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2023年全国高考(新高考)。
岩石圈物质循环
(2014北京高考真题)下图为某河谷段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谷()
A.①岩层的形成时代早于②岩层的形成时代。b .岩层②比岩层①更容易受到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的向斜谷。d为V型,适合修建水库。
2.洪水()
A.当水位上升时,河流运输减弱。b .水位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
C.当流量增加时,河流堆积将会加强。河流侵蚀会使河床变宽变深。
【答案】1.a2.d
【解析】1。岩层①位于岩层②下方,说明形成时间早,A正确;而岩层①受流水影响,侵蚀严重。岩层②从山谷出露时海岸线比较直,所以岩层①比岩层②更容易受到侵蚀。它是由断层形成的山谷;因为断层基础不牢,不适合修建水库,BCD是错误的。所以选a。
2.水位上升中期,泥沙较少,说明河流有较强的挟沙作用,A是错误的;水位下降时,泥沙较多,说明泥沙淤积,河流含沙量减少,B错误;流量增大,河流侵蚀增强,C错误;河流对河底和河岸的侵蚀使河床变宽加深,D正确。所以选d。
(2016浙江高考真题)和田玉分布在昆仑山。是大理石和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其中,产于山上原生矿的称为山料,产于河床中较圆的称为籽料。完成下列问题。
3.和田玉属于()
A.侵入岩b .沉积岩c .变质岩d .喷出岩
4.导致和田玉籽料圆度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接触变质作用
C.流水沉淀d .流水运输
【答案】3.c4.d
【解析】3。根据阅读材料,和田玉是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属于变质岩,c .侵入岩和喷出岩都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属于岩浆岩,不是玉石,A和D是错误的。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与岩浆活动无关。b是错的。所以选c。
4.产于河床的和田玉称为籽料。导致和田玉籽料圆度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流水不断侵蚀玉石,玉石呈圆形。变质岩是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发生在山上的原生矿石中,没有磨圆和断层。在山地、岩石或河流中,风蚀少,B错。流水的沉积使玉石堆积,无法圆润,C错。所以选d。
(2018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相应地完成下列问题。
5.A所在地形的地质结构是()
A.地垒地堑背斜向斜
6.根据成因分类,A处的岩石属于()
A.渗出岩b .侵入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
【答案】5.a6.b
【解析】5。从图中可以看出,A址左右两侧各有一条断层,A址地块上升,两侧地块下降,符合地垒的定义,所以选A。
6.根据传说,A处的岩石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选B。
(2020年北京高考)以南岭为例,要求考生识别相关地理要素的特征和差异,从而推断其他重要地理边界的突出作用。一个同学参加了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是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看图完成下列问题。
7.图中最有可能的化石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图中()
A.断层的形成晚于褶皱。A处的岩石是由变质作用形成的。
C.这座山峰是由背斜形成的。d . B中的煤层由于沉积作用而较厚。
【答案】7.c8.a
【解析】7。沉积岩含有化石。传说中①和④是花岗岩,②是安山岩,都是岩浆岩,不可能挖掘出化石,A、B、D都是错的。③是砂岩、沉积岩,可能发掘出化石,C是正确的。
