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生平述评
达尔文从小兴趣广泛,与当时学校里的老式教育有些格格不入。22岁时,达尔文登上了影响他一生的贝格尔号进行全球科学考察。这段经历为《物种起源》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年轻的达尔文几乎和当时学术界的上层社会都有联系。由于健康问题,达尔文于1839年搬到邓恩,直到1882年去世。达尔文值得全人类的崇敬和尊敬,不仅因为他对科学的巨大贡献,还因为他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美好品质。这两个方面在达尔文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和体现。他真诚、善良、勤奋、孜孜不倦的科学态度,以及超人的观察力和缜密的推理思维,频频令人惊叹。达尔文一生致力于科学探索和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不顾无谓的争论、批评和嘲笑。
《物种起源》的诞生
达尔文的祖父伊拉斯谟·达尔文(Eraus Darwin)曾提出动物学中的进化论观点,但达尔文在自传中提到,这对他没有任何影响。也就是早期的进化思想对他影响不大。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达尔文年轻时受进化论观点的赞美影响,所以同意了。达尔文在参观加拉帕戈斯群岛时,看到了岛上动植物的独特分布:每个岛上都有自己的龟和鸟,鸟的喙也是逐渐变化的。
探险结束后,达尔文回到英国整理资料。这时,当著名的鸟类学家古尔德告诉达尔文,他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三个岛上收集的嘲鸟属于不同的物种时,达尔文大吃一惊。后来他才知道,岛上的鸟和南美大陆上的鸟是近亲。这样,物种进化的可能性对达尔文来说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不可抗拒。从1837年春天开始,他开始坚信新物种可以通过地理隔离逐渐产生,并相信共同起源的进化理论。但过了一年半,他才构思出进化的机制——自然选择的原理。事情发生在1838年9月28日,当时他正在读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经过对动植物习性的系统研究和长期观察,达尔文意识到无处不在的生存斗争。由于达尔文的谨慎,直到1842年6月才第一次写了一份35页的进化论摘要。1844年夏,它被扩充到230页,手稿被送到胡克。自然选择进化的思想模式已经基本形成。达尔文接着思考物种性状分化的原因,归结于1850年前后物种间不同生态位的占据,从而减少了竞争压力。重要的是,他已经预料到来自物种不变量和宗教的迫在眉睫的抵抗,所以他说这就像承认谋杀。1858年,由于华莱士事件,在莱尔和胡克的要求下,达尔文的手稿连同1857年写给阿萨·格雷的一封信和华莱士的论文一起在林奈学会发表。
1858年9月,达尔文开始撰写《物种起源》。出版于1859年11月。当天就卖完了。此后,《物种起源》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各国迅速传播,取得了高度成功。同时,《物种起源》也冲击了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质疑传统观点,因此达尔文遭到反对者的猛烈抨击。赫胥黎和黑克尔组成了达尔文理论最忠实的辩护圈。两人都倾向于认为前者将进化论分为三种理论,其中有大量的实证证据令人信服地支持,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主线,而自然选择理论是达尔文进化论最大的创新,他们共同论证了进化论。
自然选择的进化机制中有两个要素:随机突变和生存竞争。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有效驱动力,它促使自然选择决定保存和消除哪种变异的生物。选择是关键环节,达尔文只是在选择权力如何运作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当他偶然看到马尔萨斯的著作,再加上他对动植物习性的长期思考,他突然明白了生物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生存竞争,这与维多利亚时代普遍公认的温和竞争不同。有利突变保存,不利突变消除,新物种形成。达尔文发现了生存斗争,一种由纯粹自然因素控制的选择模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选择压力的增加,物种后代的性状差异成为明显的品种,直至变异积累产生新的物种。达尔文超越了马尔萨斯悲观的竞争观,生物在竞争中进化。生命的每一种可能性都填补了楔形空缺口,进化完全是机会主义的。而那些不适应环境的生物,数量锐减甚至灭绝。
