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广西教师教育网 广西中小学公共服务平台登录

在全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广西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具有生源增幅大、办学条件薄弱的区域特点,导致中职学校新教师招聘难、离职率高、培训资源匮乏、培训内容与需求不匹配等突出问题。

在全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广西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具有生源增幅大、办学条件薄弱的区域特点,导致中职学校新教师招聘难、离职率高、培训资源匮乏、培训内容与需求不匹配等突出问题。

近年来,广西通过非实名编制等多种措施,增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数量。中职学校新专业教师大多来自企业或综合性大学非师范专业,缺乏系统的职业教育体系知识,难以快速胜任岗位工作。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迫切需要系统培养新型专业教师。在教育部建立的“国家、省、市、县、校”教师培训体系分工范围内,创建省级教师培训新模式,意义重大。

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承担着培训广西职业教育师资、开展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理论和决策咨询研究、组织指导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等任务。该中心针对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新教师培训的现实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优化整合资源,探索新教师培训的课程框架和实施路径,实现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新教师能力的整体提升。

该中心针对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新教师能力短板,针对新教师培训普遍存在的培训内容与岗位要求不匹配、对象覆盖面小、培训资源缺乏等问题,构建了“建课程补短板、定项目固基础、重资源优劣势”的结构化培训体系。

对标需求,构建“补短板、固基础、强弱项”的联动框架。自2015年起,该中心每年对广西各级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管理部门和中职学校新教师进行需求调查,明确“提升能力、优化结构、盘活资源”的需求,并据此建立联动框架。首先,针对新教师面对中职生“不会教”和“不会管”的能力短板,明确“教+班主任”岗位能力齐头并进的目标;其次,优化三层三类“固本”培养方案结构;再次,盘活本地优质培训师资、课程、学生成长社区资源到“强弱项”。

服务需求,实施“建设课程、项目、磁盘资源”的共建措施。第一,以“建课”来满足新教师岗位能力的需要。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开发了“双线并行、六大模块、四门高级课程”的课程体系。通过机构、能力分析、课程建设相结合,开发贴近中职新专业教师岗位要求的培训课程。搭建“政研校”联动的培训支持网络,与市县教育局(集团)、教研机构、中职学校、合作企业合作,共同组建课程R&D团队,开展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岗位任务和能力分析,明确7个工作领域及相应工作任务,选择5个重点工作领域对应新教师能力水平。

开发“教学”和“班主任”双线岗位任务,包括“师德师风、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课程建设、活动组织、教改研究”六个领域的课程。设计了“理论实践-观察学习-实际应用-修复提高”四个关键环节,使学生突破瓶颈,实现“理解教育理论-掌握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行为-获得教育教学能力”的转化和提升。

二、分级分类“立项目”。实施“省级选择性示范培训——市县教学——派出普及培训——学校诊断性定向培训”结构化培训项目。在省级层面开展六轮为期一年的“中等职业学校新聘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选派从企业调入、非师范专业本科学历的中职专业教师,配备“双导师”,实施“双线、六模块、四进阶”课程,树立新教师培训标杆;在市县层面,中心根据需求调查,从“双线并行、六大模块、四大进阶”的课程体系中选取资源,为市县提供1-4周的灵活短期培训。在中职层面,对156所中职学校新教师进行能力诊断,实施“讲座+讨论”的校本培训,提高新教师培训的普及性和针对性。

第三,盘活本土师资和课程资源。组建由地方全国名师、课程专家领衔的三支专家团队,涵盖“课程教学、班主任工作、教改研究”;对一年制学生,实行“师范大学理论专家、中职学校高级教师”组成的“双导师制”;建设“微课设计与制作”等18个课程资源,探索培养与学位教育的课程衔接和学分互认;依托中职学校27个“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资源,建立成长共同体。

质量驱动,实施提高中职新教师培训效率的跟踪管理。每轮培训都实行“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的质量跟踪管理。一是反应层的质量跟踪:每一级、每一轮的新教师培训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时、动态的课前、课中、课后评估,了解学员对课程的满意度,及时调整课程教学;二、学习层质量跟踪:在省级示范培训和校级诊断培训项目中,通过四个阶段的跟踪任务分配进行学习层评价,衡量学员对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三、行为层质量跟踪:在省级示范培训和校级诊断培训项目中,通过对中职学校的回访,由学生所在学校的领导和同事反馈培训前后其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运用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评价学生的知识应用程度;四、成果层质量跟踪:在省级示范培训和校级诊断培训项目中,建立新教师成长档案,定期到培训学校进行回访,实施成果层评估。收集中职学校3年学生教学质量、学生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评估培训带来的效益。

“补短板、强基础、扬长避短”的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新教师培养模式,成功解决了省级中职学校新教师培养的难题。开发了“双线、六模块、四进阶”培训课程,循环跟进、层层联动、层层进阶,有效地将中职新教师需要掌握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化为教学行为和专业能力,突出中职教师岗位需求特征,加强中职新教师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应用;所开设的分级分类培训项目,精准落实了“省训重在高地、市县训重在基础、校级训重在洼地”的结构化培训功能。这一探索优化了省级中等职业学校新教师培训课程和项目体系的措施,开创了民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新教师培训的模式。

(作者来自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教师报》2023年3月1日第14版。

作者:蓝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123420.html
1
上一篇内蒙古公务员职位表 宁夏公务员2023报名人数统计
下一篇 厦门市事业单位 报考事业单位需要什么条件和学历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