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最近是无数学子关注自己高考成绩和各地区录取分数线的时候了。每次有省冠军,都会让其他同学羡慕。700的分数几乎可以考上任何他们想去的学校。他们是多么强大啊!
根据目前已知的信息,今年高考最高分来自北京和安徽省的理科状元,均考了725分。然而,在高考史上,这并不奇怪。
18年前,有这样一个冠军,可以以一分之差拿到750的满分。他就是2004年山东省高考理科状元王。
1.状元的摇篮
王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被书的墨迹所包围。他的家庭不是书香门第,但至少能接触一点点,因为他的父母都是公立学校的人民教师,家里自然有很多书。
父母都是老师,对孩子的成长可能有利有弊,主要看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一些教职员工的父母信奉严格的教学,并且对他们的孩子非常严格。如果孩子们不按计划学习,他们会受到严厉的批评。这样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要么非常聪明,要么极其叛逆。
王的父母就不属于这种教师。他们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他们采取的教育方式是有说服力的。通过开阔孩子的视野,孩子可以饶有兴趣地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自由奔跑。
作为一名教师,王的父母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充满好奇心、热爱阅读、勇于探索的人,所以他们曾经模仿著名作家钱钟书和先生的教育方法,引导王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王父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身作则。当王还不识字的时候,他的父母就陪他在课余时间读书。书中精彩的故事让小段鹏流连忘返,甚至不愿入睡。
当王大一点,能读一些简单的汉字时,他的父母就不会和他一起看书了,而是坐在他身边看他们自己的书。
他们希望培养儿子自主选择的能力,所以会在书桌上放一些书,让儿子自己浏览选择。王的父母不会指定他的儿子必须读哪本书,但他们只负责向王推荐一批书。
王家的父母会特意将几本跨度较大领域的书同时放在儿子面前,观察儿子的选择,判断儿子的阅读倾向,了解儿子的兴趣爱好。
父母就像王和书之间的剂,消除了王读书的一切阻力。
在父母无拘无束的积极引导下,王确实在许多领域对书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父母发现,王偏爱与文学、物理和国防军事有关的书籍,但他即使不感兴趣,也能耐心阅读其他领域的书籍。
王良好的读书习惯让父母感到很欣慰,因为在他们眼里,读书和吃饭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但不能挑食,否则容易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
王虽然有自己喜欢的“主菜”,但也不排斥其他的“小菜”,有助于他构建更全面的知识体系,形成更强大的精神世界。
2.状元的学习方法
由于从小就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王的知识面比一般孩子要广。他经常能在老师讲的内容中找到很多熟悉的人物。
此外,读书还帮助王形成了相对冷静的性格。王从小就不是一个浮躁的孩子。他可以静下心来好好学习。
很多孩子讨厌学习,是因为在学习中得不到成就感。王把这种探索当作一种乐趣。这就像一个益智游戏。感觉答案近在咫尺,看似唾手可得,实则快痒死了。不解开这个谜题,我是不会走的。
因此,在遇到困难时,王的态度与班上其他同学完全不同。王会绞尽脑汁想办法解决学生想放弃的问题。
他精力充沛,会尝试一切看似可行的事情。比如做一道数学题,如果一时没有解题方向,他会根据题目信息,尽可能多地解未知信息,总会“前程似锦”,得到最终答案。
王对此并不满意。他根据最后的答案,把解题过程倒过来,然后理清解题思路,观察这类问题的特点,把问题抽象概括成模型,整理到自己的例题库中,明确标出解题的重点。
王的想法是,越多越好,解决问题的点子越多越好。所以他即使做完这道题,也会对类似的问题举一反三,寻找其他的解决方法,上课也会认真听老师的解题方法。如果与他的方法不同,他会得到一个宝藏,并迅速记录在他的榜样书中。
对于同一个问题,普通学生的目标可能是想出正确的答案,而王的目标是穷尽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这样,王的思路得到了不断的拓展,不同的知识点得到了串联。慢慢的,他可以在别人还在苦思冥想的时候,轻松找到最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别人远远甩在后面。
了解了王的学习方法后,我们不难猜测,他从小就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孩子。很多人对神级大佬有一些误解,认为他们都自视甚高,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交流。事实上,并非如此。
王瑞鹏在班上人缘很好,因为他喜欢和同学交流。他小时候读过《论语》,至今还记得父母教给他“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所以他从不藏着掖着,愿意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也经常从他们身上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
有哪个老师不喜欢一个学习成绩优秀又能和同学相处的学生?正因为如此,王被老师委以重任,成了班里的学习委员。学生们对他非常信服,直接把他当成了表演老师。
晚自习要自学,但王有时会在全班同学的鼓励下走到讲台上,给同学们讲解练习本上的问题。连定期来班里检查纪律的老师都夸他,笑说这个学生真的很值得!
