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县域整体教育出现“县域困境”等警示信号,县域普通高中教育成为关注的对象。
面对“烟头”和教育资源的跨区域流动,部分县域“塌陷”的根源在哪里?振兴县有什么急事?从“县域困境”到“兴县”,如何解决县域普通高中教育的困境?校长和教育工作者如何守住自己的「责任田」?
图为论坛现场。
2月25日上午,“振兴县域的难点与路径”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教育30人论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博鳌教育论坛共同主办,中小学教育之声协办。
北师大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处长,上海市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所长,国家特殊教育督导、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任萨,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卢健, 江苏省海安中学校长、山东招远二中校长孟祥生、广西鹿寨中学校长兰淑敏等参加会议。
“县域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底色。
中国有2800多个县,容纳了全国50%以上的学生。从各县普通高中的分布来看,县城和农村高中占全国普通高中的近一半。2020年,全国普通高中将达到1.42万所,其中县镇高中6044所,农村高中777所,占全国普通高中总数的47.92%。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2485.92万人,县镇高中在校生1168.32万人,农村高中在校生90.24万人,占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50.63%。从县域划分来看,县镇普通高中是全县普通高中的主体,占90%以上。
“县域教育”是中国教育的背景,是通识教育的基础。这些学生的教育状况关系到中国未来的社会面貌。
2021年“两会”提出振兴县级普通高中教育,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十四五”发展提升县级普通高中行动计划》。规划要求,严禁发达地区和城区学校抢挖薄弱地区县优秀校长和教师,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图为北师大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张志勇。
在本次座谈会上,北师大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教育论坛30人成员张志勇表示,党的十以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了历史性发展。然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公共教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许多地方县域普通高中的优秀师生不断流失,导致县域教育质量持续下降,形成了以优质教育资源流失和教育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为特征的“县域发展困境”。
张志勇强调,要深刻认识县域振兴的战略意义。他认为,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必须将县域教育置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现代化的广阔视野中,从国家治理、城镇化进程、基础教育现代化、教育公平等多维度综合视角和多维度关系进行顶层设计和政策选择,明确其在国家治理和教育现代化中的战略地位,从而破解“县域困境”,全面振兴县域教育。
县域教育不平衡发展不足。
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1.2%,从国家层面实现了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但是,一些地区县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办学质量有待提高。
图为国家特殊教育督导员、广西自治区政府督学、柳州市教育局原局长撒钟敏。
国家特殊教育督导员、广西自治区政府督学、柳州市教育局原局长萨·钟敏指出,近年来,除了国内外少数县以外,我国大部分县普遍面临“生源难、师资难、硬件难、安全难、质量难”等五大老大难问题。
会上,有专家表示,他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仍有部分县没有普通高中,部分县存在一所高中“独领”,其他高中发展乏力的情况。同时,大班额问题也是县域教育别突出的问题。县域大班占全国50%,超大班占全国近60%。
据介绍,该县的生师比难以满足选课走班等课改的需要。县域课程改革和教育模式改革的基础条件仍需巩固。新课改提出高中课程以分科为主,学生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个性发展,这对高中教育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地区已经探索新高考、新课改几年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一些地区基础条件还不具备,还在准备中。
图为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校长陆健。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校长陆健表示,部分地区的超级中学、民办学校、省市中学争夺异地、市县生源,“掐顶”招生行为愈演愈烈。随着优质生源的逐渐流失,留守学生很难有父母普遍认可的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学校成绩,因为缺乏“鲶鱼效应”,要么“自我放逐”,要么“小富即安”。学校成绩下降会加剧家长和学生的恐慌和不信任。当跨区域招生存在时,家长往往会“用脚投票”。即使跨区域招生受到限制,一些家庭也会以家庭逃亡的方式“曲线救国”,这是负面循环之一。
图为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旋。
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旋介绍了烟台县普通高中发展现状。他说,近年来,一些县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下降。无论是优生培养还是本科上线率,都有下降的迹象,有的下降明显。部分县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长期没有起色,或青北录取长期没有实现突破,或各科上线率低,或在特色办学、扩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缺乏务实举措,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图为山东省招远二中校长孟祥生。
谈及县城教师的生存状况,山东省招远市第二中学校长孟祥生说,县城教师相对待遇低,压力大,职称评定还比较难,这让相当一部分教师看不到希望。相比之下,如果没有农村补贴,农村教师的工资就没有那么高;相比之下,县里的财政收入少,县里教师的工资也没有地级以上的高,待遇也远低于市直学校。相比初中和小学老师,他们早出晚归,早晚自习,周末看课,没有任何额外补贴,全靠老师的教育情怀和付出。“以上原因叠加,县里不仅留不住优秀教师,也招不到高素质人才。
如何在县域普通高中的教育困境中破冰?
