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美育为辅,丰润灵魂
在谈到教育时,周先生曾提出,要给孩子以知识,也要给孩子以德育和美育。“如果道德教育的目的是灵魂的高尚,那么美育的目的就是灵魂的丰富。”孟子曰:“充实即美。”这样的充实不仅来自于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还依赖于美的滋养来达到富足。
美育养脾。据调查,音乐作品的犯罪率是所有行业中最低的。可见,音乐之美激励着人们走向真善美,摒弃罪恶之恶。再比如美丽的江南大地,自古以来就是诗词歌赋的聚集地。听一首吴侬软语的长评弹,内心会像这细雨桂花和流水环绕的水乡一样平静温柔。再大的痛苦和焦虑,看似再大,也会在江南诗情画意的滋养下被冲走。
美育激发潜能。古代王公贵族都学四书五经,为什么还学六艺?在它的日常使用中,我们可以从行军和用兵的方式中看出一二。礼、乐、射、防、书、技,使他能上马写诗。他可以对内管理王朝,对外运筹帷幄,控制对敌作战的时机。这都是因为美育带来的能力平衡。再者,正是因为沙利文小姐对海伦·凯勒的美好教育,让她能嗅出花草的芬芳,感受到清流的清凉,用自然之美滋养一颗受伤的灵魂,才激发了海伦对生活的追求,她坚强而柔软的内心激励着许多人在逆境中奋进。
有了美的调和,知识才能更有用。乔布斯对书法之美的激发了他对苹果手机经典风格的追求,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到今天,最初的“苹果”一直是智能手机中不可替代的“神”。苏轼、白居易在蒙受耻辱、情绪低落的时候,被这座江南水乡的诗词治愈,激发他们改变思想,重新写出了“竹签鞋轻于马,谁怕,一场烟雨终身”的佳作。
而不能一味求美,知识的应用和服务社会是基础,两者切不可本末倒置。就像车马和雕刻一样,华丽的雕刻是美丽的,但如果车马不会旅行,那么这个雕刻就只是一个金玉而已。
我们只有用知识服务社会,时时以美滋养自己,才能达到顾城所说的“人可生如蚁,美如神”的境界,达到孟子所说的“丰满而光彩之谓大”的高度,才能获得一种不需要秘密的厚度,从而丰富自己的灵魂,提升人生价值。
14.美育滋养丰茸人生
“生活”往往是用真枪实弹换来的物质财富和社会认可,而“美育”则是从散漫的笔法和斜射的光线中提炼出来,寻求知识与感情的和谐。自古以来,美育都是在生活的延伸中发展起来的,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精神。而我们新时代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也必须由美育来滋养。
我们早在全角年就已经开始用水彩笔在白纸上探索美的意义;我们惊叹于歌唱和写作中美的广阔和丰富多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消费主义、娱乐至死、低俗审美的时代冲击下,美育已经悄然从我们的生活中隐退。
正如王开岭所感叹的:“现代人的身份不再是行人,而是游客。”当社会庸俗的风雨吹在我们脸上时,我们不要让它吹灭我们对美的渴望,要主动去探索。“美”和“生活”从来没有错位过。王安石投身改革之时,也是追求美的“唐宋家”之一。
美育不仅不反对生活,而且在与生活看似错位的对抗中,把我们的生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草满豆苗稀的南山下,陶渊明把堂前桃李之美和归鸟记在心里,化为一片平静。苏轼把杭州的明月和琼州的海风留在心中,化为“烟雨一生”的豁达态度;史铁生把阴郁的相思和无边的海留在心中,化为精神上的自我救赎和超脱。
美不仅属于专家、诗人和学者,还属于“我和我儿子合得来的东西”。我们要学周作人,“喝不解渴的酒”,“吃不解渴的零食”;我们应该是世界的行人,而不是过客。我们不必理会向斑鸠、游雉、夏虫学习时的冷眼和讥讽,但追求美的过程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永远属于我们。
诚然,一味追求对美的体验和感知,完全脱离社会,对生产无所作为,是在步入另一个极端。正如梭罗所说,“孤独者要么是神,要么是兽。”追求体制外的美,背离了美育的初心。比如叶子即使离开了树,也会因为失去了坚实的基础而短命。
静静的想,为什么不靠在草边的树上,看看刚擦过的蓝天?为什么不培养一颗细腻敏锐的心,捕捉生活中美好的痕迹?何不写下万千思绪,在心中种下?
