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往届学生成为“待业青年”。
就业景气指数不是上升,而是下降。
当然原因很多:国际影响,病毒影响,形势冲突影响,结构调整影响。
这是这一代人必须经历和承受的磨炼。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和2021年毕业的学生仍有数百万人“闲置”,但现在,2022年新一轮超过1000万的学生再次涌入人才市场。这个夏天对于还在“闲着”的同学们来说,注定是非常无聊和炎热的!
(1)错过“校招”,挤不进“社招”
校招是各大企业树立招聘品牌,提高就业预期,挖掘优秀人才的既定动作。
在校招中签订就业意向的,90%不会直接面对离校后的激烈冲击。由于企业在招生时普遍友好宽容,很多优质企业都有专门的学校招生培训机构,可以帮助学校招生加速建立“职场信用体系”和“职场自信”。让应届毕业生有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缓冲环境。
所以在校招双选会上被企业签下的人,其实是很幸运的。
但是,每年总有很多人错过“校招”。他们有的不喜欢招企业,有的还没选好就业发展方向,有的还不符合企业条件。
总之,校招的签约率和履约率通常只有应届大学毕业生的30%!
除了校招,多达70%的应届毕业生会分流到其他道路。
所以,在招聘市场上,有这样一种人:
他们是今年错过校招的往届学生,是选择其他道路没有成功的往届学生。
他们是往届毕业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实习经历,没有任何收入来源!
这些曾经的学生被迫挤进了“社会招聘”的渠道。
社会招聘是一个招聘指标,只有在企业有具体岗位需求时才会发布。
所以,社会招聘需要的是可以直接使用的社会人才。社会招聘的岗位要求是硬技能。一般企业不会给太长的适应期。一般他们会尝试2-3个月。如果他们达不到企业的期望,就直接被解雇!
更重要的是,由于社会招聘的大多是曾经的学生,企业会默认这些曾经的学生有自己的工作经历或者实习经历。
对于那些闲散一年,甚至两三年的往届学生来说,通过社会招聘渠道通过简历审核这一关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虽然毕业很久了,但是没有岗位经验。——这种情况会被企业认为是啃老族或者无能群体,一般会自动屏蔽!
(2)找工作就像找对象,从东到西选择的结果很可能是“左”
很多往届毕业生求职碰壁的惨痛教训,其实就像找对象一样。
某知名职场机构调查显示,毕业两年还没找到体面工作的往届毕业生,大多有心理疾病。
因为他们已经进退两难了。如果你想向前迈一步,市场是不会接受的。你要委屈,他们觉得太委屈了。
作者身边的一个典型案例:
邻居家的孩子是社区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毕业的时候想考公务员,没考上,就成了以前的学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
毕业第二年,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招了一个文员,专业也挺对的,但是他不想去。他的家人帮他报名申请职员的职位。他的公司没有“嫌弃”他是以前的学生,就让他去上班。结果他觉得太掉价了,一个小物业管理公司的文员太浪费了!于是我直接放弃了这份工作,继续考公务员。
我全职备考两年了,还是没考上。
家里着急,他自己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
他不想再听家人失望的话,只好再次向那家有招聘需求的物业公司求职。他希望再次在那家物业公司做文员,结果文员的位置满了。所以他只能做这个物业公司的保安!
②轨迹不明,耽误的可能是职业生涯的全部。
(1)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能做什么。
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之所以在毕业一年两年甚至三年后仍然找不到正常的工作,是因为他们一直没有想清楚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自己能做什么。
他们经常错过学校招聘的季节。或者到了校招季,他们想着别的发展路径,看不到上校的招聘。然而毕业后,他们想要的其他路径都被堵死了,所以他们的职业生活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很多文科和“生化与环境材料”的毕业生,对自己知道什么,能做什么没有概念,头脑混乱,不知道如何往自己相关的领域钻,于是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机会。
(2)“初始化”失败会带来一系列“程序错误”
每个大学生走出社会都需要“初始化”。毕竟学校的价值体系必须是“格式化”的。
然而,很多大学生走出校园后,总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或者捍卫者。他们拒绝被社会“初始化”。他们执着于所谓的“理想”和幼稚的“价值观”。不愿意跨专业就业,不愿意放弃自己喜欢的专业,不愿意低头接受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东西。
结果,他们反复出现“程序错误”:
比如我在任何单位工作不到三个月就辞职了。甚至在很多企业,一个月内就被用人单位直接辞退了。更有甚者,没有自己喜欢的行业和工作,干脆不找工作,在家打游戏。
(3)你推崇的“赛道”往往会成为你的“滑铁卢”
很多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毕业生,不从自己的专业去想办法,整天看着那些考上公务员的同学,很羡慕。我放弃了专业去考,最后还是没考上。
很多持有名校文凭的人,并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求职优势,而是整天羡慕那些日进斗金的主播,去博客,去带货。最终,他们徒劳无功,错过了求职的最佳年龄。
这些人都是对自己不清楚,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却总是赶上时下所谓的“热点”!