8.结合图例可以看出,第二处岩层的弯曲是褶皱,褶皱的岩层都有断层,说明断层比褶皱形成的晚,A是正确的。图中A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没有变质,B是错的。图中地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和C断层。B煤层由于断层作用厚度大,D错误。所以选a。
看图完成下列问题。
9.图示区域的地质地貌演化顺序为()
A.a,B,C,D,D。
10.在图A中,最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9.d10.c
【解析】9。花岗岩是地下岩浆向上侵入,冷却凝固形成的。花岗岩上方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变质,形成变质岩。花岗岩形成于地下,而顶土花岗岩在地下,A、B、C、G花岗岩出露于地表,说明顶土先出现,ABC有误。由于地壳的抬升,花岗岩上方的变质岩受到外力的侵蚀,其厚度逐渐变薄。在某些区域,花岗岩暴露的表面受到外力的侵蚀,花岗岩的表面变得不平整。因此,数字B后面应该跟着数字C;图A中的断层使原来的花岗岩和变质岩破碎错位,相对下沉的部分沉积,形成松散堆积物。因此,地质地貌演化的正确顺序是丁A和D是正确的。所以选d。
10.根据以上问题的分析,图A中,①是花岗岩,最早形成;② ④晚于①花岗岩形成的变质岩;③断层的落石上形成了松散的沉积物,所以原始变质岩被第一条断层断裂形成② ④两块变质岩,其中④是落石,然后沉积在④上形成松散的沉积物,所以③,C是正确的,ABD最晚是错误的。所以选c。
(2021天津高考真题)下图为华北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阅读图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1.在地层由旧到新的时间顺序中,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①c .②③④d .①④③②
12.与西南地区同类岩层发育的岩溶地貌相比,A地地表岩溶地貌不太发育,这是由于A地()。
A.水热条件差b .岩石溶解度低
C.地表植被茂密d .地质结构复杂。
【答案】11.d12.a
【解析】11。这个问题主要考查构造图的解释。砂岩、页岩和石灰岩都是沉积岩。一般来说,越往下,沉积岩形成得越早。根据图中信息,①有一条断层,地层顶层为石灰岩,另一个中间石灰岩位于底层,所以应该是最古老的岩层;④地层的最上层是页岩,位于石灰岩之上,砂岩之下,所以④比③更新更老。②黄土地层位于最上层,应该是最晚的岩层。所以A,B,C是错的,D是对的。
12.此题主要考察自然地理环境完整性的表现。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流水侵蚀石灰岩形成的。看地图,我们看到这个地方位于华北某处,所以相对于西南地区,这个地方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低的原因极有可能是这个地方水热条件差,不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A是正确的;因为两地是相似的岩层,所以岩石的溶解度没有差别,B是错的;地表植被是否茂密对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影响不大,C错误;岩溶地貌的发育与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关系不大,D错误。所以选a。
13.(2011年重庆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和科学价值。图为云冈石窟所在区域。
(1)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和_ _ _ _ _ _ _ _石窟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石窟,其佛教文化从古印度传播,属于_ _ _ _ _ _ _ _。图标出来的旅游资源属于自然景观的是_ _ _ _ _ _ _ _。
(2)图中作为我国重要地形区分界线的山脉名称是_ _ _ _ _ _。云冈石窟所在地属于_ _ _ _ _ _气候带,全年气温为_ _ _ _ _。该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建在坚硬的砂岩石壁上,岩层近乎水平。历经多次地震,仍保存完好。试从岩性、构造、降水等方面分析石窟保存完好的原因。
