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双降政策后我还能报考师范大学吗?”。
我国师范大学数量众多,可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层次是地区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这八所师范大学有一个共同点:都位于所在区域的中心城市,区域名称鲜明,招生竞争激烈。
第二层次是省立师范大学或省立师范大学。
大部分省级师范院校都位于省会城市,以下高校除外。
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安徽师范大学(芜湖)、浙江师范大学(金华)、吉林师范大学(四平)、河南师范大学(新乡)、江苏师范大学(徐州)。这些学校成立较早,但考生报考时也不能忽视省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
第三层次是国内很多二级城市的师范大学或师范学院。
基础学校名称为市加学院,如运城学院、衡水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宿迁师范学院等。有些学院是由地方师范学院升格而来的。
师范大学女生多,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而且很多报考师范大学的考生都是受父母影响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师范类大学的就业情况,以及双减政策后如何选择。
从整体环境来看,我国新生数量在逐渐减少,很多家长当老师的愿望还停留在过去。实际情况是公立学校招聘教师极其有限。公立学校招聘教师有两种方式:
第一,用人单位直接招聘从学校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名校毕业生。
二是通过国家教师招聘系统进行教师招聘考试。
今年以前,大部分师范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主要流向民办学校和社会课外辅导机构。“双减”政策后,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相当恶劣。很多刚进入师范专业的大学生也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一线城市招聘大幅萎缩,很多教育培训行业的求职者处于辞职失业状态。短期内,教培市场不会恢复到之前最繁荣时期的水平,吸纳师范毕业生的能力相当有限。
对于师范院校和专业明年及以后的申请和发展,可参考以下建议:
第一,成绩好的同学尽量报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师范专业。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在教师招聘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而且有些地方把这六所大学都纳入了人才引进高校的范围。
第二,看重教师职业稳定性的同学,可以选择报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就业有国家政策保障,编制和岗位都能得到保障。比如,对于2021届公费师范生,教育部严格要求,通过优先使用空的方式,保证符合就业条件的公费师范生有岗有岗,严禁“以岗补岗”,所有公费师范生离校前必须落实任教学校。
第三,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这些不在教育部直属,但属于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近年来录取分数线非常高,在编制和岗位的师资竞争上有一定优势。但在分数相同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可以做其他的职业规划和选择,选择更多就业形势更加明朗的非师范专业。考公考,考选调生,学计算机等专业可能是未来的选择之一。
第四,在选择省级和地方级师范院校以及本二批招生的师范专业时要更加慎重。如果不是对教师职业情有独钟,立志从事教育事业的考生,可以考虑扩大专业选择。长期以来,这些师范院校的很多毕业生无法通过考编的方式进入城市公办中小学任教,所以很多毕业生会进入相关学科教学培训行业,现在这个就业蓄水池没有了。专科水平和学历不占优势的省级和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未来就业会遇到更大的困难。毕竟编制有限。虽然教师岗位需求多,但大多在偏远地区和农村基层,在城市考编并不容易。要么降低心理预期,要么转行。
第五,考研几乎是已经在师范院校和专业学习的学生提升学术水平的必经之路。
最后,对于没有明确职业规划的高考生,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报读师范院校。如果他们不想死记硬背考试,建议选择另一条职业发展道路。如果没有对未来做好规划,明确发展方向,贸然选择报读师范学校,可能会面临毕业无法就业的窘境。
报考师范类大学,慎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