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武汉大学地址

现在是最美的樱花季节。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骑着毛驴去珞珈山选的。关于武汉大学校址的故事流传甚广。从事武汉城市史和中国大学史研究的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师刘文祥认为,李四光亲自到武

现在是最美的樱花季节。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骑着毛驴去珞珈山选的。关于武汉大学校址的故事流传甚广。从事武汉城市史和中国大学史研究的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师刘文祥认为,李四光亲自到武昌郊区考察山水,为武大选择新校舍,这是事实。但具体提出珞珈山的人却是另外一个人,过程一波三折。

今年是武昌建都1800周年。由武昌区委宣传部、武昌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武昌区图书馆承办。“武昌讲堂千年史”系列讲座由武昌市学习外文图书馆、武昌区政协委员会、武昌区新社会阶层人士协会、武昌区图书馆中南路分馆协办。3月23日上午,讲座在武昌市立外国语图书馆举行。第一讲专家刘文祥在题为《从旷野湖光山色到宫鸿度假村:武汉大学现代校园建筑漫谈》的讲座中,讲述了武汉大学的前身和校址变迁,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武汉大学建立和发展的历史细节和轶事。

讲座现场。

来自武昌师范大学,东昌口,骑兵训练场

北伐后到武昌中山大学

自清末张之洞办学以来,武昌老城区诞生了许多新式学堂和学堂。加上同时期外国教会创办的教会大学,武昌成为高等学府云集之地,开启了“大学城”的历史。清末武昌官办学校,校舍大多因其丑而简陋,利用城内现有的府衙、寺庙、会馆、私宅等建筑重建学校。这些建筑原本不是教育场所。作为校区,他们的环境和设施大多不尽如人意。

武昌骑兵训练场,原名“马跃厂”,是城内训练和表演武术的学校,其东西两侧分别称为东场口和西场口。当时,东昌口是武罗路附近、首义广场以东、首义路口以西的地区。武昌作为湖南、广州两省的中心城市,清代有不少省厅。东昌口有个四川厅,旁边有个“赵衷听军庙”,纪念湘军阵亡将士。东场口的四川会馆和亭军的赵衷寺,最早由张之洞于1898年用作湖北农业学校的校舍。1904年,张之洞将由强子学校更名而来的方言学校迁至此处,而农业学校则迁至武胜郊外的保济寺另建。

1911年春,由于办学质量差,湖北财政危机严重,方言学校被裁撤停办。辛亥革命后,东场口校舍被辟为军营,后湖北巡抚李利用此校舍创办武昌军校。到了1913年,军校搬出去了,这里又成了诵经的地方。一所在近代武汉高等教育史上有地位的新机构——国立武昌师范学校就诞生在这里。

刘文祥说国立武昌师范学校的旗帜特别有趣。蓝旗上有一只白熊,名叫熊,是楚国的国君。白熊象征楚国,白熊身上的羽毛象征徒弟。蓝色象征着学生照耀着你,胜过蓝色。武昌师范学院此后改为国立武昌师范学院和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汉后,改编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7年底,武昌仲达大学被控制武汉的广西当局关闭。

武昌师范学院校旗。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学院决定在武昌创办一所新的高水平国立大学。在蔡元培的介入下,新大学在武昌原国立中山大学的基础上大幅升级,众多知名教授学者前来参与盛会。蔡元培亲自将新大学命名为“国立武汉大学”。蔡元培给“国立武汉大学”定了一个很高的标准,招了一批他认识的知名学者来任教。

中山大学武昌校区。

美国建筑师凯尔斯飞去考察“珞珈山”

国立武汉大学建校之初,校舍仍设在东昌口武昌中山大学原校区。面对这个从清末至今已经使用了几十年的狭窄破旧的校园,武汉大学早在建校之初就酝酿了建设新校区的想法。蔡元培写信给广西部领导李宗仁,要求拨款兴建新校舍。信的开头写道:“武汉大学筹委会委员李四光、周玉生,近日来谈武汉大学筹建新校舍的事。希望你赞助我,转达给我。”

