西一中1人,莱西实验中学1人,胶州一中1人,平度一中1人。同样,当年也没有人进省队。这样看来,青岛今年的成绩相当抢眼,也突破了近两年没有人进省队的尴尬。
化工省份数量与去年持平。
翻阅中国化学会公布的名单可以发现,青岛有4人获得今年化学奥赛一等奖,青岛西海岸新区一中有2人,胶州一中有2人。记者注意到,今年青岛化工奥赛成绩与去年持平,但与前年差距较大。去年青岛化学奥赛一等奖4人,分别是西海岸新区一中1人,莱西一中3人。前年青岛市共有13人获得化学奥赛初赛一等奖,分别是青岛二中2人、青岛五十八中1人、青岛中学1人、胶州一中2人、莱西一中6人、平度一中1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化学奥赛不仅救了不止一个人,来自青岛二中的李在2020年的全国比赛中获得金牌,进入国家集训队,并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医学院深造。
早在8月份就公布了生物奥赛山东赛区的获奖名单,但今年没有按照省一、省二、省三的格式公布,只公布了获奖名单,所以省一等奖的情况不明。去年青岛有两个省,一个是青岛二中,一个是青岛五十八中。2020年、2019年分别为3人(青岛二中2人、城阳一中1人)、9人(胶州一中1人、莱西一中1人、青岛二中6人、青岛五十八中1人)。数学奥林匹克山东赛区的奖项预计在本月底公布。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山东赛区尚未举行,成绩计划在12月公布。
今年,青岛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了一枚银牌。
按照以往的惯例,省赛结束后,会选拔省队的学生参加当年的全国比赛。2021年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个学科没有一个进入青岛的省队,因此无缘2021年全国赛。与这四个学科不同的是,信息学奥赛在下半年末举行,第二年举行全国锦标赛。2021年,青岛市共有18人获得一等奖,有一人作为青岛二中王志明的同学入选省队。在今年夏天举行的2022信息学全国赛(对应2021省赛)中,王志明获得全国赛(国二)银牌,获得强基资格。
记者统计了青岛往年的奥运会战绩,发现最好成绩是在2019年。当时,青岛包揽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项全国竞赛(全国一)的全部金牌,创造了“四金”的辉煌战绩。2020年,五大奥运省份的获奖人数也相当可观。相比2019年的亮点,青岛这两年的奥运表现略逊一筹。据了解,青岛奥运会近两年成绩的变化与学生参与热情的下降有直接关系。这背后,最关键的因素是高校选拔机制从自招到强基的转变。
自招到强基奥运会受影响。
2020年之前的“自招时代”,奥赛是报名自招的基本门槛,所以想参加自招的同学基本都会参加奥赛,至少保证会有二等奖。自2020年“强基计划”实施以来,只有在全国赛(国ⅱ)中获得银牌,才有资格参加强基校考。从二省到二国,难度差距可想而知,学生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尽相同。此外,从“自招”到“强基础”,高校对学生高考成绩的要求也有所提高。2010年以前的“自招时代”,学生拿到第一省或第一国、第二国、第三国就可以直接走,不用参加高考;在“强基础时代”,除了获得全国金牌,即使是全国二校也仍然需要参加强基础校考,高考成绩也需要达到更高的要求。这对于一部分长期痴迷于单学科奥赛,高考综合成绩稍有欠缺的学生来说,需要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当奥赛在升学方面的优势不再明显时,学生在奥赛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是相对保留的。记者了解到,在很多高中,学生参加奥数训练的情况明显减少。相应的,更多的同学投入到了强基训练中。有些学生同时准备强基和奥运会。与奥赛是单学科深度学习不同,强基生高考成绩在录取时占85%。虽然校考难度比高考高,但比奥数低。这意味着强基础训练首先是优训练,首先要保证学生高考综合成绩能达到入围线,然后才是强基础校测的训练。所以准备基础比较强的同学,更侧重于提高高考成绩。
管亥新闻/青岛晚报记者王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