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打开了教育的新大门。
半月谈记者向袁
是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要环节。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首次写入了“推进教育数字化”,这让业界备受鼓舞。疫情三年间,我国教育数字化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2022年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开通,为亿万儿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打开了新的大门。
如何全面把握教育数字化的内涵?教育数字化会给教育带来哪些变化?教育数码产品的开发有哪些规范?中国在推进教育数字化方面还面临哪些挑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陆亭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荣怀。
变革开始了:来得正是时候,引人注目。
半月谈记者:互联网上对教育数字化的解读众说纷纭,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等各种概念都没有定论。我们如何理解教育的数字化?
黄荣怀:教育数字化实际上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特殊阶段,是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背景下的一个概念。这里的数字化是指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即不断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改变教育教学体系的过程。智慧教育是智能时代的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和目标形式,旨在构建智能的学习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智能时代的教育体系。是人们对未来教育的共同想象和期待。
马陆亭:教育数字化是适应数字时代到来的教育准备。数字时代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社会形态,将对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解决大规模教学下的因材施教问题,实现人人在学习中随时随地都能学习。
半月谈记者:发展数字教育最明显的效果是扩大优质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你认为发展数字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马陆亭:教育数字化不仅是促进学习型国家形成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黄荣怀:实施教育数字化可以构建满足全民终身学习需求、开放、灵活、可持续的学习型社会新格局。数字化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教育,强化更高质量、更公平、更具选择性、更便捷、更开放、更灵活的教育供给和服务,可以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四年级学生使用平板电脑进行课堂练习。刘颖摄
半月谈记者:本世纪以来,我国一直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目前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马陆亭:除了大规模的综合性教育文件,新世纪以来,国家还出台了许多专门的政策文件来推进教育信息化。比如《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简单来说,中国的教育信息化是从电化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开始的,经历了教育信息化1.0和教育信息化2.0两个阶段。到2022年,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开启了教育数字化新的发展阶段。
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已达100%。截至2021年底,中国99.5%的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数量超过400万间,其中87.2%的中小学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
黄荣怀:从数字化转型的角度看,教育信息化有三个鲜明的阶段:信息化装备与教学应用、信息化支撑与教育赋能、信息化引领与教育变革。目前,我们正处于第三阶段,即教育体制改革阶段。我们注重数字生态的构建和教育形态的重塑,努力探索学习环境的融合和教育数字双生系统的有序进化。
2022年开通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是全球最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中国的教育数字化水平可以说进入了世界前列,国际影响力也有了显著提升。例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国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关注。北京师范大学智能学习研究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方合作,开发出版了《柔性教学手册——中国“停课不停学”的经验》等系列手册,并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经验。
数字化转型:全要素、全业务、全领域、全流程。
半月谈记者:未来中国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路径是什么?
马陆亭:从数字化到教育强国的可视化路径如下:通过教育的数字化改造,建立泛在学习场景,实施多元混合教学;深化教育的本质内涵,推动教育形式和模式的改革;最终建成学习型社会和教育强国。
黄荣怀:借用数字经济发展路径的表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应该是推动教育全要素、全业务、全领域、全过程的数字化转型。“全要素”涉及教与学过程中的所有要素,包括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式、教师能力、学习环境等。“全程服务”涉及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发展规划、课程教材、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科技支撑、教育装备、国际合作、教育督导、教育研究等。“所有领域”涵盖基础、高等、职业、成人和继续教育、社会培训等教育领域,同时兼顾城乡均衡和公平;“全过程”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招生与选拔、教学与课程、培养与管理、继续教育与毕业。
在Xi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们在动车组虚拟现实智慧课堂上模拟维修。李一博摄
半月谈记者:我国目前对教育的数字化有明确的目标吗?
黄荣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国家。在我看来,用教育的数字化来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是必要的。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从顶层规划、中层部署、基层创新三个层面设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
顶层规划是指国家教育、科技等相关部门制定数字化战略和系统规划,提升全社会的数字化意识和数字化能力,以数字化思维引领价值变革。中层部署是指各省市要以数字治理体系的形成和智慧教育生态的建设为重点,从体制机制、方法程序、手段工具等方面系统重塑教育。基层创新是指指导和帮助学校夯实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优质数字化资源的创新应用,全面提升师生数字化素养和技能,构建数字化课堂教学新模式,创新数字化评价技术和手段,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协同教研网络。
开发教育数字产品应把握三点
半月谈记者:企业对市场的嗅觉更灵敏。面对数字化教育的机遇,国内企业推出了智能课堂系统、个性化学习评价系统等一系列从教学、评价到管理的智能教育产品,部分产品已进入校园并获得初步认可。对此你怎么看?企业开发教育数码产品有哪些规范?
黄荣怀:教育数字化产品可以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持,满足教师、学生、学校和家庭的多样化教育需求。但是,整个教育数字产品的生态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一些进入教育领域的产品存在“技术黑箱”和“方案空箱”现象,即产品开发中存在核心技术、设计专利和关键材料的缺失,以及技术提供者或开发者对产品的应用场景、兼容环境、连接时机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因此,研究主体、技术主体、实践主体要共同努力,加速场景驱动的实践探索,形成科技赋能教育闭环。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增强产品竞争力和安全性。
此外,教育数字化产品的校园接入系统也亟待建立。一是加强教育数字产品分类研究。二是深化教育数码产品进校园应用场景的分类研究。教育数字产品使用的时间、地点、人员、资源、功能、学科等相关因素要进行连锁分析。三是完善教育数字化产品的校园准入制度。在审查、监督、问责等方面要建立规范的制度,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制度规定、管理办法等。
马陆亭:教育数字化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要更加重视网络安全,重视数字伦理,尽量减少技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技术安全、算法安全、数据安全等。要保证教育数字化网络平台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可控性,不断提高教育数字化管理水平。
思维改变是最大的挑战。
半月谈记者:目前我国在推进教育数字化方面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
黄荣怀:中国的数字教育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面临很多挑战,最大的挑战是思维。
目前仍存在社会转型的外部驱动力持续增强,教育改革的内部驱动力不足的现象。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数字思维是塑造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灵魂。推进各地教育数字化改革,需要改变数字化设备和简单机械的应用和工具化思维,系统规划和引领数字化时代学校的改革发展。
另外,数字化能力建设也很重要。无论如何,教育的关键在于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培养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数字化能力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马陆亭: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统筹规划。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应系统规划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路径和政策措施,加强方向引导和统一认识,发挥制度优势,注重以数字化为杠杆的教育整体改革。数字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需要不断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创新是未来办学育人的重点。面向社会,深入实践是办学的必然选择,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是育人的重点。
(发表于《谈话》202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