作为县域内的文化高地,普通高中的服务质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因素关注的焦点。县城连接大城市和广大农村,是县域内社会经济文化的中心,是整合城乡发展要素的重要枢纽。“兴县”的出路在哪里?
张志勇认为,县域的问题,表面上看是优质生源和优秀教师不断从县域流向大中城市导致的教育质量下降。实际上,它们是由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扩大、大规模生产力分配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公共教育政策的“市场化偏好”造成的。
图为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发展研究所所长杜晓丽。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发展研究所所长杜晓丽在会上表示,解决“县级问题”,需要明确将“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基本工作原则之一。地方政府加强统筹规划,形成合力,是振兴县城的关键。
陆健,“南通七个市县区没有一个垮掉的,因为南通一直严禁跨县招生,不会出现一个名校“扫走尖子生”,其他学校“从大家身边消失”的情况。”“另外,发达地区的学校承诺优厚的工资,甚至没有人事关系。只要一份辞职报告挖人的政策让县里的优秀教师不断流失。“这种流失往往是净流失,因为一旦优质教师流失成为趋势,就更不可能引进优秀人才。
孟祥胜认为,要走出“县域困局”,根本任务是改善和提高县域内教师的待遇和条件。只有提高教师工资,改善条件,才能留住优秀教师,引进高端人才,解决教师问题。
图为广西柳州市鹿寨县鹿寨中学校长兰淑敏。
广西柳州鹿寨县鹿寨中学95%的师生来自农村。和很多县城的普通高中一样,和市区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兰淑敏校长表示,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学校从校园文化建设、高效课堂建设、五育同步发展等方面提升文化自信,激发办学活力,焕发课堂教学活力。
座谈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都表示,学生跨区域流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逐利行为。具有高考升学优势的高中和具有比较优势的“超级中学”吸引了空资源薄弱地区的优质生源和师资,最终让人对县域教育失去希望。县里要走出发展困境,首先要稳定生源。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会越来越大。解决“县域困境”,需要改革中考招生方式,平衡区域教育资源,支持学校创新中考招生方式。
张志勇认为,长期以来,由于“穷国办大教育”,集中力量办重点学校成为中国解决投入不足与教育发展矛盾的战略选择。这种举办重点学校的策略,加上片面的教育成果观,客观上导致县域内高中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差距越来越大。振兴县域普通高中教育,一方面要改善县域办学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顶层制度安排,优化县域办学格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学校间资源配置和办学水平的差异,让辖区内所有高中公平竞争,错位发展,各具特色办学,形成健康的竞争生态。
图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处长李京波。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处长李京波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县域高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大家需要对县域的发展充满信心。
李京波指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没有占全国一半以上的县域高中的发展,就没有整个普通高中的高中发展。因此,有必要在县内制定升级计划。发展是为了补短板,促进公平。升级是为了实现整体高质量发展。一个县集中建设一所大规模的优质高中,不利于整个县的教育生态。在县域内多办高中并不是以升学为重点,而是要把分级发展转变为分类发展,从多元化、特色化上考虑,让县域内高中形成良性的办学生态。
来源:教育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