不要让美在生活中彻底退出,不要在紧闭的耳朵里失去认识世界的另一个维度,睁开你的眼睛!
15.文明时代,美育入局
什么是美育?蔡元培先生给出了解释:“美育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人生观教育。”一切都是以品质的形式展示,人类可以用独特的欣赏赋予它不一样的魅力。从这个角度来说,美育对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文明时代,美育应该进入游戏。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以诗为礼。”“乐成”的观点强调美育在培养人格中的作用。乔布斯还直言,苹果和其他电脑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在追求技术的同时,始终保持对艺术和美的追求。所以孔子思想的影响延续至今,苹果创造了科技行业的天花板。可见,美育是一种软实力,是一种必须。
叶嘉莹是中国古典诗歌领域的杰出人物。诗歌是她的生活,她的生活也是诗歌。青年时代的苦难并没有打磨掉她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反而使她下定决心发展古典诗歌,传承诗歌精神,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她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没有一双体会古典诗词中流淌的生命的眼睛,她怎么能坦然面对命运的一切掠夺和馈赠?美育塑造一个人的性格,陶冶一个人面对生活逆境的心态。
美育不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吗?近年来,央视的《读者与中国诗词大会》、河南卫视的《唐宫春晚》、元宵节的《荷花池》、清明的《折扇书生》、端午的《祈愿》等优秀综艺节目,都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为人们点亮精神之灯,渲染审美底色。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就站不起来。可见,文化传承离不开美育的传播和启蒙。
然而,今天的人们却在盲目关注经济的大发展,沉迷于物质世界,忘记了生活中令人着迷的美好。他们抱怨工作的不顺利,埋怨命运的坎坷,却在凌乱的生活中失去了欣赏美的享受。罗曼·罗兰说过:“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你静下心来,用心去爱酸甜苦辣的生活,为什么不能从中尝到甘露?
文明时代,美育进入游戏。年轻人应该认识到,美不是一种需要,而是一种狂喜。我们应该以沸腾的心和快乐的灵魂参加国家建设,翱翔于天空之上。
16.美育伴身,荡涤人生
什么是美?可以是歌声之美,可以是彩羽之壮阔,可以是广陵散之悲壮慷慨。可以是诗的美,可以是“桃李春风一杯酒”的奔放洒脱,可以是“金风玉露相逢”的缠绵悱恻;可以是绘画之美,可以是清明上河图的现实震撼,可以是富春山居图的空灵壮美。正是这些数不清的美,支撑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赋予了我们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精神,让我们不是山洞里吃血喝血的野兽,而是精神品格高尚的人。
(平行开头现在已经被高考阅卷老师否决了,一定要慎重。最好在开头简要概括材料,然后提出中心论点。)
从它的角度来看,美育可以净化生活。
美育可以使我们有更健全的人格。生活只是一张白纸。后天的教育让各种线条和框框出现在这张白纸上,决定了人的善恶,好恶。如果把人的后天教育比作在纸上画线,我认为除了美育以外的各种教育所代表的线都是黑白的,只有美育线的出现才能让这幅画有色彩和灵魂。孟母三次尝试搬家,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受到美的熏陶,有一个良好的美育环境。如果没有孟母的举动,孟子可能是一个屠夫,一个抬棺材的仆人,但他永远不会成为这样一个担心全世界人民的圣人。因此,美育给了我们更广阔的视野,使我们能够塑造更健全的人格。
美育能让我们拥有更高雅的品味。朱有云:“近墨者黑。”一个人如果整天和街头流氓混在一起,最终会陷入庸俗的泥淖。一个人如果熟悉诗词歌赋,苦心钻研,必然会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就像东晋谢公的女儿谢道韫,她的叔叔谢安曾经问过她关于风雪的景色。她的哥哥谢湖儿,终日纵情玩乐,只唱了一首《撒盐与作画之别》,而谢道韫,终日沉浸在诗歌中,却唱了一首《柳絮因风而扬》,让她声名大噪。因此,美育可以提高我们对“美”的理解,从而具有更高雅的品位。
美育使我们有更高尚、更深刻的思想。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罗丹的《生活中不缺少美,但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莎士比亚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等。,都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接受美育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体验思想智慧之美,从而拥有更高尚、更深刻的思想。
个人认为,接受美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人生的价值得以升华;对国家而言,“真善美”是社会提倡的品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国家的要求。因此,接受美育对个人和国家都大有裨益。让我们一起用美育来净化生活吧!
(作文贵在打开思路,但论据选择不够合理,论证不够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