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中,意图判断问题一直是难点。它是以主题题目为基础的,但在选项设置上并不完全等同于主题题目。虽然近年来意向主题的话题很多,但今天本文重点讨论的是主题话题和意向话题的区别。当文中没有对策句时,字里行间就能找到隐藏的“对策”。
1.原因隐含对策。
当文章的重点是一个社会问题时,我们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文章中暗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原因分析是其中的一种方法。这里说的原因分析,一定是问题的原因分析。如果不是对文章主句中问题的原因分析,就不是段落的重点。
举个通俗的例子来说明:动物园里,因为游客乱喂动物,小动物拉肚子,死了。那么,针对小动物死亡的问题,我们的对策是:禁止游客喂食。这就是原因中隐含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1】目前城市的城管机构不同,一般分为城建监察大队、城管局、城管行政执法局、城管委四种。由于城市管理工作实际上是分散的,没有专门的国家法律来指导,地方政府根据立法权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差异较大,难以系统化,导致近年来各地出现一些“”事件,影响了社会稳定。
这段话旨在解释:
一、当前中国城市多头管理的“乱象”
b、城管执法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c、将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是当务之急。
d、有必要制定全国性的城市管理法律。
【答案】d
【涂画解析】文章中出现了“因为……”的因果关联词,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导致了“”事件等一系列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前面的原因分析部分:没有专门的国家法律指导。所以要选择原因对应的对策项:制定国家城市管理法,所以选择选项d,选项A和B是非对策句,可以直接排除。选项C不正确。目前有地方性法规。问题的原因是缺乏统一的国家法律。选项C不是问题的对策,所以排除。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仅仅是价格涨了多少或跌了多少,更重要的是自己付出的钱是否错了、是否合理。消费者之所以对电价等资源性商品的价格波动如此敏感,部分原因在于此类价格多由政府制定,经营者多为国有垄断企业。如果成本不公开,定价不透明,运营企业是否会凭借垄断地位牟取暴利?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才容易让消费者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产生疑虑。
这段话旨在解释:
A.公众对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波动相对敏感。
B.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要给公众知情权。
c垄断是资源品价格难以改革的真正原因。
D.政府应该退出资源性产品的定价机制。
【答案】b
【涂画解析】文中有问有答。从标点符号可以知道文章的最后一句是文章的主句,重点分析最后一句。“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才容易让消费者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产生疑虑。”原因分析是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即公众缺乏知情权,所以针对公众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质疑的对策是希望公众有知情权,所以题目是b,选项A和C中的非对策直接排除,选项D中提出的对策不是问题原因所隐含的对策,所以排除。
2.消极的论点来指导对策
在言语题中,段落中往往会出现社会上的各种问题。笔者有时会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至于如何提出对策,有各种形式。并不是所有的段落都是直截了当的解释,使用各种辅助论述的手段是很常见的,其中否定式论证就是经常考的形式之一。
我们举一个通俗的例子来说明:现在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如果每个人都不以环保为己任,不落实在行动上,环境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在这个例子中,提出的对策是用消极的方式表达的,积极的理解是每个人都应该把环保落实在行动上。
【例1】近日,科学家成功破译了白暨豚的全基因组图谱。科学家的努力当然是有价值的。中国的科学家在30多年前就开始研究白暨豚,其成果当然不仅仅是“全基因组图谱”。但是,恐怕我们也说不准它对保护这些可怜的物种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我们大多是从白暨豚身上找到可以“利用”的特性。如果科学家的研究不能成为保护这些生命的力量,如果有一天我们只能对着福尔马林浸泡过的标本讲它们的习性,用基因图谱证明它们的存在,这不是科学的善意,而是人类的罪恶。
这段话旨在强调:
A.白暨豚的基因组图谱被成功破译。
B.白暨豚基因组图谱解开生命密码
C.我们应该反思人类活动对物种犯下的罪行。
D.科学研究应该为保护物种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答案】d
【涂画解析】文章开头以现代科学对白暨豚的研究为例,引出现代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保护物种,而是要在其中找到“利用”的特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段末使用了“如果…不要…”这样的否定论点引导词来论证对策。如果科学家的研究不能保护这些可怜的物种,那么科学不是善意的而是人类的邪恶,也就是说科学研究应该保护这些动物,也就是说科学研究应该承担起保护物种的责任,这就是选项d的描述,选项A和B都是关于白暨豚的描述,排除干扰。C选项中没有提到的学科科研应该排除在外。因此,选择选项d。
【例2】云南是“生物王国”,地处各大河流上游,是河流下游的“生态屏障”。云南曾经想通过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绕过工业化,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现在看来,如果工业或相关产业发展不到位,第三产业就没有客户了。不仅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制约,而且由于社会经济资源的匮乏,生态环境保护也往往难以长久维持。
通过这段话,作者有意强调:
A.云南的经验证明,发展工业和保护环境是齐头并进的。
B.单纯发展云南第三产业对保护环境作用不大。
C.云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难度加大。
D.发展云南工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
【答案】d
【涂画解析】文中的“现在看来”一词是关联词中的结论性引导词。我们可以判断文章的关键部分是由结论词引导的。我们看到关键的一句是由“如果…没有…”引出的否定论点。我们应该积极地理解否定论点的观点,理解文章的真正意图。“如果工业或相关产业发展不到位,就会造成第一。也就是说,只有发展工业,才能保护生态环境,让经济社会不受限制,第三产业才能有服务对象。D选项是文章想表达的积极点。选项A中,工业与环保被描述为平行关系,而段中工业与环保的关系应是有条件的,故排除。选项b和c没有提到工业发展的问题,应排除在外。因此,选择选项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