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三资学院

经过28年的建设和发展,上海杉达依托民办高校灵活创新的体制机制优势,走出了一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今年,护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酒店管理等4个专业入选教育部2019年“双百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

经过28年的建设和发展,上海杉达依托民办高校灵活创新的体制机制优势,走出了一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今年,护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酒店管理等4个专业入选教育部2019年“双百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上海杉达从建校之初就带着产教融合的基因,顺应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变化,优化学校专业结构,构建了全新的重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校长陈依依表示,学校着眼未来人才需求,在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培养模式,致力于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靠得住、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

积极拥抱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从多年的实践来看,上海杉达不仅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经验,而且不断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敏锐捕捉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的快速变化,学校积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先后在各专业开展本科应用型专业改革。根据上海市护理人才需求的变化和专科护理的要求,国际医学技术学院护理部于2016年增设了儿科、重症监护等子学科的合格护士培养方向,为临床输送了260名相关领域的人才,部分缓解了行业人才供需矛盾。比如瞄准数字化驱动的时尚产业转型,传统服装企业转型升级急需人才。2018年,学校新增的时尚传播专业开始招生,成为国内第一所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再如,面对现代航空空服务业的蓬勃发展,2019年机电工程专业下新设立的民航维修工程方向首批招生30人,面向江苏镇江无边界航空空集团,围绕航空空服务业、机场维修、服务保障进行培养。

“十三五”期间,学校新增14个本科专业,停招3个无优势专业;软件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机械电子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5个新工科专业,增强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技术能力;围绕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对教育和时尚人才的需求,在全国率先开设健康教育、时尚传播等行业特色鲜明的新兴复合型专业。学校依托优势学科,开设教学改革实验班,促进优秀人才培养。

紧跟行业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紧跟行业前沿发展,学校课程灵活调整,企业骨干与学校老师合作引领教学。比如学校和华为合作办学,华为提供完整的专业认证要求。企业工程师和学校老师共同开发课程,担任导师。学生毕业前可以参加华为的职业资格认证考核,80%通过初级资格。有的甚至通过中级认证资格,有的本科毕业生短短两三年就晋升为项目经理。近年来,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华为、华勤、中科曙光等行业领军企业,通过共建行业平台学院、探讨专业建设方案、共同推进教学课程改革、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协同应用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式,探索出一条面向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校园是工业园区,教室开在工厂车间。学生从入学那一刻起就处于工业企业的聚集地,职业能力培养直接满足企业需求。比如沪东工学院和上海沪东造船集团联合办学。企业提供教室、大量机床等实训设备,机械、电子等本科专业的操作实习也在此进行。学校与东方国际集团合作成立时尚学院,大四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园区学习,企业提供最新设备和技术人员进行辅导。学校与全球排名第一的万豪国际联合成立“万豪酒店管理学院”,万豪集团在全球拥有的酒店均可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全周期的岗位实践,实现师资、资源、平台、标准的共享。

散打学生毕业后,在岗位上的快速应变能力常被用人单位称赞,这与学校着力构建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密不可分。学校加强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高实践学分比例,鼓励学院开设自主设计或综合性实验。校企共同设计课程体系,讨论教学内容。企业的职业培训也渗透到教学中,将理论知识培训体系、实践能力培训体系和职业创业素质培训体系有机结合。学校建立了商科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信息科学与技术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等一批基于BPO的实验教学中心,为学生的校内实验和实践活动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打破传统专业界限,培养面向社会和职场的应用型人才。

目前学校正在制定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打破专业界限,结合实际开设跨学科课程。每个专业学生都需要选修其他几门专业课。比如设计、艺术类专业和工科、卫生类专业结合,老年护理、康复的设备和工作环境都需要专业的培训,不仅护理、康复专业的人能解决问题,还需要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专业的人。再比如,盛翔商学院和教育学院正计划合作培养家庭教育方向的人才。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不一定都入校,但也需要商业、金融、管理等专业背景知识。国际医学技术学院着眼于未来家庭护理的广阔前景,法律意识在未来的个体服务中也非常重要,因此考虑与法律专业联合开设课程。

目前学校的专业结构主要面向服务业,也在努力培养学生面向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的素养能力。比如学生的计算机课程不再是简单的办公软件操作,而是增加新的计算机软件实践技能训练和编程语言训练,并结合各种专业课程进行升级和提高。陈依依认为,应用型人才不仅仅是那些拥有现有专业技能的人,也是那些面对未来社会和职场变化的人。培养过程不局限于学校传授的知识,还重视创造各种机会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大部分学校毕业生都能有积极的心态和心理,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能很快适应环境。

近三年来,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七以上。从2019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来看,中小企业占比70.88%,外资企业占比11.09%,国企占比10.40%。其余大部分集中在医疗机构、教育、党政机关等事业单位,占比7.16%。从就业区域和流向来看,长三角地区就业占89.77%,符合服务长三角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帮助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近年来,上海杉达国际医学技术学院的师生们有一个明显的感受,来参观的“客人”越来越多。上海健康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中心等40余所中外院校。

为什么一所民办综合学院会吸引专业医学院校前来取经?高质量的毕业生显然是最有说服力的招牌,而这背后是散打走出的一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之路。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的探索,杉达推动的校企合作不再是简单的“结果”合作,而是深度交融的“过程”合作——高校是知识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企业是知识的使用者和翻译者,学生无疑是受益者。三年来,杉达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七以上,就是最好的佐证。

“散打版”教学大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跟潮流。

对于信息科技散打学院的学生来说,改变似乎已经悄然发生。有一天,“专业英语”班突然来了一个外教,不仅开始用英语授课,还把课堂上的每一次发言和课后的每一次作业作为期末考核的依据。

