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海洋一所研究生含金量

听了唐的科普讲座后,小学生写给她的信。 “如果不能爱一行,也不能做一行,那就做一行,爱一行就好。”

听了唐的科普讲座后,小学生写给她的信。

“如果不能爱一行,也不能做一行,那就做一行,爱一行就好。”

“在深海里,我记忆最深的是潜水时看到的发光生物。它们是闪闪发光的烟火,晶莹剔透,成串地飘过去……”

“在南极,我看到了没有足迹的茫茫雪原。有些冰川是人类从未涉足的地方……”

回忆起2013年随“蛟龙”号潜水,2017年随“雪龙”号去南极的经历,唐记忆犹新。作为中国第一位既有深海潜水经历,又有南极科考经历的女科学家,那些人类极限的地方让她流连忘返。

2022年8月,作为全国妇联评选出的“女性新势力”代表,她作为获奖嘉宾登上了芒果TV《乘风破浪3》的舞台。

“你一定擅长游泳,对吗?”

虽然见惯了真正的风浪,但聚光灯下“乘风破浪”的感觉还是让唐有点不舒服。

“有些明星粉丝太疯狂了!虽然在我看来,年轻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上更有意义,但不得不感慨:如果每个人对科学的追求和向往都能如此强烈,那对我们国家来说就太好了!”唐对说道。

人们对娱乐节目的关注和探险队员的工作环境是两个极端。唐和她的同事们去了地球上人迹罕至的极端环境。他们中的许多人彼此不同,因为即使是动物也不一定能见到人。

唐第一次深入大洋时,潜水器里只有三个人——潜水舱里的球体直径2.1米,还有高清拍摄系统、摄像系统、生命保障系统等设备,所以只能容纳三个人。因为空室比较狭窄,唐在做作业的时候,基本都是跪在观察窗前观察、记录、拍照。

每次下潜时间10小时,中途不能上厕所。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做到,但唐却认为是小菜一碟。

“潜水的前一天我就从晚饭开始不喝水了,因为我怕我会忘记,我会把水杯藏起来。第二天早上吃一个煮鸡蛋和一些饼干,只要能咽下去就行。只要前一天晚上不喝水,第二天10个小时不上厕所就没问题。”

“如果你能通过克服身体上的小困难,在科学上取得重大突破,我愿意每天都这样做。在我们这个行业,没有人把这些困难当回事,大家只比较研究结果。”唐对说道。

2013年9月,唐随“蛟龙”号到达西太平洋2774米深度,成为中国首位乘坐“蛟龙”号进行深海潜水的女科学家。这为她赢得了很多赞誉。

但普通人往往分不清“载人深潜”和“潜水”的区别。不止一次有人问她“你一定水性很好吧?”

事实上,唐并不知道如何游泳,她的工作也不需要游泳。潜水器的舱室是全封闭的,处于正常的温度和压力下。到了深海,会有点湿冷。她只需要用毯子盖住它。

“我们的工作并不神秘。就像清洁工每天扫大街一样,对海洋和南北极进行科学考察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蛟龙号’一起潜水是因为我正好有相关的话题,这对我们来说只是一次很普通的出差。”

和“雪龙”号一起去南极也是如此。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唐参加了中国第三十四次南极考察,历时165天。那一次,她面对的“小事”就是晕船。

对于晕船的感觉,海洋研究所的老前辈们曾经编过一句顺口溜:沉默,失明,三餐不食,四肢无力,内脏,上上下下,长期卧床休息,非常难受。

“刚开始我一闻到汽油味就想吐,尤其是路过魔鬼西风带的时候。感觉每天都在海盗船上,跳不下船。”唐回忆说,“我还不错,有的人甚至需要打点滴。”

“魔鬼西风带”在南纬45-60度附近,常年西风不断,气旋频繁,风浪大。平时最小风力7-8级,最多时达到10-12级,给船舶航行带来极大危险。

2004年,“雪龙”号在“魔鬼西风带”发生事故。当时,考察队连续遭遇了5次强大的气旋。海上最大风力达到11级,浪高七八米。

目击者称,重达一万多吨的“雪龙”号就像大海中的一片树叶。它时而冲向海浪,时而潜入水中,时而倾角达到37度。队员们晕船呕吐,害怕船被巨浪击碎。后来艰难航行了近一周才脱离危险。

