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相似求解最大值——2022年福建中考数学第25题
在二次函数的压轴题中,最大值问题很常见,如线段最大值、面积最大值、比值最大值、角度最大值、坐标最大值等。方法很多,模式更多。通常的思路是引入参数,用二次函数描述值的变化过程,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解决问题,这是一种纯解析的方法;但从几何角度来看,也有与最大值相关的定理。两者的结合使我们在解决此类问题时不拘泥于某一个视角,而是根据主体条件的描述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
科目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抛物线Y = AX+BX经过两点A(4,0)和B(1,4),P是抛物线上直线AB上方的一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果△OAB的面积是△PAB的两倍,求P点的坐标;
(3)如图所示,OP与AB在C点、PD∑BO在D点相交的△CDP、△CPB和△CBO的面积分别为S1、S2和S3,从而判断是否存在S1:S2+S2:S3的最大值。如果有,求最大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原因。
分析:
(1)分别代入A点和B点的坐标,求出a=-4/3,b=16/3,所以Y =-4/3x+16/3x;
(2)δOAB面积可查为8,δ△PAB面积为4。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它的面积,如下图:
交点P为X轴的垂直线,交点AB为点Q,设P (t,-4/3t+16/3t)。
我们先求出直线△PAB的解析式,即y=-4/3x+16/3,然后写出点Q的坐标为(t,-4/3t+16/3),所以PQ =-4/3t+20/3t-16/3,然后我们可以把△BPQ和△APQ的面积相加得到如下。
(3)从条件PD∨BO出发,我们明显得到一对相似的三角形,如下所示:
△PDC∽△OBC,DC:BC=PC:OC=PD:OB,而△CDP和△CPB高度相等,△CPB和△CBO高度相等,所以它们的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比,正好S1:S2=DC:BC,S2:S3=PC:OC,所以面积比换算成边长。
我们发现S1:S2=S2:S3,那么我们只需要找到其中一个比值,而这个比值等于PD:OB,这就很有意思了,因为OB是一个固定值,所以PD:OB的最大值取决于PD的最大值,现在问题就归结到PD最大的时候;
为了更容易理解,我们从P点到AB做一条垂直线PE,如下图所示:
请关注Rt△PDE。因为PD∥BO,∠PDE=∠ABO,这个角度大小是固定的,所以sin∠PDE是固定的,也就是PE:PD也是固定的。当PE最大时,PD一定最大。至此,问题转化为抛物线上的点P和直线AB的最大值。我们采用翻译法。
我们取点P为AB的平行线,AB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P,且AB的解析式已得到为y=-4/3x+16/3,故过点P的直线可设为y=-4/3x+b,与抛物线联立方程为-4/3x+16/3 =-4/3x+16/3x,其中
对了,OP的解析表达式是y=2x,C点的坐标是(8/5,16/5)。现在让我们找出PC:OC的比率,如下所示:
分别经过P点和C点,作为垂直线PN和CM,可以得到PC:OC=MN:OM=9:16,即S1:S2=S2:S3=9:16,所以S1:S2+S2:S3=9/8。
解决问题的思考:
当我第一次看到最后一个小问题的时候,我真的很惊讶。面积比之和的最大值非常吓人。但在用平行线得到相似三角形后,面积比瞬间转化为线比,其中同底同高的三角形有贡献。转换后,需要知道最大值是如何形成的。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这些比例公式中的线段,从变化中寻找不变量,这是基本思路,所以我们最终选择了PD:OB,而是比值的最大值。
逐步转换后,看似难,实质上却成了常见的题型。抛物线上动点与线段的距离最大。这一系列转变的每一步都是朝着问题的本质,也就是追根溯源。
同学们在解这道题的时候,有一个误区需要警惕,就是过于强调解析法,试图用线段PD来表示,然后用二次函数的顶点,计算量会很大,也不一定能成功。这时候数形结合的思想就很重要了,这也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向学生渗透的数学思想。
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爱数学,做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