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三大改造的失误 三大改造在什么时候完成

一、1958年错误的社会历史背景(续) 2.1958年,很多人都在讨论什么时候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一、1958年错误的社会历史背景(续)

2.1958年,很多人都在讨论什么时候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1958年,我上小学二年级。有同学告诉我,已经发文了,我们很快就要实行共产主义制度了。

这位同学大概是从一个成年人那里听到这个传言的,因为那时候很多成年人都在讨论什么时候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很多人觉得很简单:只要一发文,全国都跟着发。

(1)1958年,许多干部有先发制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思想。

众所周知,早在1922年召开的中国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就决定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继续革命,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在马克思去世之前,只是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才出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而这个“过渡阶段”必然承载着资本主义的传统和痕迹。但是,马克思没有说这个“过渡阶段”持续了多久。

列宁领导的苏联十月革命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界肯定了马克思所说的“过渡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也肯定了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但是,这个社会主义社会能维持多久,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什么条件,谁也说不清楚。

1958年,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运行了41年。据说当时在一个公开场合,一位女记者问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苏联什么时候可以实行共产主义制度?赫鲁晓夫回答:当每个苏联家庭每天的餐桌上都有一盘土豆烤牛肉的时候,共产主义制度就可以实行了。

无独有偶,1958年,浙江省一位主要领导说共产主义是“大米和猪肉”。这后来被省委内部的人用时期的大字报揭发出来。

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持续了28年,打了很多年仗,牺牲了无数先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接下来,是时候进行中国革命的第二步,即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革命了。

众所周知,1957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从理论上讲,两者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但我们很容易就跨越了这条鸿沟。没有战争,没有死亡,连一五期间如火如荼的国家建设也没有耽误。这场“革命”是在敲锣打鼓、放鞭炮的气氛中完成的。我在《20世纪50年代城市居民生活片段回忆(三)》中写道:那些年,我爷爷的店铺前的街道上,每三天就有向市政府、区政府报喜的队伍经过,有的报了XX厂实行公私合营的喜讯,有的报了XXX手工业合作协会成立的喜讯,有的报了XX商业合作连锁店成立的喜讯。

既然从新民主主义制度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如此容易,那么从社会主义制度过渡到共产主义制度还困难吗?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制度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两者的区别是,社会主义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共产主义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两者只有一字之差。只有一步之遥吗?

其实当时绝大多数干部真的不怕“按需分配”。因为在1958年,离“供给制”废除只有两三年的时间。“供给制”是我们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在革命战争年代和解放初期实行的一种分配制度,本质上是一种“战时共产主义制度”。在“供应制”下,所有被扣押的货物都将归还给公众。从最高领导人到最底层的士兵和工作人员,除了必要的个人物品,基本没有私人财产。日常生活所需各方面由后勤供应部提出。根据筹集到的物资量,原则上按每个人的需求来分配。所以,当时的绝大多数干部对立即“过渡”到共产主义是没有抵抗力的,大不了回到“供应制”。而且据宣传,共产主义物质产品极其丰富,绝对比革命战争年代的“供应制”强100倍。

当时刚解放的底层人民,大多不抵制立即过渡到共产主义。以我父母为例。那时候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私有财产,只有两只手和只会干活的技能。如果社会实行“人人都有工作,人人都有饭吃,人人都有衣服穿,没有人剥削人,没有人压迫人”,那对我的父母和当时老一辈无产者来说都是非常理想的生活,更何况这种生活可能会越来越好。

所以在1958年,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热情越来越高的时候,很多干部有点头脑发热,头脑发晕,产生了在苏联之前率先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想法。

1958年11月在武昌召开的扩大会议上,毛讲话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向共产主义过渡。鉴于当时许多干部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倾向,联系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率先进行了自我反思。他指出:苏联在准备向共产主义过渡时非常谨慎。这么多年过去了,它想转型,却不说转型,说是准备条件。我们中国人,包括我在内,大概都是不怕死的。仅仅过了九年,我变得雄心勃勃。中国人这么多?没有人知道整个中国要多久才能进入共产主义,也很难想象。乡科级以上干部有几十万,不是一百万,就是为了快速过渡,越快越好,赶在苏联前面。我们现在穷,5亿多农民人均年收入不到80元。我们穷得要命吗?我们现在太夸张了。我认为这是不真实的,没有反映客观现实。苏联在1938年宣布完成社会主义,现在又提出了12年后进入共产主义的条件。所以要谨慎。(以上引自成都党史网“权威历史——武昌会议”,内容来源:党史文献研究院)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毛第一个提出“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的论断。这是他在60年代初总结1958年教训后提出的。此论断一出,现阶段一切实现共产主义的企图都被打消了。

