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就要把握好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中,首先要“坚持以民为本”。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深刻体现了这一重要思想的根本价值取向。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以人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供了根本依据。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10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党和人民结成了生死与共、荣辱与共的血肉联系。能否始终保持这种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强调:“我们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正是因为有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必要性,就要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人民福祉为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人民至上的根基,着力服务人民、方便人民、保障人民,以造福人民的实际行动巩固党同人民的鱼水关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时刻接受人们的批评和监督。回顾我们党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正是通过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党才得以持久和壮大。马克思指出,所有公职人员都必须“在公众监督下工作”。同志指出:“谁给了我们权力?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农和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人民给的。”强调:“时代是书写者,我们是回应者,人民是评论者。”深刻理解和把握,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同意不同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自觉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确保我们党永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团结带领人民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辉煌的篇章。
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所有的成就都是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同志指出:“我们人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另一个显著标志,就是我们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我们才能稳如泰山,坚如磐石,即使乌云压城,欲摧之”。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我们党兴旺发达最深的根在人民。人们之所以用小米养活延安革命根据地,用大车发动淮海战役的胜利,用小船划出渡江的胜利,跟随我们党开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迈出民族复兴的坚实步伐,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新时代十年,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改善民生福祉。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特别是要把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立场方法转化为思想武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与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共同努力,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
(作者:王军旗,单位: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