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2014年12月六级

2014年12月20日,四六级开始。在山东省聊城大学考点,大学生正在排队入场。(资料图片)视觉中国供图

2014年12月20日,四六级开始。在山东省聊城大学考点,大学生正在排队入场。(资料图片)视觉中国供图

大学英语四、六级已经实行了30多年(大学英语四、六级初试是在1987年,六级初试是在1989年——作者注)。最近也有一些文章在庆祝,其中一条就是这个考试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和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不能完全同意——这个评论只能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先看三个事实:

第一,根据1986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一新生入学时词汇量为1600。完成大学英语学习后,要求他们达到四级4000个单词,六级5300个单词。然而,30多年来,我国英语学习的起始年龄普遍提前到了小学一年级,国家、社会和家庭在英语教育上投入的资源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门学科。现在大一的词汇量要求达到了3500,翻了一倍多。但是四级的词汇量还是在4700 ~ 5000左右,一次性通过率只有30%多一点。30年来,大学英语词汇量只要求增加1000个单词。这个进步是小还是大?相对于英语为外语,英语教学没有全国统一考试的日本,其大学的大学英语词汇量要求达到了13000个单词。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是快还是慢?大学英语发展快还是慢?

其次,北京外国语大学戴教授曾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表示,英国文化协会多次对中国的英语教育进行评估,只给了我们五分中的两分,即不及格。这一评估也得到了连续8年的《英孚教育英语能力指数报告》的证实(能力指数报告基于对近90个英语非母语国家和地区中位年龄为26岁的数百万人的调查)。我国成人英语水平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2018年为51.94),远低于中等水平的国家,如韩国(56.27)、越南(53.12)。

第三,根据最近的一篇文章,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有3700多万大学生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的要求,其中有1600多万学生达到了大学英语六级的要求,他们的英语阅读速度达到甚至超过了每分钟70-100个单词。他们可以通过英语阅读获取专业信息,把英语作为“学习世界科学文化知识为我所用”的工具。但这只是一个计算。实际情况如何?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整整一代本土培养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无法熟练地吸收和交流各自领域的国际前沿信息和科研成果,也无法有效地用外语开展毕业后的工作和研究。

作者认为:

四六级考试的影响甚至严重影响了对大学英语的更高要求。

当时国家教委为了配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实施,做出了一个规定:“国家教委将对完成大学英语四、六级学习的学生进行统一的达标考试。”时至今日,大部分高校仍将大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完成大学英语学习的标志,通过则免修大学英语课程和学分。在我看来,可以说是四六级考试导致了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应试化、低水平重复、教学无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经成为高校结合学生专业学习进行高水平英语教学的羁绊。

标准化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影响着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选一客观题的可靠性得到了提高,但这是以牺牲学生的独立分析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为代价的。只要语法和用词正确,英语作文就给高分,这牺牲了效度,鼓励学生撒谎和说大话,而没有真实的想法。在不提供任何文献引用和数据支持的情况下,培养一种违背学术规范的话语风格,比如我认为,我相信;培养出来的是“因为……所以”的简单逻辑推理和忽略其他复杂变量的幼稚思维。

笔者建议尽快将四六级考试转为社会化水平考试,这有两个标志:一是不是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而是由各省市教育部门和学校教务处实施;二、考试成绩不得报给除考生本人以外的其他机构,包括考生所在学校。

当然,全国学考试的暂停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比如社会培养、教辅出版、学术利益等。但是,利益再大,国家和学生的利益应该是最重要的。

我们可以凭良心问一句:中国有2000多所高校,在办学定位、教学资源、生源基础等方面差异很大。能否要求他们达成统一的评价基准,指导他们的大学英语教学?

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地问一句:所有学科、专业对英语的需求都是一样的吗?飞行员需要的是在无线电干扰条件下与塔台管理层强大的对话能力,科技科研人员需要的是文献吸收的阅读能力和成果交流的写作能力,为什么要搞一刀切呢?

高等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每个专业或课程都不能自私自利。大学英语只能是服务课。大学生到了,需要学习和培养自己专业需要的某些能力。没必要学他们暂时不需要的东西(包括能力和大学生),等工作需要的时候再学效率更高。语言能力不用也没用。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实施30年,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停摆对一生从事其设计、命题和实施的专家来说是痛苦的,包括作者本人,他已经当了10年的考委会委员,心情复杂。但是一切都要与时俱进。在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的时代,任何技术和实践都必须时刻保持一种焦虑感和积极的死亡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新生。

(作者是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

蔡继刚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1月07日06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129502.html
1
上一篇虹口教育信息网
下一篇 洞头人事网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