其实他们太不成熟了。他们不知道,任何时代的“热”,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激烈竞争堆砌出来的假象!
以上三种错误,都是很多“待业”毕业生正在犯或者已经犯的错误。他们正在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认真来说,他们正在错过或者已经错过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期。
(3)四轨,影响大学毕业生前半年。
对于大学毕业生四门主流课程的分析,笔者直接去干货了,如果偶然看到这篇文章,愿意认真阅读,一定会受益匪浅。
(1)考研的轨迹
第一,就文科专业而言。
汉语言文学、管理等专业不需要考研。
因为这类专业强调的是实战能力。一个高中生只要读够了书,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才华和思想深度,也能创作出发人深省的文章。如果一个文学博士生天生没有文采,即使把所有的文学经典都背下来,也不一定能写出有价值的文章。
同理,搞企业和管理的人根本不需要管理学硕士或博士!需要的是组织能力,喝酒能力,沟通能力,情商!
当然,想在大学和重点中学教书的文科生最好考研。否则根本没有录取的机会!
第二,就理科专业而言。
经济学,科研基础理论,最好考研。
因为基础理论研究才是真正的学术研究,最好不要离开象牙塔一辈子,不要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实践,不要被世俗的事务所迷惑,坚持几十年绿灯黄卷的日子,才能有所作为。
经济学也是如此。虽然是实战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学历越高,对基础理论的研究和理解越深入,知道的经典案例越多,在复杂情况下的预判能力和知识也远超他人!
理科专业完全没必要考工科和工科的考研。
因为职场上的职称评定和职业发展靠的是实战和实践能力,根本不看很多学历。
一个专科生只要足够有天赋就能成为世界级的建筑师,因为工程人才的贡献是以实际的作品和事物来评判的!
(二)考公的轨迹
第一,家里很有钱,建议不用考。
公务员一辈子的收入,入市就能估算出来。可能不够一个富家子弟的零花钱。而且公务员队伍管控严格,所以对于有钱人,要处处小心。
第二,家里有企业可以继承,不用考试。
干企业的存在感和价值远远超过一个小公务员。
第三,可惜大学技能过硬。
公务员是一个综合服务型岗位,中等偏下,需要的主要知识是文史知识和情商。技术型人才在这个团队中作用不大。掌握硬技能的人,以后自己创业就能创造巨大的财富和价值,没必要被公务员的名号耽误了!
第四,文科专业,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建议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能够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整体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部分底层家庭的整体命运,综合价格比较高。
第五,不缺钱,有强大的人脉资源,有强烈的为大众服务的使命感的人,可以考公务员。这样的人在公务员队伍的发展中一般还可以,得到某个职位的概率比较大。
(3)出国的轨迹
这条赛道只有两个基本支撑:
第一,自身素质。能拿到全额奖学金的学霸当然可以尝试这条路。
第二,家里的钱。你拿不到全额奖学金。如果家里有钱,可以尝试一下国外的生活,扩大知识面。
但是,在这个赛道上出国,既不能保证你将来能收回成本,也不能保证你将来能赢得同龄的竞争。
高科技人才出国学术深造。
对于更多不走科研路线的普通大学生来说,出国可以作为拓宽知识面、养精蓄锐的选择渠道,但不适合作为功利的投资渠道。因为功利投资很有可能在未来失望!
你迟早会惊讶地发现,一个留学硕士和一个国内普通本科,极有可能竞争一个乡镇的事业编制岗位!而且,留学硕士不一定能在这次比赛中胜出!
(4)进入工厂的轨道
进厂一般指进入各种类型的企业。
以上三条路,最终能通过的,只占大学生整体比例的30%左右。剩下的大部分普通大学生,还是要面对现实,回归到“找工作”“在工厂上班”的正道上来。
无数实践证明:
(1)越早进入工作轨道的人,跳槽到更好平台的几率越大。
(2)进入工作轨道的人越积极,职业发展道路就越宽广。
(3)前十年立于不败之地频繁升职的人,在第二职业生涯中成为创业一代和富二代的机会很大!
————————————————————
你属于哪种性格,你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什么,你的优势是什么?其实通过以上四大赛道的逆向思维,你可以给自己一个判断。
如果以上四条轨道中有一条已经明确,并且你坚信你选择的轨道是最适合你的,那么建议你无论有多难都要在你选择的轨道上坚持下去。
年轻人,最忌讳的就是没选对赛道,或者选对赛道后频繁换赛道!
四个小建议也许能帮你避免“前几届学生的陷阱”
(1)不要被“你还年轻”这句话催眠。进入职场的黄金窗口期其实只有几年。
(2)这是一个降低期望值的时代,可以有美好的愿景,但先上车才是王道。
(3)最好不要被周围人的选择所左右,这才是利用自己最大优势的可靠方式。
欢迎关注《上下》
职场高手,研究现实,思考深刻。
洞察职场趋势,干货持续更新。
请关注,喜欢并转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