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山东省菏泽艺术学校建校35年来,为社会特别是菏泽培养了近万名地方文化艺术人才。学校毕业生分布在地方各级艺术单位,成为建设文化名城和文化强市、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地方戏曲专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被许多剧团誉为“青年戏曲演员培养基地”。
菏泽,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山东省著名的“戏巢”。除山东梆子外,还有黑仔戏、大平调、枣梆子等八个国家级非遗剧种。在山东专业剧团的地方戏中,菏泽戏的数量占了一半以上。近年来,在国家关于戏曲传承发展的政策支持下,菏泽艺术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刘超带领65名教职工、700多名学生,凭着坚持和执着,他在极其艰苦的办学环境下,走上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说起办学情况,菏泽艺术学校一度陷入低谷,建筑面积7400平方米,因危房拆迁面积4000平方米。学校原有的基础条件远远不能满足师生的工作和学习要求。学校比较好的宿舍都是学生用的,教职工只能住在每到雨雪天就漏雨的宿舍。菏泽艺校的情况就是这句话的写照,“不点寒气,梅花香自来。”学校的师生们忍受着寒暑的考验,努力学习,刻苦练习,成绩令人惊叹。学校培养的学生多才多艺。他们不仅学习中国传统戏曲的唱腔和演奏,还系统地学习声乐和舞蹈,使他们能够表演、唱歌和跳舞。他们在省市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山东省周边地区影响很大,拓宽了学生的就业之路。
学校前身为“菏泽戏曲培训班”,1985年经山东省批准成立“山东省菏泽艺术学校”。除了传统的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社会文化五个专业外,近年来又增加了播音与主持、广播影视节目制作、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特别是戏剧专业,是学校的重点专业。作为拥有8个地方非遗剧种的地级市艺术学校,这种独特的戏剧文化格局和资源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菏泽是名副其实的“戏曲之乡”。菏泽艺术学校为菏泽美丽的文化名片提供人才支撑,围绕菏泽“四乡一城”的城市名片做文章,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服务基层的文艺人才。歌剧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除了京剧、昆曲等戏曲外,高校基本没有地方戏专业。各省市的中等艺术学校大多承担着培养地方戏曲人才的任务。菏泽艺术学校作为菏泽市唯一的公办艺术学校,自然承担着培养地方戏曲人才的重任。2015年、2016年、2017年,该校学生代表山东省参加“中国戏曲小梅花”采风活动,连续三年获得金奖。这一奖项的获得填补了菏泽青年歌剧国家奖的空白。
学校以艺术教育为基础,培养优秀人才,恪守“育人为本,人人成才”的教学理念,培育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品牌,具有非遗传承、产教融合、优秀展演优势和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突出特色,成为建设菏泽文化强市和保护、传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力量。2012年以来,为弘扬和传承菏泽戏曲,菏泽市给予大力支持,免除所有学费培养戏曲后备人才,由市财政承担,为市公益性戏曲传承中心输送人才,从戏曲学生就业的角度深入思考艺术院校的发展。学校在学生基本功上也下了很大功夫。现在戏曲学院的学生,一般都是高中以后考上大学,由于年龄的原因,往往会错过练习唱、读、做、打等基本功的最佳时机。菏泽艺校正好弥补了这一点,从小学毕业生中招生,抓住塑造学生专业成长的宝贵时间,以“群传群”的模式平衡学历与专业的关系,更好地考虑艺校学生未来的成长。
学校不仅将精湛的传统文化艺术搬上各种大型舞台,还为当地民众呈现丰富的精神文化盛宴。很多公益活动的舞台上都可以看到艺术院校的老师和学生。自2014年以来,学校组织学生到社区、养老院和村庄进行慰问演出。2019年4月,应菏泽电视台《锦绣梨园》邀请,举办了《花牡丹美丽梨园展》专场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20年,对于菏泽艺术学校的师生来说,将是欢乐的一年。在菏泽市政府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他们即将搬进“菏泽职教园”。有了自己的新校舍和更加科学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师生们将在这里开始一条美好的艺术之路。
未来,菏泽艺术学校将继续遵循艺术教育特色,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民族文化自信为基础,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艺术与教育融合为特色,努力拓宽艺术特色办学之路。紧跟国际国内艺术院校前沿理念,充分结合订单式培养、名师入校、艺术与教育融合,为社会培养艺术专业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艺术人才服务。
(王)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