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0年10月29日中国第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第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出席全会的有198名委员,166名候补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出席了会议。
全会由主持。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向全会作了提案(讨论稿)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了党的四中全会以来的工作。一致认为,一年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两个确保”。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个确保”工作,全面落实“六个确保”任务,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全会一致认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开拓创新, 努力推进党和国家的事业,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实践再次证明,有同志为核心的党、全党的核心掌舵,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
全会高度评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凸显;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预计2020年GDP将超过100万亿元。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6000多万人,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亿多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高,军队组织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深刻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今天,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百年不遇的巨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度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中国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率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空,发展韧性强,社会大局稳定。它继续发展有许多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依然艰巨,创新能力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不稳固。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点新要求,深刻认识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 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奋斗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认识变化,科学应对主动求变,善于居安思危。
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即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迈上新台阶,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到峰值后企稳下降,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显著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明显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流通为主体、国内国际双流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头。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
全会提出了“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即: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成就,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工业基础提升, 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活跃,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体系更加完善,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完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土与[/k0/]之间的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明显,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得到加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全民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卫生健康体系完善,扶贫成果巩固扩大,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国家治理效率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水平提高,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凸显,国家行政体制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显著提高,安全发展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实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
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发展新格局。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和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流通,促进国内国际双流通,全面促进消费,扩大投资空。
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系,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的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以工补农,推动形成城乡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协调繁荣的新型工农关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把巩固扩大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
全会提出,优化土地空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重大区域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的土地空布局和支撑体系。要构建土地空开发保护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聚民心、育人新人、发展文化、展示形象的使命,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碧水青山是宝贵财富的理念,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保护和自然修复并重,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绿色转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加快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增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全会提出高水平对外开放,开辟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对外开放,依托中国大市场优势,推动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在更高水平上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全会提出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优质教育体系,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更高水平上建设更加安全的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使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要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全会提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贯彻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科技改革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训练准备,提高捍卫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要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促进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协调发展,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全会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党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完善规划实施机制。要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我们应该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周围,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