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多举措、立体化建设一支强大的幼儿园教师队伍
易凌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学前教育发展。
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首次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对教育事业进行定位,提出“加快建设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学前教育是优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优质学前教育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
指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专业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这些讨论为建设高素质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提供了根本指导。今后,要把加强学前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强国良师”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措施“强师”。
一是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统筹领导、统筹规划和系统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学前教育的包容性发展”,其关键在于落实政府责任。虽然我国学前教育是国务院主导,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但是学前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主体责任在县一级。然而,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的培养、录取、管理、待遇、培训都需要地方、省级乃至政府的支持和保障,从而整体推进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在学前教育师资需求预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的整体规划、公办园师资队伍的核定与配置等方面,需要省级政府的统筹规划、地方政府的协调和区县政府的落实。
二是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满足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独特需求。新时期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总体制度不断完善,特别是2018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对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作出了总体部署。但学前教育阶段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同于其他时期,需要专门出台文件进行针对性的规定。比如,就幼儿园教职工编制而言,虽然国家出台了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幼儿园类型的多样性造成了人员编制的复杂性,需要出台专门的实施细则,对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提出具体要求并给予详细指导。在教师职称评聘中,要遵循分类评聘的原则,充分考虑学前教育的特点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标准,畅通职称评聘渠道。
第三,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确保幼儿教师的充足来源。《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为新时代学前教育教师培养体系的优化指明了方向。首先,省级政府和市级政府要根据师资需求,办好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支持师范院校开设和办好学前教育专业。在扩大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的同时,将培养起点前移,大力培养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大专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其次,在提高幼儿园教师培训整体质量的基础上,尤其需要通过“卓越教师计划”、“师范教育协同素质提升计划”、“强师计划”加强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幼儿园教师的培训,通过“卓越教师培训计划”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
四是提高教师待遇,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从事学前教育。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地位和待遇普遍不高,公办园编外教师、民办幼儿园教师、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幼儿园教师的工资特别低,难以长期吸引优秀人才从教。
因此,要从幼儿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未来幼儿教师的待遇保障问题,从工资待遇、职称晋升、专业发展、权益保障等方面落实尊师重教的理念。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倾斜支持,实行公办园教师与民办园教师同工同酬。在政府责任督导、幼儿园考核评级等“高风险”评价中,将落实学前教师待遇政策、建立学前教师保障长效机制作为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
第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支持优质学前教育的发展。在我国学前教育基本普及的基础上,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更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就是要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幼儿教师,他们应具有坚定的政治素养、深厚的教育情怀、鲜明的儿童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知识基础、深厚的专业能力和宽广的教育视野。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支持幼儿教师通过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加强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实践指导,鼓励幼儿教师探索具有园本特色、区域特色和中国特色的实践活动,增强理论自信,提出独到的教育理念,成为“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建设者和“中国特色学前教育实践模式”的践行者。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