根据档案记载,吴大新的校舍原位于武昌洪山下。武汉大学校长王世杰1929年11月11日的一次讲话,道出了后来的变化:“当时正巧金陵大学原林业部主任叶先生,受湖北省政府聘来改善农业事务。他考察了武昌东湖地区的农林情况后告诉大家,武昌东湖地区是最适宜的大学校址,其自然风光不仅国内学校有,国外大学也不多见,于是李老师等亲属前往考察。”

也就是说,李四光作为武汉大学的筹备委员,在提出武昌东湖地区是最合适的地点后,前往叶考察。选定当时称为珞珈山的东湖南岸后,学区就设计在珞珈山南麓,也就是今天面对武汉体育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的珞珈山南坡。

武大建校前,东湖南岸“落山”。

之后,李四光到上海邀请美国建筑师凯尔斯访问武汉,设计武大新校舍。关于这件事,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工程部绘图员沈仲卿在1982年3月有一段回忆:“初步谈了一下,味道还算融洽。然后花500块钱,包机从上海直飞武汉,低飞盘旋在山上空俯瞰整个校园。第二天看爬山,凯尔斯对罗家山的地理情况大为赞赏,提出了一个大致的想法:计划以罗家山北麓的狮子山为主要的学校建筑中心,每个山头上分别建各个系的教学楼。珞珈山南麓是居民区,西边的杨家湾是商业服务区。在陆军测量局绘制的地图上,沿着珞珈山南麓,东起郑国湖,西至茶港,划出了一条红线,圈定了新校区的范围。”

凯尔西访韩后,提出在珞珈山北麓新建校舍的建议,被武大接受。地图显示,当时查岗还有水。

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接受了凯尔斯的设计,将校舍由原来位于珞珈山南麓的建筑调整到珞珈山北麓,教师宿舍在南麓。

珞珈山南坡第一职工住宅区,因原是18栋欧式别墅,俗称“十八栋”。

沈的汉协盛建筑厂只建了武大的一期工程。

至于武大的建设,过去只知道施工单位是汉协胜建筑厂,老板是沈。尽管沈双目失明,他仍坚持按合同修建武大校舍。据刘文祥考证,汉协生建筑厂参与了武大一期工程的建设,1933年后的另一期工程由六合建筑公司承建,包括对武大影响较大的图书馆和行政楼。1949年前,武汉大学农学院最后一栋楼的建设始于抗战前,后因沦陷而停止,战后恢复。在动荡的局势下,学校为了节约成本,将原来与武大主楼一致的绿色琉璃瓦进行了修改,将屋顶换成了灰色的平瓦,非常简洁。

武大图书馆是武大建设的二期工程之一,位于狮子山山顶,是整个狮子山建筑群的中心建筑。它在平面上呈工字形,以八角形坐落在山顶上。它的建筑风格非常庄严宏伟。

有现场观众问,谁对武汉大学的建设贡献最大?刘文祥认为,武大的这个项目是集体智慧和集体努力的结晶,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努力。李四光、叶、凯尔斯等人对选址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设计上,包括凯尔斯、李金佩、史格思、苗恩照在内的设计团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蔡元培为武汉大学树立了高标准的起点,可谓顶级设计师。几位“教育部长”和武大校长也功不可没。在工程领域,汉协盛、六合、元瑞泰等施工厂高质量地完成了工程。所以,不能简单归结于一个人。

1949年前,农学院的最后一栋楼是武汉大学建的。照片由刘文祥提供

刘文祥特别强调:“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仍然是一个遥远的荒野。来这里的是武汉大学。组织者、设计者和建设者让这座荒山成为中国最美的校园,而不是相反。”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通讯员王丽)

[责任编辑:赵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应用市场“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酬。24小时举报热线:027-5922222。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来源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您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电子邮件地址:kin0207@126.com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134814.html
1
上一篇三表大学 大连三表大学
下一篇 元旦祝福语2019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