2.1958年,整个社会弥漫着向往共产主义社会的气氛。

当时看了一本小说,名字叫《东风共产公社游记》。出版于1958年。

小说开头显示故事发生在1973年,也就是小说出版15年后。因此,这部小说可以称为“社会幻想小说”。小说中幻想,到1973年,中国已经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写一个叫“小明”的孩子去看望他在东风共产公社工作的母亲,陪同他的是一个小女孩和一个聪明博学的爷爷。

通过小明和他的同事们在共产主义公社的所见所闻,他们描述了共产主义社会高度发达的科学、生产、文化和体育,以及人们过着幸福的共产主义生活。这位聪明的老人扮演了解释他一路上看到的各种新事物的角色。在这部小说中,小明的母亲和其他长辈还向小明和其他孩子“回忆”了他们在1958年辛勤劳动和无私劳动的故事。

当时有很多科幻小说,比如《被切掉鼻子的大象》、《海洋牧场》、《沿海甘蔗林》、《聚合物时代》等等。这些科幻小说往往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背景,想象在共产主义制度下,人类科技高度发达,人们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

《被割掉鼻子的大象》讲的是一群孩子听说农场来了一群大象,跑去参观。但是他们惊讶地发现没有一头大象有长长的鼻子。他们认为饲养员叔叔残忍地割掉了大象的鼻子。后来饲养员叔叔解释说不是大象,是猪。孩子们又大吃一惊。为什么猪可以养得和大象一样大?又有科学家出来解释,动物的大脑下面有个东西叫脑垂体,是脑垂体分泌的激素,控制着动物身体的发育和生长。通过刺激和改造猪的脑垂体,科学家可以大大增加这种激素的分泌,让猪长得和大象一样大。

《海洋牧场》讲的是一群孩子在浩瀚的海洋中参观一个海洋牧场,那里饲养着成千上万的鲸鱼。牧民叔叔开着直升机去放牧鲸鱼,就像牧民骑着马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样。海洋牧场的管理员告诉孩子们,地球表面只有30%是陆地,70%是海洋。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海洋成了人类的共同财富。与此同时,科学家们解决了鲸鱼驯化和大量繁殖的问题。人类可以建立许多牧场,在无边无际的海洋中放牧鲸鱼和各种海洋生物。一头鲸鱼重达几十吨或几百吨,人类再也不用担心食物短缺了。小说的最后,海洋牧场的食堂还让孩子们品尝到各种鲸鱼肉做成的美味菜肴。

在未来社会,科学家破解了植物叶绿素之谜,成功研制出具有叶绿素功能的人造小颗粒。他们开发了一种巨大的蘑菇状装置,其伞状表面覆盖着具有叶绿素功能的人造小颗粒。白天,大量蘑菇状的装置会自动飞到工厂的集中区域,吸收工厂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碳,与装置中储存的水结合,在阳光的照射下,具有叶绿素功能的人造小颗粒会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为人类提供食物。因为这种蘑菇状装置的光合能力比植物的叶绿素能力强100倍和1000倍,所以未来社会人类生产食物的能力将大大增强。

1958年,城市和农村的房屋和庭院的墙上贴满了关于共产主义美好生活的漫画。这些漫画充满了浪漫的想象。例如,想象一下,在共产主义社会,玉米可以长得像小山一样大,南瓜可以长得像房子一样大。人们可以挖出像房子一样大的南瓜,安装门窗,住在里面,在南瓜顶上做广播练习。还有开飞船上天拜访嫦娥和太上老君的画面。

1958年,画家邵宇、叶浅亍、吴作人、蒋兆和(自右至左),在河北省怀来县花园乡的南水泉村为农民作壁画。1958年,画家、叶千山、吴作人、蒋(从右至左)在河北怀来县花园乡南水泉村为农民作壁画。

当时的《杭州日报》经常用一整版刊登描绘共产主义美好生活的漫画。有一次,我在这类漫画的一角看到这样一个画面:一辆卡车驶出一家工厂的大门,司机从驾驶室探出头来问候工厂。车后的车厢里有一个大药瓶,药瓶上写着“不饿丸”的字样。漫画的这一部分给我的印象很深,至今记忆犹新。原因是我看了很惊讶:共产主义社会还有人吃“不饿丸”吗?

正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充满了这样的氛围,所以当时的农村出现“共产主义作风”、“浮夸作风”、“白吃白喝”等错误也就不足为奇了。

(未完待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136084.html
1
上一篇春节放假通知2021模板 春节放假通知范文简短
下一篇 mba名师辅导 mba辅导网校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