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做墨鱼面需要特别注意这些细节。”“我想给爸爸做一碗云吞面,因为他平时工作,照顾我太辛苦了。”…在盐田区外国语小学东河分校(以下简称“盐外东河分校”)五年级的劳动课“制作墨鱼面”上,有同学在学习和亲身体验制作墨鱼面后,做出了上述反思和分享。
近日,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教科院”)主办的2023年第三届深圳市劳动项目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该校举行。来自深圳各学校的劳模老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劳模项目的开发、设计和教学实施。
劳动课“做墨鱼面”
自2023年4月教育部发布课程改革方案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来,劳动课程成为一门单独的必修课。劳动项目作为落实劳动课程内容和教育价值的载体,体现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宣传学生“做中学”和“做中学”的重要性,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劳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关键。为进一步推动深圳市中小学劳动课程的高质量发展,深圳市教科院积极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精神,深入开展劳动项目开发与实施研讨会。
2023年深圳市第三届劳务项目教学观摩研讨会合影
深圳教育学院德国体育艺术中心主任黄洪武出席活动并致辞。他指出,劳动教育是培养人的品格、美德和能力的学科,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意义重大,劳动教育课程也是如此。
黄宏武
“劳动项目是劳动教育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载体。”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学科研究员韩庆表示,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将加大对劳动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期待深圳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
韩庆
不仅教学生劳动技能
而且还把劳动教育的内涵根植于心中。
“做墨鱼面之前要洗手,戴口罩。”“当我在操作中发现面条重叠时,面条很容易粘在一起。如果我撒些面粉,这种情况就会避免。”“我觉得旁边的同学削面很均匀,所以我想向她学习。”“我最想给我妈做一碗热腾腾的长沙汤面,感谢她养育了我。”
劳动课“做墨鱼面”
在“制作手工墨鱼面”的劳动课上,由劳动老师王旭带领的岩外东河分校六年级学生和家长的导师们兴致勃勃地学习如何制作墨鱼面这种具有盐田山海特色的美食。整堂课以“怎么做”、“我要做”、“为了谁”为主线。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做面条的方法,还把劳动教育的深刻内涵根植在心里。劳动课“做墨鱼面”
以上课程设计的意义是什么?
延外东河分校教师石伟伟介绍,学校按照《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资源,以劳动项目为载体,以项目学习为路径,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实践、出汗,锻炼和锤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素质。
学生自愿介绍中英街。
“盐田区位于大鹏湾畔,当地居民会在面条中加入墨鱼汁,制作手工墨鱼面。所以我们劳动课结合地域特色,传承地域饮食文化,带领学生学习制作手工墨鱼面。”史薇薇说,课程中的学生经历了手擀、折叠、切片的步骤,为课后在家乡制作美味面条的劳动实践做了铺垫。老师们还鼓励学生课后在家乡制作美味的面条,提高劳动技能,激发他们对家乡饮食文化的探索,传承中华饮食文化。
在课程操作中,发挥盐田区项目学习的丰富内涵,劳动项目实施方式多样化。通过“确认项目、明确任务、示范讲解、实际操作、展示交流、评价反思、榜样激励”的过程进行学习,让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更深。
构建特色劳动课程
提高学生劳动素质
“你知道中英街这个警铃的含义吗?请按照我的解释,仔细观看……”
学生自愿介绍中英街。
当天,燕外东河分校的小学生们充当志愿者,围绕中英街社区资源中的界碑、古树、警世钟、中英街历史博物馆等为参与的老师们进行了口若悬河的讲解。
走进学校校园,版画社的同学们还带领参与的老师们体验版画,展示他们制作传统工艺品的技艺。
同学们展现了娴熟的讲解技巧、自信大方的精神面貌和义务工作的精神面貌,深深感染了来宾,赢得了来宾们的高度评价。
上述做法也体现了延外东河分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以及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鲜明特色。
据岩外东河分校副校长林介绍,学校以实践为主线,围绕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整合“家-校-社”三大资源,建设劳动课程,提升学生核心劳动素养。
学校坚持每周开设一节劳动课,同时通过项目式学习促进劳动项目的落地。例如,以非物质项目“沙头角探鱼灯舞”为例,在认识鱼灯、探鱼灯、制作鱼灯、舞鱼灯、创作鱼灯绘本的过程中,既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有编程机械臂舞鱼灯的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巧妙地实现了各任务组、各学科的融合。
学校还积极推广劳动文化,结合学校自理、自律、自主的“三自”德育目标,在校园和家庭开展常态化的“自主”劳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能力。服务劳动也是因地制宜,巧妙设置活动。比如,学生参加“中英街上的雷锋爱心志愿者队”,在中英街口做志愿者,参加“小讲解员”活动,在中英街和博物馆为游客讲解中英街的文化历史,为游客解惑解惑;此外,通过实施多元评价,鼓励学生热爱和崇尚劳动。
“劳动项目是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重要载体”
深圳将加强劳动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劳动教育通向美好幸福的生活,指向孩子的全面发展。劳动项目是劳动教育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载体,核心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作为单独开设的新学科,学校要克服教学资源不足的现状,发挥教育智慧,实施、发展、创新。”韩庆认为。
“要上好劳动课,劳动老师是关键。”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桂娟高度重视新时期的劳动教育工作。在她的指导下,深圳市劳动教育学科教研活动和劳动教师培训工作蓬勃开展。据介绍,为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提高全市劳教所教师的学科教学质量和课程开发能力,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于4月7日至8日对54名小学劳教所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并将继续加大对劳教所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指导力度,努力解决目前深圳市劳教所专职教师不足的问题。
劳动课“做墨鱼面”
韩庆对以岩外东河分校为代表的盐田区注重劳动习惯的培养和规范表示赞赏。结合看课的经历,分享了自己对劳动教育课程的看法。
她说,劳动课要体现问题导向和劳动场景的真实性,课堂要有情绪。学生是课堂的操作者和实践者,教师是启蒙者、指导者和照顾者。这种教室既愉快又高效。同时,课堂不仅要注重劳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劳动价值的引导。
劳动课“做墨鱼面”
在韩庆看来,在劳动课程的开发中,要注意地方特色和课程资源的整合。同时也要注重开放性,向其他课程整合延伸,向课外、校外活动等有效实践拓展延伸。
劳动教师、盐田教科院研究员姚一峰分享了《项目学习推进劳动教育的盐田实践》。他认为,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开展劳动项目教学,关键是设计真实的、有意义的项目,跨学科的融合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具体实施要体现劳动课程的特点,科学的评价会使项目学习更加人性化。龙岗区劳动调研员蒋立江、宝安区劳动调研员魏也对一天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点评。
[记者]孙颖
图片来自燕外东河校区。
【作者】孙颖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