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及其持续蔓延,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系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制止疫情扩散,减少人员聚集,保障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国教育部迅速提出“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现在回想起来,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但疫情反复,学生在校上课时间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为了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很多家长不得不选择在家陪孩子生活。如果疫情继续这样下去,笔者认为越来越多的岗位在家办公,或者企业等用人单位实行更灵活的退休制度迫在眉睫。
如果有条件的话,其实有关部门也可以考虑一下,人们是否可以因为疫情长时间停止收入,房贷、车贷等支出是否也可以一起停止,这样父母就不会因为疫情持续时间长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恐慌。
重庆市教委发布通知,确定中小学返校复课时间,家长满面愁容!
秋季开学以来,我国疫情发展备受关注,但无奈的是,即使各地都明显加强了疫情防控,仍然防不胜防。众所周知重庆疫情反复,近期发现多名阳性感染者。
当然,现在看这些数据可能意义不大,因为我们现在不做核酸,阳性的可能不报或者不报,所以以后大家可能很难完全了解真实的数据。毕竟国家出台“新国十条”后,各地都在优化调整防疫政策,都在一层一层的减码。好消息接踵而至,现在也有了更多的科学实践。
家长高兴的同时,其实最关心的问题是:孩子什么时候能开学?对此,笔者看到《全国优化防疫》第十条后,第一感觉是:线下教学的复课指日可待,全校线上上课的时代可能很快就要结束了!
从具体内容来看,第十条是对学校疫情防控的要求:各地各学校要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的要求,无疫情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学校才是无疫情学校呢?笔者认为应该是指没有正面案例的学校,因为新十条第一条明确规定要科学准确划分风险区域,即按照建筑物、单元、楼层、住户划分高危区域,不得随意扩大到社区、小区、街道(镇)等区域。
笔者甚至怀疑,如果一个学生是杨,这个学生会请假在家被隔离,其他孩子还能正常上课。反正学校现在也不能随意停课。
当然,这也为中小学生复课提供了新的基本准则。比如,根据重庆市教委下发的通知,中小学返校时间已经基本确定。其中,中心城区初三、初三将于12月12日前恢复线下教学,中小学其他年级将于12月19日前恢复线下教学。
在疫情复杂的情况下,突然通知孩子复课,很多家长却没有心理准备。笔者甚至看到很多家长都很难过。当然,有关部门也考虑到可能存在各种顾虑,所以通知中也提到,各中小学校要充分尊重家长和学生的意愿。不愿返校的家长和学生应继续组织网上教学。
孩子到底该不该返校?
随着国家新十条防疫条例的出台,新冠肺炎的防疫政策正在进行重大调整。好像人可以一夜之间流动,不用查核酸码和健康码,也不用查落地检和跨区流动。
就在大家的生活工作越来越便利,中小学到处都可以复课的时候,最近却出现了一场关于孩子该不该回学校恢复线下教学的巨大争论!
一般来说,父母对网络的看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支持开学。这些家长认为现在很多地方都在逐步放开,现在可以说任何地方都没有真正的保障。和家里相比,学校如果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可能会更安全。最重要的是,很多长期在线上课的孩子都在担心自己的成绩、视力、前途,不如干脆选择跟进,先解决这类问题。
当然,除了支持的声音,网上反对的声音也很大。这部分家长主要认为刚刚放开,会在后期社会层面造成更大范围的感染。现在一切都没有做好准备,无论是政策措施还是心理准备。如果这个时候开学的孩子出了问题,感染最快的可能是学校。
学校不仅拥挤,这些孩子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是我们家庭的希望,很多家长自然不愿意尝试。对此,我看到很多家长建议,春节前后最好不要复课,或者等到寒假、元宵节再复课。
同时,也有家长认为,如果现在复课,一半在教室,一半在家。不知道这个课是叫网络课还是网络课?
不可否认,未来两三个月将是人群感染的高峰期。现在家长担心安排学生返校可以理解,但笔者想说的是,还是需要一直面对。关于孩子是否应该复学的问题,大家其实应该按照国家的政策来。
毕竟经过三年的持续变异,病毒的毒性已经明显减弱,致病率比原毒株下降了40多倍。此外,儿童通常一直接种疫苗,这就建立了避免感染新冠肺炎的“防火墙”。
此外,钟南山近期研究还发现,感染病例的儿童一般临床症状较轻,儿童发展为肺炎或重症的比例低于成人,发热病程较短,约3至5天即可恢复。
在目前的背景下,笔者认为不必过于担心,而且线下教学恢复后,相信教育部门会对学校提出更高的防疫要求,比如消毒、通风、学生一日三检、师生体质健康检测等。
其实很多地区的核酸虽然都取消了,但是师生的核酸检测还是在进行,所以现在师生的健康安全基本上是有保障的。
写在最后
最近有专家说,放开后,以后会有80%或者90%的人被感染。中国是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这个时候,是开学还是继续线上上课,我还没有看到有专家给出非常合理的解释和建议。
那么,现在是时候让孩子恢复线下教学了吗?孩子年前该不该上学?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