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9日电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全新课题,云南艺术学院在2019-2020学年,坚持“传承传统、学习人民、兼容中外、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建设区域性高水平艺术大学为目标,整体推进“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建设。
云南艺术学院教务处主任章小蕙表示,多年来,学院立足国家区域战略,突出人才思想政治培养,坚持“传承传统、借鉴民间、兼容中外、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专业基础扎实、内容丰富的“云南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保护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自2004年起,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课程中与地方政府合作,结合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云南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实施“校地合作——民族文化创意系列活动”,将人才培养实践与服务地方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相结合。这是扩大政企校合作,积极服务社会发展的有效举措。
巍山县作为云南艺术学院挂钩的定点扶贫地区,近年来在学院的帮助下,扶贫成效日益显著。根据巍山县的历史人文、生态资源、非遗技艺、产业现状和发展规划,进行创意设计和实践创作,推出“创意巍山2020”。自2019年项目启动以来,已完成设计作品2700余件;120多组设计方案;10多个乡村景观和公共设施改善项目。《创意山地2020》围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生态文明、文化自信等能够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案例,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以“课程思政教育”为目标服务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师生在实践中了解和把握国情、存情、民情,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让师生通过亲身参与提升实践能力,建立家国情怀。
“专业课是思想政治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结合不同的课程特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要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章小蕙说,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既是对人们思想的引导,也是对文化的弘扬。无论是思想的引导,还是文化的弘扬,都需要以真实的课程内容为载体。
在云南艺术学院“思想政治+艺术”专业的课程建设中,强调各学科、各专业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和创作团队选择能够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和社会责任的教学内容和艺术作品。选择能够系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内容和作品。
此外,在学校“云南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保护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强化“田野+课堂”人才培养模式。师生在保证课堂质量的同时,注重课堂的延伸。师生定期深入民族文化艺术领域,结合课堂上的知识或问题进行实践。多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将云南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融入教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是重要方式之一。
据介绍,今后学校计划在“打起点、抓重点、扣重点、突出难点、突出亮点”上做文章,凝练、创新、优化教学内容,树立自觉融合的意识,形成融合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高等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