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公告的安排,招聘顺序本来应该是笔试后面试,但实际上中间增加了一个“选课”的环节,形成了“想上岸必须报班”的公众认知。面对网上要不要报班的不同意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培训班,这样才能摆脱这个神秘的面纱,让大家更冷静的做出选择。
先说说自己的经历吧。
2016年第一次入脸,招了2和3,需要翻盘。为了寻找新的出路,我加入了当地一个很有特色的小组织。当时一个综合分析题分为十几个类型,每个类型都有一个模板。可能是我学习不熟练,也可能是我运气不好遇到了一道复合题。反正第一次没找到合适的模板。思考时间只有几十秒,只能凭感觉回答问题。最终我以总分第三的成绩错过了岸。
去年因为个人情况,抽不出时间,就推荐了一个同事大姐的孩子到这个培训班。毕竟这个培训班确实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结果当我画空给姑娘提点建议的时候,发现这个培训班的答案模板已经六年没变了。仔细想想也无可厚非。面试答题怎么会有那么多模板可以找?毕竟一个小机构每年招生人数有限,投入这么多考生很难被贴上“模块化”的标签。
好了,现在我们言归正传。说说我理解的培训课程(尤其是现场课程,不包括线上课程)。
第一期培训班真的有用吗?
训练课程当然是有帮助的,尤其是对于小白,他是一个新手。至于参加过面试班的考生,我建议他们多记忆,多注意练习。没必要再花这笔钱了。
二、培训班能得到什么?
1实战演练。不管我平时有多喜欢说话说话,或者能不能组织家人模拟一个模拟考场,效果还是不如培训班的实际锻炼。走过流程,感受等待考试的兴奋,体验进入考场后的紧张,无疑对考场气氛的运用有很大的帮助。
2个模板。每个培训班都有自己的一套答案模板。在学习每一个题型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专门的模板,从而把答案变成一个简单的“fill 空问题”。这些模板将使考生从最初的“无话可说”迅速升级为“嘴甜”。特别是对小白来说,把这种进步比作“质的飞跃”并不夸张。但是,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快速上手的同时,也陷入了另一个“模式化”的困境。一方面是因为培训班的模板大同小异,在考场上学习和使用的人数占绝对比例;另一方面,这些模板和问题很难完全吻合。就像平时描述一个人一样,用模板就是“有鼻子有眼有嘴”。乍一看,很有道理。仔细想想,你会发现,无非是说一些普通的话,用来形容任何人都可以做任何事。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就像我之前的帖子“一切以考官为中心”中提到的那样。考官到底想听什么?
3材质。培训班会提供很多教材,包括真题、名言警句、政策术语等。,而且很多都很有钱。而我是不可能利用早读晚自习的时间,在十天左右的时间内记住并熟练运用这么多东西的。
第三,应该选择保护阶级还是基础阶级?
当然,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名称。反正一种是费用比较高,但是全额退款,另一种是费用低,但是要自己掏钱。其实上课大家都在一起,老师也一样。没有区别。之所以收费不同,是因为考生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和能力进行了一次“”。所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强,可以选择基础的。如果需要翻身或者上岸,可以选择打包的。但近年来,收费也有所调整。除非学费特别高,否则会扣一些费用。不要不平衡。培训班不是公益机构,但盈利。而且培训班的盈利模式是个概率问题。以一个城市的考生和培训班为例。考生不在这里就去那里。反正最后肯定会有三分之一的考生落地。以另一门课为例。只要有三分之一的考生上岸,培训班就会取得显著的成绩。
说这些,只是让大家的费用清楚,其实你应该参加,只要你不放心不求人,只是花钱买一份稳定的工作。
第四期培训班能否实现逆袭?
这个结果不确定。这取决于培训课程的质量和水平,以及你自身的潜力和悟性。这里引用鲁迅的拿来主义中的一句话“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太执着,不能把培训班的内容当成全部和唯一。《书论》一文中有一句话叫“信书不如无书”。同样,当你对培训班所教的一些东西完全固执己见的时候,其实是给自己贴上了“榜样”的标签,阻挡了自己的翻身之路。
前面说过,每个培训班的内容都差不多。考官也知道培训班的存在,所以在考官眼里,大家的答案都是一模一样的,基本相当于来自同一个机构。那么,历年各考场分数一直开不出来的原因就找到了。
有一次一个考生问我一个关于人际关系的问题。我说出心里话后,她说老师没这么说。我问:“你是成年人,有自己的思考和辨别能力。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有可操作性?”所以我的建议是,培训班的东西你要学,多方面也要自己学,自己学。不要轻易否定自己,要比较选择,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体系。
我经常给考生一个建议,“人无我有,人无我有。”就是在考试中,其他考生没有得分。我想关注,别人关注我到极致。不然凭什么让考官眼前一亮?为什么考官要单独给你高分?你得给考官一个高分的理由和借口吧?
第五期培训班真的有宣传的那么厉害吗?
这个问题我在之前的帖子里提到过,就不赘述了。
宣传都是说自己好,怎么能说自己不好呢?又不是民主生活会。
所以,还是自己去看,自己比较,自己选择比较好。不看广告,看疗效。
第六期培训班的老师都是公务员吗?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清一清嗓子说点官方的:全国知名机构的老师基本都是专职老师。而且根据* * *《管理条例》,在职公务员是不允许兼职牟利的。但是,问问身边的体制内新人。每次公务员考试前,肯定有很多人转几个弯找自己的课。这不在少数。
回答问题是有分水岭的。众所周知,公务员的面试题目,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应急处理,组织策划还是综合分析,都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公职人员的思维模式和能力素质。一个没有这方面经验的人传授经验真的有点难。不过有些方法我也咨询过一些专家。
就可操作性而言,培训机构的老师可能更倾向于“看起来很美”,而真正体验过的老师更倾向于“有效使用”。
第七期培训班有多少人?
这根据组织的大小而有所不同,但也是自行注册的重点。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在培训班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需要老师更多的指导。所以一定要和培训班确认一个班多少人,会不会人太多,或者尽量选择人数少的精品班。我在一个机构里见过300人的大教室。这样的尺度让老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无法时刻关注学生的问题,无法监督学生尽快改正这些问题。一般只是告诉考生自己有什么问题,然后让他们自己学会改正。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考生,在一个新成立的机构学习了八天,说了很多话。我问他:“老师没告诉你这很有意思吗?”考生回答:“这个问题我自己也知道,老师也让我多注意,但是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改。。。。。。\”我连续给他出了两道组织规划题,结果70%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当我想到第三个人关系时,他说:“兄弟,这三个问题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