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多年,实践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没有中国的今天。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路线”在当代中国的根本体现是中

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多年,实践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没有中国的今天。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路线”在当代中国的根本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路线”,是我们今天坚定理论自信、实现“四个自信”的坚实基础。

立足于时代和实践的中国理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行得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只有这个理论,而不是其他任何理论,才能科学回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关于实践和时代的问题,才能廓清困扰和制约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才能指引中国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的胜利。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严格基于文本解读和理论演绎,而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中,在深刻回答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中,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中形成和发展的。

在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等一系列重大课题,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和深刻的理论创新,形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就是站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特色、富有时代气息的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指引下,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正确的、有效的。

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坚持就是发展。

事实上,一旦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发展成为一种理论并传遍全世界,就提出了如何正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很好地回答和解决了这一问题,形成了清晰的认识,确立了基本原则,即一要坚持,二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统一起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本身,使理论彰显时代特征,显示出超越时代的穿透力。

坚持和发展二重奏,坚持是第一位的。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祖宗”,“祖宗不能丢”。称之为“真正的经典”:“马克思主义是人的“真正的经典”。不好好学习“真经”,总想着“向西方学习”,会耽误大事的!”坚持不是固执或僵化。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坚持就是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阐释和引领时代,不断从当代中国生动丰富的实践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作出新的概括、获得新的认识、形成新的成果;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中国正在做的事情,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为解决新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以宽广的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正气凛然,改革创新,既超越自我,又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我;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鼓舞人心的战略目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战略目标体系是明确的,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近期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期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复兴中国梦,远期目标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战略目标体系是明确的,包括小目标、中目标和大目标。小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复兴中国梦,大目标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下一个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一个赶超目标的问题,就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其内容不仅涉及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的现代化,还包括制度、社会、价值、观念、能力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不是基本实现现代化,而是实现高层次、高水平的现代化,实现了就意味着中国成为了真正的发达国家。

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梦都是立足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阶段性目标,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追求的人类社会终极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追求民族国家目标的同时,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最高目标和崇高理想。这个相对完整的目标体系具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它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无疑具有启发性。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如果要问哪个概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出现频率最高、最具标志性、最广为人知,很多人无疑会选择“改革”。改革被视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举措,是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是一场革命,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一个简单的定义,恐怕还有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实际上是厘清革命与改革的关系,强调改革对革命事业的继承,赋予改革本身合法性、合理性、正当性。改革不是脱离革命,而是对革命事业的重新规划。它让忠于革命事业的人不至于失去目标,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用在改革上。

中国的改革实际上是政治革命之后的社会革命,是实现全面的社会变革,实现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型。这个变化的出发点是发展生产力,但发展生产力只是一个方面,虽然是最根本的一个。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很难说改革是一场革命。要在改革中发展和解放生产力,就必须破除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让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释放生产力发展的空空间。

改革能够上升到革命的层面,说明改革不仅仅是某一因素或某一方面的变化,而是全方位的变化,是社会结构所有要素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变化,意味着经济生活、政治环境、文化模式、社会秩序和人们观念、思维方式、心理习惯的深刻变化。改革是一场革命,强调改革的彻底性、艰巨性、综合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只有全方位的改变,才能配得上革命这个词。

与时俱进推进发展理念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立足中国国情,更加强调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仍然是当代中国的第一要务\”,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再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的改革取得这么大的进步,肯定和我们对发展理念的继承和创新,把发展提高到这么高的水平有很大关系。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时,认识和运用好经济建设规律是极其重要的。党的十以来,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发展全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充分证明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成功驾驭中国经济发展全局,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这一重要思想深刻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趋势和挑战,对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理论创新和概括,坚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各种关系和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上升到一个全新境界,为全党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提供了科学指导。

新发展理念之所以新,首先是因为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理念,直指我国发展新阶段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新发展理念还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了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

全面规划国家治理战略

国家治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法充分研究的课题,但它必然是长期执政的中国人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如何有效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制度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但刚性制度要落实在执政主体的能力水平、价值观念、道德修养的提升上。没有道德、修养、理想、信念和精神境界的塑造,没有执政者自身的现代化,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不仅注重制度,也同样注重执政者的能力、素养和价值观。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但不代表体系完善,治理能力强。国家治理的制度好,要落实为治理能力强。再完善的制度,如果不能转化为能力和效力,制度的好坏就得另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将治理能力作为治理现代化的一个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体现了更加务实的态度,努力将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以保证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劳永逸。把坚定制度自信与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处理好制度稳定与制度改革的关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开放发展

为什么今天的中国能够引领当今世界的开放发展,在国际舞台上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因为中国遵循了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到自己必须站在全球化的大潮上,也因为中国善于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能够对世界发展趋势做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代表了中国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和追求。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追求,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美好社会与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凝聚。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一个理念、一个倡议、一个概念,也是一种实践。“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一带一路”建设是其理念载体、落地举措和现实路基。“一带一路”的建设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一个政治命题和追求目标,也是人类社会的客观历史进程和发展方向。

从严治党,建设坚强领导力量。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领导。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国,就没有中国今天取得的成就。无论是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国家治理、民族复兴,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离不开中国的领导,这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中国能做到?他怎么能做到呢?这源于其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源于其作为一项伟大工程对从严治党规律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据环境和党自身的变化,为新的伟大工程贡献了智慧,回答了如何加强党的领导、如何建设一个强大政党的问题。

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对新形势下党建和治国理政规律的战略思考和远见卓识。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是一个自我调整和优化的过程。源于“全党必须警醒”的紧迫感,源于“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清醒认识。这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作为执政党的自我革命。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回应人民期待,增强人民对党的政治信任,确保中国始终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

(作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136423.html
1
上一篇可行性分析报告格式
下一篇 一本与二本的区别 一本比二本好在哪里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