原来的“水课”不是“水”,而是学生被“吓”哭了。第一学期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这门课不及格。“学生们怨声载道,但我们没有动摇。”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陈颖说,以前信息学院联手华勤科技调查毕业生工作,对方毫不犹豫地指出毕业生英语水平不够。

要想培养应用型人才,改变,首先要从课堂教学做起。果然,今年的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在英语应用水平上并不输给名校毕业生。

打造市场化的“散打版”教学大纲,信息学院积极深化校企合作。“企业提出需求,老师消化内容,整理教材,融入实际项目。”陈颖说,在此基础上,华为ICT学院、华勤金融IT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应运而生。数据显示,信息学院30%以上的教师来自企业一线。

国际医学技术学院从一开始就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与仁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院开展“全方位、全方位”的紧密校企合作。“通过建立‘仁济护理试点班’和‘儿科护理试点班’,用人单位参与招生、培养、就业的全过程,双方共同参与招生面试,共同探讨和构建培养方案,共同教学生,共同参与学生就业。”国际医学技术学院院长严旭直言,这种直接合作的模式使学院能够清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诉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也有章可循,事半功倍。

缩短岗位能力周期,把课堂搬到用人单位。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必须由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合作来完成。”严旭来散打的原因很简单:实现她的教育理念,培养一批一到岗就能上手的护理人才。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我国护理本科教育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三段式培养模式,积累了很多弊端。”她上任后的第一步就是大刀阔斧地改革教学模式,从原来的“先理论后实践”到“边实践边理论”。

从大一开始,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增加在医院的临床实习时间,从一个月一天到一周一天,一周两到三天,直到最后的毕业综合实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

“我们还与仁济儿童中心共建了临床护理实训室.”严旭介绍,目前,学院已建成“散打-仁济危重模拟训练中心”、“散打-仁济综合护理训练中心”、“散打-Er中心护理实训室”,为未来“临床护理实践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于上海杉达的服装学院来说,改革之路走得更彻底。这所由上海杉达与东方国际集团(原“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合作创办的平台学院,已驶入“产教深度融合”的快车道。“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大二到大四的学生,直接把班级搬进了东方国际集团旗下的上海国际时尚教育中心。

多年来,校企的深度合作,让服装学院副院长张玉玺感受到,校企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方式的认知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在合作过程中,通过频繁交流,校企双方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和人才培养、错位竞争发展等方面逐渐达成共识。“学生可以成为企业想要的人才,企业可以收获有能力的人,这是双赢”。

从“被动”到“主动”,校企合作之路更加顺畅。

校企合作是否成功,就业率是一个显著的评判标准,上海杉达交出的成绩单无疑是令人满意的。

“我们历届毕业生就业率100%,专业对口就业率98.5%,三级医院就业率85.3%。”严旭非常自豪。国际医学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以其“职业思维稳定、沟通能力强、操作技能好”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在新华医院工作的上海杉达学院护理系2016届毕业生朱胜琦,疫情期间在武汉逆行。这个90岁的男孩,用稚嫩的肩膀,肩负起了患者的生命和希望。

上海护理学会会长翁苏真曾给予高度评价。“杉达学院汇集了上海护理领域的专家,对人才的关爱令人感动;散打培养出来的学生令人印象深刻,是护理领域校院合作的最佳范例。”

优秀的毕业生也让散打在行业内的口碑越来越响,更多的企业前来寻求合作。在校企合作中,散打已经从最初的“被动”试水变成了更加“主动”的角色。

“目前已有不少企业提前为2021届毕业生开放岗位,其中不乏绿地集团、高驰特信息技术公司等知名企业。”尝到校企合作“甜头”的陈颖,也对信息学院学生的未来做了更宏大的规划。“我希望经过四年的培养,他们都具备五种‘实力’:竞争力、执行力、应变力、爆发力、想象力,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

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穿着笔挺的西装,锃亮的鞋子,保持房间整洁,服务周到…高级管家,这个听起来很老的词,并不是只有《唐顿庄园》这样的影视剧才能出现的。

2016年,上海散打学院与荷兰国际管家学院联合推出“高级管家课程培训”。此次中荷合作项目的启动,意味着国内高校酒店管理专业首次推出“高级管家方向”本科教育。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国际教育,吸收国际教育的创新理念和优质资源,一直是国际交流处不变的初衷。据国际交流部主任李力介绍,散打已与23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99所高校签订校际合作交流协议,开展校际合作交流项目。

自2002年以来,国际交流处与里德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毕业后,学生有机会继续攻读MBA或MACC。2017年起,与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合作开展财务管理(CIMA方向)班教学项目;同年,三达金融与高顿金融合作,开设金融(CFA方向)实验班…

同时,三达国际经贸选送盛翔商学院学生开设“卓越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试点班”,实行全英文专业课程,培养国际贸易领域的商务精英。目前已选出三个年级的94名学生。

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杉达非常重视全英文和双语课程的建设。目前上海高校已有12个示范性全英语课程建设项目,2015年至今已开设83门全英语和双语课程。

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向国际标准靠拢。目前,37名教师的65门课程已被认证为学校一级的全英语和双语课程。攻读学位、出国访问和学习的教师人数基本稳定在每年25至30人;每年长期聘用约50名外籍教师,占当年专任教师总数的8%至9%。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学校一直牵挂着海外留学生,送来暖心的防疫包和让人放心的通知,“希望每一个学生学业有成,身体健康。”李莉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129158.html
1
上一篇2011年英语四级真题
下一篇 西北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