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林丽敏:后疫情时代的大国变化、全球治理与中国外交战略 作者:林丽敏,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林丽敏:后疫情时代的大国变化、全球治理与中国外交战略

作者:林丽敏,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来源:《当代世界》2021年第2期;当代世界

微信平台编辑:周悦

摘要

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政治和战略后果非常严重。这场疫情不仅给世界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心理创伤,也引起了大国格局和关系的变化。面对当前脆弱的全球治理体系,未来的全球治理不应单方面依赖美欧等西方大国,而应以更具广泛代表性的G-20为基础,让G-20成员承担主要领导责任,在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此基础上,中国需要进一步适应近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变化,立足G20等多边平台,在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

关键字

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国际格局;二十国集团

新冠肺炎疫情何时结束仍是未知数,但它对人类的危害和对国际格局、大国关系乃至全球治理体系及其前景的影响日益显现。从大国博弈和全球治理的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后疫情时代中国国际战略环境面临的新变化和新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

国际格局与大国关系

近代以来的大规模战争,特别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成为大国对比、大国格局和大国关系重新洗牌的加速器。一战导致德意志帝国战败,俄罗斯、奥匈、奥斯曼三大帝国解体,美国经济总量因为一战提前六年(1919年)超过欧洲总和;二战导致德日意战败投降,英法被严重削弱,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立的冷战格局。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大爆发,虽然没有枪响,没有硝烟弥漫,但波及范围更广,几乎涉及全球,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幸免。它造成的人员和财富损失及其对人们心理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新冠肺炎的疫情和全球的“战争疫情”活动,类似于另一种不同形式的“世界大战”——一场新型的人与病毒而非人之间的“世界大战”。

总而言之,新冠肺炎疫情产生了三个战略影响。首先,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迅速改变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由于世界各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策略和效果差异很大,世界各国尤其是主要国家也受到疫情不同程度的伤害。目前,西方大国受到的影响比中国、日本和其他东亚大国要严重得多。根据凤凰的统计。com,截至2020年10月25日,西方“七国集团”(G7)中的美、英、法、德、意、加总人口不到世界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但新冠肺炎疫情感染病例超过3500万例,新冠肺炎疫情死亡近74万人,超过全球感染人数和死亡总数的三分之一。中国和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和死亡人数要少得多。经济层面,受疫情影响,西方国家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普遍出现创纪录的两位数负增长。2020年秋季以来,西方国家疫情反弹严重,新一波疫情的严重性难以预料。总之,后疫情时代,大国力量对比会出现明显不利于西方大国的新变化。

第二,大国格局将加速调整。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一度称霸世界,国际格局转变为“两极”格局。冷战结束后,美国谋求“单极”霸权,中俄等国努力推动多极化,单极与多极进行了激烈博弈。自2010年中国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国际形势呈现出新的趋势。近年来,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相当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三倍,而且远高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苏联的经济总量与经济总量之比。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中国将率先遏制疫情,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主要国家,这意味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长优势将继续扩大。中国GDP在汇率上与美国持平的时间表很可能比高盛预测的2027年更早,届时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朗。

第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社会的政治、发展、国际主义和治理理念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中西方大国的“软实力”对比和“全球治理”的发展方向。就政治观点而言,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西方大国成了重灾区。他们没有承担起领导全球抗疫的“责任”,而是争抢抗疫物资,“抛锅”与以邻为壑,显示了他们自私自利的本性。西方列强几百年来吹嘘的“三权分立”、“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和以个人“绝对自由”为核心的社会价值体系和文化,更像是一件被戳穿的“皇帝的新衣”,其所有的缺点都在疫情的冲击下暴露无遗。就发展观而言,此次疫情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在疫情打击下的脆弱性,促使国际社会深刻反思美国长期以来倡导的发展模式是否符合人类发展的大方向。就国际观和治理观而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人类不分国家大小、贫富,也不分种族和地区,无一幸免,这就要求国际社会摒弃西方几百年来奉行的“弱肉强食”和“丛林法则”,按照全新的“全球治理”逻辑,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后疫情时代

呼吁二十国集团领导下的新全球治理。

根据全球治理委员会的定义,全球治理是指“各类个人和团体——公共的或个人的——处理其公共事务的总和”。全球治理的议题极其广泛,从环境和生态危机到可持续发展,从防扩散和跨国犯罪到应对粮食和能源危机,从倡导普遍人权到预防艾滋病和各种恶性传染病、反对国际恐怖主义。

全球治理的概念起源于西方,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十四点”原则和罗斯福总统提出的“四大自由”都包含了全球治理的相关理念。冷战结束后,美欧等西方国家一度围绕全球治理高歌猛进。但是,他们所倡导的全球治理,并不是要真正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问题,而是要把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和以“绝对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强行移植到非西方国家,迫使非西方国家“西化”和“美国化”,使非西方国家最终成为西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附庸,以维持西方列强对国际秩序和世界的永久控制。换句话说,冷战结束后由美欧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未能解决“治理什么、如何治理”和“由谁治理、为谁治理”的问题。其实质是寻求西方对非西方的所谓“统治”。正因为如此,这种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无论是治理方式、治理成效,还是由谁来治理,都广受诟病。

面对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西方大国的抗疫效果并不明显。与此同时,奉行西方“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和“绝对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观,更彻底地推行西方“市场经济”的国家,如东欧的美国、英国、法国、波兰、捷克等,疫情更为严重,这印证了西方倡导的全球治理理念及其实践的失败,也印证了长期以来自我吹嘘、自我美化的西方经济政治制度及其文化文明制度的失败。