(3)大同是我国传统的煤炭工业区。运煤到秦皇岛的铁路干线是_ _ _ _ _线。(限图中一条铁路编号)该地区大量使用煤炭产生的SO2可能对石窟造成破坏。从减少SO2排放保护石窟的角度出发,对该工业区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
【答案】(1)龙门迁徙至壶口瀑布
(2)太行山温带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①岩石坚硬,抗风化侵蚀能力强;(2)岩层稳定,抗地质灾害能力强;(3)降水少,水蚀弱。
(3)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②调整工业布局,搬迁污染企业,减少当地污染物排放;③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④开发新技术(清洁生产、清洁燃烧等技术);⑤废物再利用,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
【解析】(1)根据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中国古代有三大石窟: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文化扩散可分为迁移扩散、刺激扩散、等电位扩散和感染扩散。从材料来看,佛教文化从古印度的扩散应该属于迁徙扩散。图片中的景观,壶口瀑布属于自然景观,平遥古城和云冈石窟属于人文景观。
(2)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太行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包括地形二级与三级的分界线,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云冈石窟所在的山西省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年变幅大。题目中提到岩层紧贴水平坚硬的砂岩石壁,历经多次地震仍保存完好,证明其具有较强的抵御外界侵蚀和地质灾害的能力。石窟地处黄土高原,总降水量少,水蚀弱。
(3)图中铁路线指向东方,秦皇岛位于沿海,应该是大秦线;从保护石窟的角度,提出了该工业区的综合整治措施:①可从产业结构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②从污染企业搬迁入手,调整产业布局,搬迁污染企业,减少当地污染物排放;③在能源类型上,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④开发能源利用效率的新技术(清洁生产、清洁燃烧等技术);⑤技术分析,废物再利用,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
新西兰位于板块交界处,其南岛西海岸有著名的地质景观“煎饼岩”。它是由坚硬的石灰岩和柔软的砂岩堆积成数百个多层区域而成,沿悬崖和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煎饼,故名。左下图为“煎饼岩”景观图,右下图为新西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预测新西兰所在板块边界的类型以及两侧板块的移动方向()
A.生长边界b的东北和西南。生长边界的西北和东南
C.灭绝边界的东北部和西南部
2.“煎饼岩”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沉积-地壳抬升-外部侵蚀b .岩浆作用-地壳抬升-沉积
C.岩浆活动-沉积-外部侵蚀d .内部隆起-外部侵蚀-沉积
【答案】1.d2.a
【解析】1。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新西兰处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带,属于灭绝边界。从图中新西兰南岛的山脉走向可以判断板块碰撞挤压方向为西北和东南。d是正确的,不包括ABC。所以选d。
2.资料上说,“煎饼岩”是由坚硬的石灰岩和柔软的砂岩堆积而成。其形成的地质过程是沉积形成坚硬的石灰岩和柔软的砂岩,然后由于板块挤压使地壳隆起,沉积岩浮出地表,在地表受到外力的侵蚀,形成图形景观。综上,A是正确的,排除BCD。所以选a。
峰林景观在湖南分布广泛,峰林的数量和类型(碳酸盐峰林、应时砂岩峰林、丹霞峰林等。)都是全国最高的。穿洞是指地下河和地下廊道两端抬升出地下水位或大部分已出地下水位的开阔透光地貌。湖南各地都可以看到打洞。下图是张家界慈利县穿心寨的双孔景观。相应地完成下列问题。
