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仁平,著名育儿博主,被家长们无数次转载,奉为育儿圣经,让很多渴望的家长自省…这个神话的创造者这样评价他的行为:非专家,非机构,一个普通父亲的自我救赎。
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孩子的好学校?家长给孩子选择学校需要注意什么?
孩子学校的选择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问题。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最后怎么选,要看自己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那么,有没有一些需要家长注意的共性问题呢?我觉得有。
首先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天性。现在太多的家长只考虑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很少考虑孩子天生的特点和性格兴趣。于是,当地的“好”学校似乎对所有孩子都“好”,所有家长都趋之若鹜。
但是这个学校真的适合你的孩子吗?孩子有自己的灵魂,谁也不能做别人灵魂的工程师。越是优秀的老师,越是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园丁”。他的使命是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了解植物的本质及其所处环境的特点,并找到最合适的培育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园丁必须遵循植物的本性来培育它们,而不是要求植物按照园丁的想法生长。
比如你的孩子是苹果,就送他去苹果园,而不是梨园。害羞、敏感、内向可能不太适合管理过于严格的学校。这种性格的孩子往往不善于表达,不开心的事会藏在心里。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变得胆小、懦弱、自卑。而这样的问题,可能不会出现在一个乐观活泼开朗的孩子身上。
所以,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首先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孩子的天性,尽量选择适合孩子的,能够充分发挥孩子自身特点和潜力的学校,而不是别人眼中所谓的“最好的”、“最有名的”学校。
除了理解孩子,家长也要理解我们自己和学校。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孩子观和教育理念。
有的父母把育儿当成接纳、尊重、信仰、觉醒等。,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教育是管教、雕刻、灌输、塑造等。有些父母期望孩子出人头地,孝敬祖先,有些父母只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平安、快乐。
我个人认为任何想法都不能绝对对错,只是家长的个性化选择。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原则、特色,尽量与自己的教育理念相契合。
否则孩子上学了,对学校的失望会越来越大,分歧和矛盾会越来越多。时间长了,难免会把自己的焦虑和不安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无所适从,痛苦不堪。
家长要明白,没有哪所学校能完全适合孩子,满足孩子所有的期望。关键是要知道自己最看重什么。
选择学校,还要选择有爱的环境。学校的使命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文关怀。
学校的老师可以把教育教学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宽容和乐观的期望的基础上,心中永远有一种慈悲和大爱的精神,尊重孩子作为人的尊严、价值和独特性。
有了这种人文关怀,至少可以保证这个学校的老师不会用暴力或者冷暴力来惩罚孩子。
这些年来,我听过太多学校老师侮辱、体罚学生的事件。试想,一种摧毁孩子自爱、自尊、自信的教育,有什么意义?糟糕的教育比没有教育更糟糕。
以平常心选择学校,不要把学校看得太重。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自我教育,而学校和考试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是手段,并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唯一途径。
孩子不一定要上某个学校,成就孩子的方式也不一样。如果你用10年、20年的眼光和胸怀来看待孩子今天的择校或分数,你自然会感到更加自信和从容。
教育体系和学校越是有问题,家长越是要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目标和原则,不能盲目的跟着学校或老师走。
我们要明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强迫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学校,更有可能让孩子失去未来。因为我们只关注孩子的成绩,一味迎合应试教育体制,被学校扼杀的孩子的素质和能力,恰恰是这些孩子未来最需要的,比如倾听自己内心的能力,选择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爱与分享的能力等等。
关于如何选择学校,每个家长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即使是同一个孩子,在幼儿园、小学、中学等不同阶段,择校的参考标准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和标准。
最后,我借用作家池莉的一句话送给父母:“我希望我的女儿能首先从一个真实的生活中理解生活的意义。如果她渐渐明白,温饱是大事,节俭是美德,安心是风气,宽容是真爱,懂得才是最好的,那她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教训得不到的呢?”
这篇文章摘自《婚姻与家庭》杂志。
原标题:“我该给孩子选什么样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