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晚,冬奥会开幕式令人难忘。张艺谋导演生动地运用了李白《流行北方》中“燕山山脉雪花大如席”的诗句,以大如席的雪花为轴心,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开幕式。
北京北临燕山山脉,冬奥会是冰雪运动的盛会。以“燕山雪花大如席”将传统诗词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无缝链接,让人再次领略到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
古诗“燕山雪花大如席”为冬奥会开幕式增添了浪漫的诗意,很多人对这首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首古诗是什么诗?
《燕山雪花大如席》出自李白的《北方流行》;
烛龙生活在贫困中,但光明仍在绽放。
太阳和月亮为什么不这样发光?只有北风怒气冲冲地上来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这首诗诞生后,多为后人所用。北宋时用于喜庆场合,如王安石诗《胡笳十八拍十八曲之一》;
燕山雪花大如席,用孩子洗脸求光泽。
半夜白了,闺房里却只有空记得彼此。
注意桃花舒小红,和孩子一起洗脸做鬼脸。
如果你想祈求和平,你仍然会对春风微笑。
王安石的诗将燕山雪花运用于儿童洗脸,最后“桃花依旧笑如风”,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扑面而来。
有意思的是,“燕山雪花大如席子”在历史上讨论过很多次,就是把“燕山雪花”比作“席子”是否合理。
现代作家梁实秋在《雪》一文中说:“李白的那句:‘燕山雪花大如席’。”这个不靠谱,诗人夸张了,还是像‘三千尺白发’。据科学报道,雪花的形成取决于当时当地的温度,最大的直径有三到四英寸。大如座椅,一片雪花难道不能遮住整个人吗?梁实秋基于科学实证主义,不同意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诗句。
然而,艺术的真实并不等同于现实的真实。文学巨匠鲁迅的见解要深刻得多。他在《桀骜亭二论:漫谈漫画》一文中说:“燕山的雪大如席”,这是夸张的说法,但这里面有一点诚实,让我们一下子就知道,原来燕山那么冷。如果你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成了笑话。”
现代人的席地而坐是指坐在地上,而古代人的“席子”是指坐在席子上。中国古代没有高桌,唐代开始出现桌子。从流传至今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制作精美的桌子;但是,“桌子”这个名字出现的很晚。据商《历代社会风俗及事物考》记载,“桌”这个名称在中国正式出现是在宋代,像今天这样坐在椅子、凳子上的坐法,在宋代开始流行。李白活跃在盛唐及以后,他诗中的“席”是没有高桌时的“席”。
表的前身是几个和一个案例,比较低。一般场合,古人盘腿坐在桌子上;在正式场合,古人会坐在桌子上,即膝盖着地,小腿着地,臀部坐在小腿和脚后跟上。因为地垫是用来坐的,可大可小。据《礼记·曲礼》:“若居五人一组,则长辈座次不同”。也就是说,古代是横放座椅,可以坐四个人,座椅分为四段。一般来说,座位大约有2米长。据《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年第二期记载,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有一个象牙座。这个象牙座椅长216厘米,宽139厘米。
与两米长的垫子相比,雪花非常小。“燕山雪花大如席子”当然是艺术夸张。这种夸张合适吗?其实“燕山雪花大如席”还有另一种解释,即“席”不是指一片雪花,而是指雪的密度很高。
真正最大的雪花是所谓的“鹅毛雪”,但当“鹅毛雪”连成一片片时,就会感觉像“席子”。在雪花飘落期间,气温持续上升。根据物理学的定义,冰雪混合物的温度是零度。当温度高于零度时,雪花开始融化,雪花变得又湿又粘。当有很多片雪花互相粘在一起的时候,如果一片一片扫过去,会让人有“雪花大如席”的感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可能夸张的恰到好处,描述了燕山大雪的真实特征。
“燕山雪花大如席”这句名句一出,从此流淌在许多诗词中。除了王安石,后人也多次引用新诗:元代刘隐在宋理宗的《公山书》中有诗说:五云回首燕山北,燕山雪花大如席。雪花又长又冰,风又大。宋代李纲《胡笳十八拍第十六拍》诗说:雨声飕飕早寒,岁末穷未尽。燕山雪花大如席,寒气吹肤,北风益。宋代方回有诗《二月大雪已五日三中之一》:燕山雪花大如席,没想到江南见。我知道如何在打蜡的前六个月外出,但是在春风的二月。
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不是无根之水。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出自流行于北方。这首诗和《诗经·北风》同名,两首诗有关系。全诗《泰丰北风》以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的场景烘托气氛。李白的手法和《北风》里的一模一样。李白的想象力更加瑰丽,浪漫诗人的才华如雪般耀眼。
冬奥会的精彩开场,“燕山雪花大如席”这句诗成了神来之笔。一首诗成就了一个美丽的历史故事,展现了诗人李白的非凡魅力,以及以传统诗歌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周雪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