3.与湖南峰林类型多样性密切相关的是()
A.气候炎热潮湿。沉积岩分布广泛
C.地壳隆起d .沉积岩有很多种类型
4.湘西北“穿洞”的平均海拔高于湘中其他地区,说明湘西北()
A.通孔形成时间较早,地壳抬升幅度较小。b .通孔形成时间较早,地壳抬升幅度较大。
C.该洞形成时间较晚,地壳抬升幅度较小。d .该洞形成时间较晚,地壳抬升幅度较大。
【答案】3.d4.b
【解析】3。根据材料,湖南的峰林类型有碳酸盐峰林、应时砂岩峰林和丹霞峰林,居全国之首,而构成丹霞地貌的碳酸盐岩、应时砂岩和红砂岩、砾岩都属于沉积岩,沉积岩类型的多样性从根本上造就了峰林类型的多样性,D是正确的;湿热的气候、地壳隆起和广泛分布的沉积岩是峰林形成的条件,而不是其各种类型的成因,ABC是错误的。所以选d。
4.材料上说,穿洞是指提离地下水位或大部分已提离地下水位的地下河和地下廊道。它们形成越早,地壳抬升越大,平均海拔越高,B是正确的。如果穿洞时间早,地壳抬升幅度小,则穿洞高度低,A是错误的;该洞形成时间较晚,地壳抬升较小,故该洞标高较低,C有误;如果洞的形成时间较晚,地壳抬升较大,则洞的标高较低,D是错误的。所以选b。
下图显示了一个地区的地质概况。看图完成下列问题。
5.该区经历的地质作用可能是()
沉积成岩作用-挤压褶皱-隆起侵蚀-岩石破裂
沉积成岩作用-隆起侵蚀-挤压褶皱-沉降堆积
沉积成岩作用-岩石断裂-岩浆活动-挤压褶皱
沉积成岩作用-隆起侵蚀-沉降堆积-挤压褶皱
6.图中()
A.ⅴ层属于变质岩,B. ⅵ是岩浆喷发形成的。
C.h为平行不整合面,D.G易富集油气。
【答案】5.d6.c
【解析】5。根据图面分析,ⅰ、ⅱ、ⅲ、ⅳ、ⅴ为沉积岩,ⅰ、ⅱ地层之间形成平行不整合接触面,说明ⅴ、ⅳ、ⅲ、ⅱ地层最早沉积在该区;此后,地壳抬升,ⅱ层顶部被侵蚀。之后地壳下沉沉积形成I层;之后受到东北-西南方向的水平挤压,形成褶皱;然后是岩石断裂;最后,岩浆侵入,形成ⅵ岩。所以选d。
6.结合以上分析,ⅴ层位于ⅴ层之下,与ⅴ层平行,属于沉积岩,A错误;ⅵ是侵入岩浆岩,没有从地表喷出形成火山或熔岩高原,B错误;H处新老地层平行但不连续,说明是平行不整合,C是正确的;g是断层构造,不利于油气富集,D是错误的。所以选c。
张掖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因“张果怀抱关西域”而得名。那里的地貌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具有交错层理、陡峭岩壁、垂直节理和色彩丰富的特点。相应地完成下列问题。
7.那里的岩石类型主要有()
A.变质岩b .岩浆岩c .沉积岩d .喷出岩
8.形成张掖地貌陡壁的主要外力是()
A.流水侵蚀b .冰川堆积c .风蚀d .岩浆活动
【答案】7.c8.a
【解析】7。根据材料“那里的地貌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具有交错层理、岩壁陡峭、节理垂直、色彩丰富”可知,岩石具有层理结构,应为沉积岩,C是正确的,不包括ABD。所以选c。
8.张掖地貌四壁陡峭的主要外力是地质时期有大量降水和河流发育,该地区流水向下侵蚀。a是正确的,风蚀一般会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丫蛋地貌等风蚀地貌,而不是形成陡峭的四壁。c是错的。地貌的四壁陡峭,大多是外部侵蚀的结果。冰川堆积往往形成冰碛地貌,与题意不符,B错误。结合以上分析,该地区为沉积岩,地貌陡峭与外力有关,与岩浆活动关系不大,D错误。所以选a。
伟晶岩是由巨型矿物组成的浅色结晶岩,是富含挥发分的硅酸盐残余浆体侵入火成岩或围岩裂隙中缓慢结晶而成。根据矿物组合,伟晶岩可分为花岗岩伟晶岩、霞石正长岩伟晶岩和辉长岩伟晶岩。花岗伟晶岩是伟晶岩中最常见的一种,富含锂、镀等稀有元素。下图显示了中国东秦岭花岗岩和伟晶岩的形成时代。相应地完成下列问题。
9.推测东秦岭地区的花岗伟晶岩可能分布于()。
A.地壳表面的顶部b .更深的地壳c .下地幔的顶部d .陨石坑的
10.5亿~ 4.25亿年前,东秦岭地区地壳板块的碰撞和俯冲有利于()。
a、缩小海陆差异,抑制季风环流的形成B、发展地表河流,形成各种河流地貌。
C.形成各种沉积岩,为植物生长奠定基础。d .发展各种岩浆岩,促进地壳的发展和成熟。
【答案】9.b10.d
【解析】9。读图结合文字资料可知,花岗伟晶岩属于侵入岩浆岩,是“富含挥发分的硅酸盐残余浆体侵入火成岩或围岩裂隙中缓慢结晶而成”。由于残浆侵入,花岗伟晶岩形成位置较低,多分布在地下软流圈以上的地壳深部。b是正确的,C是错误的;地壳表层顶部和火山口周边不是侵入岩浆岩的形成环境,因此排除AD。这个问题选b。
