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洛阳,很多朋友自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洛阳牡丹。牡丹花自古以来寓意富贵吉祥、繁荣昌盛,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大国风范,被誉为“洛阳最宜花,天下牡丹尤奇”。除了牡丹,洛阳还有很多文物,龙门石窟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龙门石窟我去过两次,间隔十年。第二次去的时候,明显感觉很多石雕都被修复了。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因位于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在这里建都,有“九朝古都”之称。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曾说:“问古今兴亡,请只看洛阳城。”由此可见洛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洛阳是中国历史的缩影。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洛阳市以南13公里处,香山和龙门山对峙,伊河流经其中,远远望去像一个天然的门户,因此在古代被称为“伊阙”。另外三个石窟分别是山西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和甘肃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地处中原,可以说是根植于中国传统艺术土壤中的外来佛教艺术的丰硕成果,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体现。
自古以来,龙门山的颜色就被列为洛阳八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川胜,龙门第一。”龙门石窟开凿在依山傍水的悬崖峭壁之间。最早可追溯到北魏孝文帝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龙门石窟的石雕艺术极高,集世俗化和民族化于一体,完全摆脱了早期雕塑艺术的神秘色彩和外来影响,生动地表现了佛与人。
当时的孝文帝深感都城偏北,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开始修建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经历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北宋四百年,其中北魏、唐朝大规模修建了140多年。所以龙门所有洞穴中,北魏占30%左右,唐朝占60%,其他朝代只占10%左右。据介绍,龙门石窟有2345多个石窟,80多个佛塔,2800多个碑刻,10多万尊造像,其中最大的高达17.14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
如今的龙门石窟已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洛阳乃至河南的一张名片。但是龙门石窟由于修建了一千多年,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可以说是严重的。除了少数有头像的佛像外,大部分佛像的头像都已被破坏,很难看出其面部神韵。卢舍那大佛的双臂也被砸碎,难以看清其整体造型,但其余部分足以显示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雍容华贵的风度。
龙门石窟1961年首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看到龙门石窟也是深感遗憾。中国这座辉煌的佛教艺术石窟长期以来受到自然或人类的破坏。经历了10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只留存了一部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古代文化遗产保护的深思。
欢迎朋友们评论指导,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