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毕业后的主要工作是当老师。如何培养好老师,是师范学校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也是最头疼的问题。
“湖南师范大学的师范生不仅心理健康,而且善于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在教师招聘会上很受欢迎。”广州华美英语实验学校校长陈峰说,学校每年都来湖南师范大学招人,2019年计划招5名师范毕业生。
如何让用人单位青睐自己的学生?湖南师范大学深知这一点: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一毕业就能迅速成为社会和心理服务人才,找工作也不用愁!
“韧性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肯定要提高学生的抗逆境能力。“该校特聘副教授颜辉说,学校从基础研究入手,积极分析师范生的韧性。
2013年,学校构建了个体复原力指数心理健康理论模型,探索决定师范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了构建这一理论模型,自2014年9月以来,研究团队成立了四个研究小组,开展问卷调查,构建实验程序,广泛收集数据,积极攻关。
截至目前,基于该模型的实验数据,湖南师范大学已在国外SCI/SSCI高水平英文期刊发表论文32篇,在国内专业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1篇。理论模型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
此外,湖南师范大学还获得了与该理论模型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项目12项、省级项目14项,其中国家重大社科招标项目1项,累计资助395.5万元。
同时,湖南师范大学花了很多钱搭建实验平台。学校依托湖南省认知与人类行为重点实验室,建设了5套科研教学设备、4个基本技能实训室和3个综合技能实训室。
“有了设备,有了更多的基础研究,师范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培养就不会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可以真正落到实处。”湖南师范大学教务处主任钟说。
“在很多学校,师范生的心理学课程只是心理学的必修课,但我们学校也开设了两门选修课:《学校心理咨询》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专题》。”心理学系教授丁道群表示,他们一直在努力为师范生创造更好的心理课堂环境。
湖南师范大学不仅增加了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和学校心理咨询课题,还将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心理症状识别、问题行为训练等应用技术融入教学内容,力争为师范生毕业后向中小学心理服务型人才转型奠定基础。
学校组织师范生参加中小学心理咨询、社区心理服务、特殊群体心理援助等实践活动。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坚实的实践平台,我们还积极与教育行政部门、中学、大学等单位合作,建立了师范生心理教育实践基地。
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心理教师的聘用和培训、学生心理普查等,极大地提高了师范生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同伴心理互助系统的建立也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为了帮助学生心理互助,增强师范生心理援助的实践能力,湖南师范大学长期设立朋辈心理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培训和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校园里学会处理朋辈的心理问题。
“虽然我不是学心理学的,但是我在师大读书的时候做过朋辈辅导员,所以现在面对班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还是有一些办法的。”湖南师范大学第12届毕业生周磐笑着说。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能收获很多食物。“湖南师范大学‘三位一体’的师范生心理健康培养模式,已经连续四次在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进行介绍,得到了同行的认可。”钟自豪地说。(教育和科学部编辑)
本文来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