10.季风环流的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有关。5亿年至4.25亿年前东秦岭地区地壳板块的多次碰撞和俯冲对海陆热力差异影响不大,A是错误的;读图可以看出,东秦岭的地壳在5亿年至4.25亿年前经历了多次碰撞和俯冲,形成了大面积的花岗岩,说明东秦岭经历了长期频繁的岩浆作用。这个阶段主要是内力,BC全是外力,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BC;岩浆不断侵入,冷凝发展形成各种坚硬的花岗岩,面积不断扩大,陆地面积也在变化,有利于促进地壳进一步发展成熟,D是正确的。所以选d。
11.华山,位于陕西省,被誉为“天下第一山”。山势险峻,构成其山势的岩石的特点是()
A.有明显的层理结构b .矿物晶体颗粒很细。
C.矿物晶体颗粒粗糙。d .岩性致密,有片状构造。
【答案】c
【解析】花山的岩石属于岩浆岩中的花岗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一个错误。极细的矿物晶体颗粒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B错误。花岗岩的特点是矿物晶体颗粒粗大,C是正确的。岩性致密,变质岩具片状构造,三维误差。所以选c。
12.阅读图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坛岛是福建省最大的岛屿(见图1),地质历史上有多次火山活动。东北向风海岸有一个相对高度30米的大沙丘,当地人称之为大沙山(图2为大沙山地质剖面图)。植物在大沙山上无法生长,只覆盖着一些混有黑色碎石的沙子。研究表明,大沙山是在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形成的,主要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大沙山虽然离村子很近,但沙丘不动,形成了“沙不袭村”的特殊现象。岛上的传统民居“石厝”(如图3)低矮,窗户很小。它以石屋为主,多为花岗岩,屋顶的每一片瓦都是用石头压下来的。这些独特的石屋被称为居住文化的“活化石”。
(1)分析大沙山“沙不攻村”的原因。
(2)说明当地传统民居“石厝”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
(3)判断大沙山风成沙层、海崖和冲积层的形成顺序,并解释其形成过程。
【答案】(1)村落位于沙丘的西北和东南方向,与沙丘相隔河流;由于地形阻隔,该村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弱;冲积层中的砂石颗粒较大,不易起砂;在雨季,河水对运送扩散到山谷中的沙子有很大的影响。
(2)海坛岛多岩石,可就地取材,建材丰富,成本低;花岗岩质地坚硬,建造房屋可以抵御风灾和海水侵蚀;低矮的建筑,小窗户,有利于抵御台风等恶劣天气的侵袭。
(3)形成顺序为:冲积层、海崖、风积沙层。形成过程:军山山坡流水携带的砂石堆积在山脚形成冲积层;海平面上升,海岸附近的冲积层被海浪侵蚀,形成海崖;随着海平面下降,东北风携带海滩和河滩下游的泥沙与海崖相遇停止堆积,形成风成沙层。
【解析】(1)从沙尘暴活动来看,沙子没有袭击村庄,说明沙丘不适合沙子移动,或者移动方向与村庄不在一个方向。根据地图,这个村庄位于沙丘的西北和东南方向。由于地形阻隔,该村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弱,东北沿海迎风。当地盛行东北风,南方被君山阻挡,沙丘难以扩散。村庄和沙丘之间有两条河流,河水对雨季扩散到山谷中的沙子有很强的侵蚀作用;覆土砂中混有黑色砾石,冲积砂和砾石颗粒较大,因此不易起砂。
(2)从材料上看,传统民居的特点是低矮的建筑,窗户很小,以石屋为主,而且多为花岗岩,屋顶的每一片瓦都是用石头压住的。海坛岛多岩石,建筑可以就地取材,原料丰富,成本低。海坛岛当地风力强,多风天气,海浪侵蚀严重,花岗岩质地坚硬,建筑能抵抗风灾和海水侵蚀。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夏秋季台风多,房屋低矮,窗户小,有利于抵御台风等恶劣天气的侵袭。
(3)从图中可以看出,海崖的断层面是在冲积层的基础上形成的,风积沙层在海崖之下,所以顺序是:冲积层、海崖、风积沙层。形成过程:军山山坡流水携带的砂石堆积在山脚形成冲积层;海平面上升,海岸附近的冲积层被海浪侵蚀,形成海崖;随着海平面下降,东北风携带海滩和河滩下游的泥沙与海崖相遇停止堆积,形成风成沙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