贝茨对昆虫模仿的研究直接支持了自然选择的进化机制:昆虫可以将自己伪装成无生命的物质,以逃避捕食者的视线;一种可食用昆虫模仿另一种不可食用昆虫的形态;昆虫有警告色。选择可以合理地解释这些昆虫的特定颜色,通过这种方式肯定会受到意外变化保护的个体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可以繁殖更多的后代,最终整个物种都会通过遗传拥有这种保护色。自然选择第一次解决了生物模式和保护色问题,以及众所周知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分布问题。达尔文发现了自然选择的一种新的进化方式。
达尔文将《物种起源》的成功归功于显著的事实和结论以及对事实的充分解释。他综合运用了古生物学、形态学和胚胎学的证据来论证生物的共同起源。首先,古生物化石真实地描述了遥远时代动植物形态的时间分布,而与今天生物的相似性则显示了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化石动物与南美大草原岩石中现存犰狳的相似性,让达尔文猜测现代生物与古代生物之间可能存在某种亲缘关系。
由于进化过程漫长,只能观察到有限的个体进化,不可能观察到整个种、属甚至纲的进化。这个要看地质。地质学中记录的生活史轮廓与达尔文的理论是一致的,可以很好地理解活化石的不变性,因为一个物种一旦适应了稳定的环境,就没有理由改变,必然有更适应的竞争者。其次,自然分类系统的“类型统一”体现了共同起源的内在联系,共同起源的后代保持着祖先的基本特征,现存的生物有血缘关系。形态学提供的同源器官也为达尔文的起源学说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胚胎结构的共同性暴露了血统的共同性;胚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祖先的成体或幼虫形态。
达尔文还仔细观察了通常被人们忽视的退化器官,合理论证了退化器官的存在对生物进化的意义。生物的残余器官是在进化过程中被自然选择抛弃的器官。这些器官曾经是生物在环境中生存的重要武器。随着使用频率的降低,一部分逐渐无用武之地,停止发展。但由于遗传原因,它保留了自己的痕迹。我们知道,退化的第三眼睑、盲肠、动耳肌和身体上不太明显的细毛。
虽然现在残留的器官对生物用处不大,但为起源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它是生物进化的记录,可以追溯到拥有这些器官的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线索。达尔文把残留的器官比作无声的字母:它们在发音上毫无用处,但仍然保留在拼音中,但这些字母也可以作为那个单词起源的线索。此外,由于气候和地质变化造成的生物地理分布也可以证明起源说。这样,达尔文通过丰富的经验证据,有力地支持了共同起源理论。
达尔文进化论的整体解读
随机突变-生存斗争-自然选择-新物种的形成,达尔文的生物进化或物种增殖的方法出现。《物种起源》中的树谱系描绘了物种形成的图景:每一个新枝上的每一个分支都依赖于之前的分枝情况,现有的物种就像是最新的东西长在了分支的顶端,树长大后分支依然存活。生物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神创论无法解释。与之前的布冯和拉马克相比,达尔文的进化论创造性地引入了一种可以接受的进化机制:自然选择。
这是一个大胆的创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有一个历史性的观点,即突变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只有少数突变有利于特定环境中生物的生存。进化中没有预定的发展图景,不同的进化分支不会产生相同的结果。进化是不可逆的,一个物种一旦灭绝,就永远消失了。进化不是进步也没有确定的方向,而是广泛全面的平均优势。人类只是偶然生存下来适应各种可能的不同环境的结果,是自然秩序和进化过程的一部分,并没有比其他生物更独特的地位。人类和任何其他物种都不是某个特定造物的产物。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大自然是有一定规律的,世界不是由神秘的上帝控制的。反对者旨在维护旧的神学自然观和自己的,对进化论的攻击更多在于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到1870年,进化论的基本观点被科学界普遍接受。达尔文敦促科学界相信进化论的观点,科学界的科学家也接受了这种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