新冠肺炎疫情警示国际社会,在全球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的世界,人类社会必须高举“全球治理”的旗帜,汇聚全人类的智慧和能力,共同应对包括传染病疫情在内的各种全球性挑战;同时,也要防止西方大国打着“全球治理”的旗号兜售西方民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以“全球治理”的名义谋求对非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控制。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多样化的世界,许多文明、文化、民族和各个国家共存共荣。所有文明、文化、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应该在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性,承认世界各国各民族有权根据历史文化传统自由选择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汇聚全人类的智慧和能力,符合各国各民族的共同利益,共同应对生态危机、粮食危机、贫富分化、发展差距、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核扩散和国际恐怖主义,包括像新冠肺炎这样的恶性传染病的流行。为实现这一目标,国际社会需要调整治理机制,更多依靠新兴的G20承担全球治理的领导责任,不能再让美国等西方国家控制和误导全球治理的目标、内容和方向。

G20成员约占世界人口的70%,贸易总量的80%,经济总量的90%,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更重要的是,G20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为在其20个成员中,除了G7成员、欧盟和澳大利亚,包括中国在内的11个成员都属于非西方国家。同时,G20的治理威信取决于其对当前国际形势新现实和国际力量对比的直接反映。在G20中,除了中美和欧盟,其他17个国家在“一个或多个地区”都有影响力,将在治理地区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周边的俄罗斯、印度、韩国、印尼、沙特、土耳其、巴西、阿根廷、南非,在全球治理问题上都有自己的主张,不会无原则地顺从美欧等西方国家。因此,中国和其他非西方国家将在G20中发挥作用,这将有效确保G20主导的全球治理不会被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操纵,不会退化为一些国家对其他国家的“治理”。

流行病后

全球治理与中国的角色

历史一再表明,后发国家的崛起不仅是自身努力的结果,还需要一定的历史机遇。美国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与其成功应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挑战有直接关系。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带来了一定的战略机遇。虽然2020年一季度中国GDP出现6.8%的负增长,但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7%),全年实现2.3%的正增长。中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效表明,中国完全可以化挑战为机遇,通过战胜疫情,满足世界对后疫情时代和谐发展和全球治理的新需求,并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快发展,扩大国际影响力和威望。

首先,从大国的有形力量对比来看,正如两次世界大战对大国影响力的不平衡导致大国力量对比的天平向美国偏移一样,应对疫情的不同表现也导致了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西方大国尚未走出两位数经济负增长的阴影,又陷入新一波疫情袭击,经济复苏难度加大。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开始实现正增长。目前的情况表明,中国以汇率计价的经济总量不仅有望提前赶超美国,而且对其他西方大国的经济优势也在进一步拉大。

其次,从大国的“软实力”来看,中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上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和国际威望。疫情爆发后,中国在以下三个方面快速反应,及时采取措施,为全球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依靠以人为本的理念、成熟的社区管理模式、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医护人员舍己为人的精神,做到一方有难,全国支援。第二,中国14亿人民发扬中国几千年来崇尚集体主义、助人为乐的优秀文化传统,自觉自律,积极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遵守和维护各项防疫安排。第三,新中国成立70年来积累的巨大生产能力和实体经济实力,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支撑,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大量的抗疫物资援助。中国成功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向世界表明,疫情并非不可战胜,这凸显了中国的坚强领导和中国享有的制度、文化和生产力优势。这与西方大国在面对疫情时的无能为力形成鲜明对比,任由疫情肆虐,以及他们的制度和文化的不适应性。

最后,从推动全球治理的角度来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及其灾难性后果,不仅警示国际社会需要从全球治理的高度共同应对未来的各种全球性问题,也显示了美国等西方大国在领导全球治理方面的软弱和缺位。在这场全球抗疫斗争中,真正起主导作用的力量包括世界卫生组织、G20和中国,而代表西方大国的G7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都表明,未来引领全球治理的责任应该历史性地交给G20,中国将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

结论

20世纪60年代,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发表了《历史的研究》,在系统批判西方文明及其劣根性后,称赞中国“探索如何避免西方文明及其工业化模式的缺点”,找到了一条“拯救人类免于自我毁灭”、走向“和谐”的道路。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很可能将汤因比半个多世纪前的历史预期变成国际政治现实。为此,中国在后疫情时代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特别是要系统提出符合全人类利益、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主张。第二,要立足G20平台,推动G20成为全球治理的排头兵。第三,在战略上,既要注意加强与中非和西方G20成员国以及东亚成员国的协调,也要注意与德、英、法等与美国存在结构性矛盾的欧洲成员国的协调,以争取广泛支持。第四,注意与美国博弈中的斗争策略。未来一段时期,美国将长期保持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并将继续与中国在军事、经贸、科技、发展方式等领域进行激烈博弈。,尤其是加强与中国的“社会”博弈,即“软实力”的博弈和全球治理主导权的博弈。中国不仅要敢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保持战略定力,恰当运用斗争策略和方法。五是坚持“咬住发展不放松”,全面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争取更快更高水平提升经济、科技、军事等综合实力,满足我国更加积极广泛参与全球治理的物质技术需求。

数字经济智库数字经济智库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政治和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数字中国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应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专家学者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建设献计献策。原商务部副部长担任名誉会长,由黄、储殷等著名青年学者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下的一个特殊平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127820.html
1
上一篇建设银行招聘
下一篇 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