3.状元的全面发展
王对学习有极大的热情,但他不是一个书呆子。王的课余生活非常精彩。他参加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活动和比赛,并获得了许多奖项。
对于王来说,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就像是工作之余的休闲,这让他非常兴奋。奥数题比普通数学题更有趣,可以帮助解题者打开思路。这也是王热衷于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原因。
事实上,王在培养这种兴趣时并没有带任何功利心,因为他的学习成绩足够优秀,即使在竞赛中没有获得加分,也能考上最高学府。
但王也因为这种随意轻松的心态,不仅收获了学习奥数的快乐,还意外获得了全国奥数竞赛一等奖,高考考了20分,着实让人羡慕。
王的逻辑思维相当缜密,这从他在学校辩论赛上的精彩表现就可以看出来。王认为,真理越辩越明。因此,每当校内外举行辩论赛,王都会积极报名参加。
王的渊博知识使他的对手非常钦佩他。他清晰的表达和逻辑的反驳使他成为最难对付的对手。每次和王打比赛,无论是队友还是对手都会觉得酣畅淋漓,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华山论剑的较量。
同学们说,王文武双全,不仅学习成绩优异,爱读书,口才好,而且在体育方面也不逊于别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高考状元应该是比较瘦的。好像一看就知道他们每天都在努力学习,但是状元考生比一般人更清楚“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会特别注意锻炼身体,保持健康。
王最喜欢的运动是打篮球,因为打篮球可以迅速调动全身各部位的肌肉,而且在球场上打完篮球后跑步比普通跑步更有趣,还需要避免被别人挡住,这就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极快的反应力。
王的篮球水平中等偏上,但他很受同学们的欢迎。班里的男生每次下楼打球,都会主动问他要不要一起去。这是因为王善于合作,不喜欢抢功。
可能有人开始怀疑,高考状元天天看课外书,参加辩论赛,打篮球。听起来这么“不务正业”,他怎么还有时间学习,高考考上尖子生?
其实,这是因为王是一个非常有计划的人。王为他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越往后,他的复习效率就越高,几乎只需要看自己的一套例题。
王也会规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然后在保证充足休息的基础上高效学习。
其他的课余活动都是他精神上的调整。放松和过度紧张都不利于大脑的思维活跃,适度的紧张可以使大脑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此外,我们的大脑不同于肌肉。当我们感到疲劳时,通过转移注意力比直接睡觉休息能获得更多的放松。
王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使他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即使他觉得自己有点紧张,数学考试没发挥好,最后还是考了149的好成绩。
另外,他理科满分300,英语满分142,语文最低,但也拿到了惊人的138分。加上之前奥运会他获得的加分,总分居然达到了749,已经接近满分了!
4.结论
王的生活很低调。2004年高考热度退去后,他就消失在大众面前。据说是清华北大邀请,最后选择了理科更有优势的清华,毕业后去了美国常春藤大学深造。
几年后,他学成归来,进入中国科学院,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高分子化学应用研究员,投身于祖国的科研事业。
王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学神不是一天做成的,优秀的成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平时努力,注重积累,才能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