唐去的那段时间还不算太恐怖,但大多数人还是晕船,一半以上的人都躺在床上。“我吐了两三天,头疼得像炸弹一样裂开。当时以为再也回不来了,可是一过‘魔鬼西风带’,风浪立刻变小了,看到了企鹅,心情一下子变好了,所有的痛苦都忘记了。”唐回忆说:

为了缓解晕船,她和同事一起打乒乓球,克服运动中的晃动。“它也震撼了你”;躺在床上的时候,她想象着女儿躺在自己怀里的样子。“我离开的时候,她还不到两岁。对我来说很难解释我将要做什么。我女儿可能以为她妈妈已经死了。”

“干一行,爱一行。

也很好。”

唐的博士专业是地质学,但她曾经说过,那不是一见钟情,而是长久的爱。

唐出生在农村,从小就喜欢学习,直到高中都是班上的尖子生。但由于高考表现异常,她被调剂到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学习勘查技术与工程。

毕业后,唐去工地做了一年地基处理,后辞职读研。因为压力太大,她在考前一个月持续失眠,结果考研失利,再次被调剂。

2007年,她选择了跨专业考试,最终顺利进入浙江大学地质专业。

毕业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给浙江大学做了一个报告。唐被她描绘的海底世界所吸引,决定以海洋研究为职业。

“人生最理想的情况是爱一行,做一行,但爱并不都是天生的。如果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立足当下,量力而行。干一行爱一行也不错。”唐对说道。

地质学通常被认为是一个艰苦的领域,尤其是对女性来说,但唐从中获得了很多乐趣。

她把南极的科考称为“寻宝”。

因为研究那里的岩石,唐在雪原上走了很长一段路。每当她看到罕见的地质现象时,她都会停下来收集岩石切片。结果她一上午收了几十斤,最后扛不动了。她只好把它堆在路边,贴上一面小旗子做标记,然后去找新的。

“生命的意义在于探索,探索未知和我们自己.”唐对说道。

她认为,人生的差距不在于性别,而在于努力和机遇。以“不喜欢”为由拒绝努力的人,可能连自己喜欢的事情都做不好。

“年轻的时候找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并把它作为一生的事业,是最幸运的事情。如果没有找到,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极致,也会产生很大的成就感。”

“最让我感动的是那种真挚的情感。”

在获得各种荣誉的同时,唐还参加了许多公益活动。2021年5月,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所小学里,唐向100多名女孩讲述了她的科研故事。

“那是当地专门开设的‘女生班’,都是少数民族女生。”唐对说道。

讲座结束后,许多孩子请她签名,并写了许多感谢信。

一个名叫鲁的孩子写道:“听了你的话,我突然觉得科学家是如此伟大。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去南极探险。你应该在那里等我!”

当唐离开的时候,孩子们已经被送到了学校门口。

“这种单纯的感觉在大城市比较少。”唐对说道。

她喜欢在中小学讲课,因为孩子们眼里有光,听得很认真。“我认为倾听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另一个让她难忘的活动是在和新疆给边防战士讲课、慰问,给边防战士讲述祖国在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增强他们保家卫国的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那些地区的条件非常困难。有一次,我们去了一个海拔6000多米的军营。我高原反应明显,而且不是有士兵站岗的地方,哨所的位置更高。”

唐认识了一个军人,国防科技大学的毕业生。“他很温柔,家庭条件很好。他来边防是想为国家做贡献,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国防现代化的能力。”

最让唐感动的是同志之间的感情。

有好东西、好机会,排长、班长总是给战士让路:排长、班长让战士在帐篷里休息,在外面站岗;过河时,河水冰冷刺骨,班长会背着年轻的战士过河;那些十八九岁的士兵,为了保护自己的班长排长,面对危险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前去。

“我特别感动的是这种没有任何官僚气息的风格和真挚的感情。”唐说:“了解情况的人说,外军的情况正好相反,所以双方发生冲突时,对方的士兵没有战斗力,四散奔逃……”

从深海到极地,从雪域高原到大漠戈壁,唐总觉得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和推动着她。

当她站在地球最南端的寒风中,看到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冰川雪原上,她有一种自豪感。

这种感觉,她在偏远地区孩子的眼里,在边防战士的身上都感受到了。“这种感觉是相通的。正是因为祖国的强大,我才有机会乘‘龙’探海,乘‘雪龙’破冰。”

(全球个人网络)

来源营口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132663.html
1
上一篇网络工程师发展前景 网络工程师的就业和发展前景
下一篇 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