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近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审批结果,新增1641个专业,取消925个专业,新增21个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记者梳理后发现,今年江苏新增高校126所,取消专业38个。高校不断刷新专业布局调整“进度条”,透露了哪些新气象?
视情况而定,“数”和“智”成为高频词。
在今年新增的本科专业中,“数”和“智”绝对是高频词。全国有77所高校增设了数字经济专业,59所高校增设了人工智能专业,依次为智能制造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智能建筑、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
针对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高校纷纷采取措施,加快专业“新陈代谢”步伐。江苏新增备案专业113个,新增审批专业13个,其中江南大学新增备案专业最多,达到9个。
在江苏高校新增的113个备案专业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宿迁学院开设了数字经济专业。这不是数字经济专业第一次在我省落地。去年9月,南京大学迎来了数字经济专业的第一批新生,发挥自身在理论经济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优势,探索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模式。
业内人士指出,截至2021年底,江苏数字经济规模已超过5.1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数字经济也成为当年新增就业人数最多的领域。数字经济专业已经成为江苏高校的热门选择,而顺应形势变化,响应市场热切需求的正是高校。
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下,更多的专业寻求创新和变革,助力相关行业的转型。东南大学教务处主任尹表示,该校新型智能汽车项目面向行业实际情况。“传统的车辆工程专业往往更注重传统的汽车结构。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的成熟,单纯的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往往难以支撑,往往会出现‘学车辆工程不懂感性决策,学自动化不懂车辆’的怪现象,导致行业专业人才短缺。企业招到员工后,还需要花很多钱进行二次培训,培训后有人才流失的可能。”尹介绍,他们将帮助学生与企业、行业对接,让学生真正学到前沿、实用的知识,节省企业人才培养成本。
交叉融合,打造面向未来的专业出路
如果说高校新增的本科专业是“人人有我设计”的热门选择,那么一批新增的审批专业才是真正的新增专业。在江苏新批准的13个专业中,有6个新专业是江苏高校在全国首次设立,分别是东南大学的电气运输工程专业、未来机器人专业、南京审计大学的金融审计专业;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专业为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和无障碍管理;中国药科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的生物统计学专业被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记者注意到,新增的6个专业均面向未来,具有交叉学科背景。东南大学未来机器人专业是目录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新专业类别“交叉工程”下的专业。
尹说,以前一个专业往往局限于一个学院的建设,这也让这些专业自然而然地带上了自己的“一个学院的影子”以机器人工程专业为例,机械工程学院强调机械本体的设计,如传动方式、关节设计等。自动化研究所强调机器人控制系统,如传感。“但实际上,设计一个高自由度的机器人,不仅要强调本体设计,还要重视控制系统,两者缺一不可,这也要求设计者具备‘厚基础、宽口径’的知识储备。”尹表示,未来机器人专业的学生将依托东大2021年批准的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与机械工程等众多强势学科共同培养。今年9月第一期招生计划50-60人,实行小班教学。师资配置比例约为1:1。从大一开始,专业导师会带领和指导1-2名学生进行真实企业项目的研究。
交通的电气化包括航空空航天的各种推进系统,海运系统,铁路运输系统等。它涵盖的范围很广,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都非常重要。在推进国家“双碳”工作的过程中,电气化体制的创新,即电力体制的变革,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未来,发展完全电气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空天海地”先进交通系统,需要设计、研发、生产、运营的高层次人才。“因此,面对碳中和、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等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战略需求,我们创建了电运工程,这是一个深度融合电气工程、新能源、车辆、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网络安全等跨学科知识的新工科专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当前,我国金融业务正在向更加复杂的领域延伸,加强金融监管专业力量、防范金融风险迫在眉睫。”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审计专业负责人王家华教授告诉记者,“过去在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管理领域,招的都是金融专业人士或审计专业人士,既懂金融又懂审计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
财务审计专业不是把财务和审计专业的课程合在一起,而是要有一系列体现二者交叉复合的课程体系和实践项目。“我们与审计机构、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团队师生可以参与财务审计实践项目。我们希望依托项目和跨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成为财务审计的复合型人才。”王家华说。
信息无障碍工程师、无障碍产品评估员、无障碍环境认证员…在市场需求催生更多新职业的同时,高校也被要求填补人才培养的缺口。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管理学院院长杨说,中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6亿。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已经成为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建、交通等系统急需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人才。由于管理、建筑、计算机科学的专业融合,学校正在搭建产学研平台,引入更多办学资源,让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无障碍业务相关实践,培养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标准,真正掌握无障碍管理方法和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专门管理人才。
一个新专业的“诞生”需要广泛深入的研究,也需要教师和课程的充分准备。随着自闭症发病率的增加,自闭症儿童师资缺口大、人才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日益突出。除了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目前全国共有三所自闭症公办学校,苏州计划建设全省首家自闭症特殊学校。“自闭症学生在认知发展、社会交往、情绪和行为等领域有着独特的表现和教育需求。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需要整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强调学生的专业化和综合教育实践能力。\”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院长助理穆介绍,早在2019年,学院就在特殊教育专业下成立了围绕自闭症儿童教育的课程组进行\”试水\”;2022年5月,特殊教育专业正式成立自闭症教育方向,探索自闭症儿童师资培养。同时,2021年12月,学校还成立了自闭症教育研究中心,以期实现科研与教学的联动发展。”未来,更丰富、更深入的课程将为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提供更合适的专业教师。\”
突出特色,新专业只是开始。
有添加,也有取消。值得注意的是,撤销专业名单中还有一些热门专业。今年取消925个本科专业,27所高校取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其次是公共事业管理与市场营销专业。江苏高校取消的38个专业中,记者注意到有教育学、经济学、物联网工程等专业,大部分不符合学校的定位和特色。
近年来,我国本科专业分布每年调整近5%。目前,全国高校本科专业6.6万个,比2012年增加1.7万个,有近万个专业被撤并停办。新老专业交替是高等教育应对社会经济发展新趋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采访中,不少高教界人士提到了教育部等五部门近日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到2025年,高校将有20%左右的学科专业进行优化调整,调整的步伐前所未有。
王家华认为,过去我们划分学科和专业过于细致,学生的知识背景也比较单一。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复合型专业出现,专业创新只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第一步。在“新工科”和“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我们面临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堂教学的变革。
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随着相关行业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新专业出现,但这些专业不一定适合所有学校。记者注意到,虽然电子信息、计算机等相关专业非常热门,但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也是五年内撤销最多的专业。在一些高校,教师对学科融合领域并不熟悉,新专业也面临着“新瓶装旧酒”的尴尬。
尹承认,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和学生来说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首先需要在全校范围内筛选优质导师,与行业龙头企业一起挑选优质项目课题;其次,机器人专业的学生未来要研究什么样的机器人,需要学生‘脑洞大开’,自己去创造和探索。学生最终的考核结果也将是项目驱动的,项目的推广、管理、可行性将成为考核标准,而不是简单的以项目的成败来“论英雄”。我们希望学生勇敢地‘穿越圈子’,即使最终结果失败,也能帮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发展思维。\”
在“新陈代谢”的顶层设计下,不同的大学要明确定位,突出特色,释放活力。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李桂喜表示,学校的专业设置除了要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体现学校的鲜明特色,与人才培养的定位相一致。“不仅是新专业,我们所有的专业未来都会有‘特教+’的概念。我们将不断更新和完善专业布局,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杨品平谢
图片由视觉中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