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海拾贝A
编辑|石海拾壳人A
○前言○ ●
舞蹈在众多艺术形式中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受外界影响,个人和群体都可以尽情地欣赏和创作舞蹈。客观地说,舞蹈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拓展和加深情感体验,满足人类的群居本能。
通过研究古籍可以知道,中国古代舞蹈的起源有巫舞和戏曲的起源。从周朝到三国、唐、宋、元、明、清,中国舞蹈逐渐发展壮大。深入探讨中国舞蹈的起源和历史演变,对于今天的舞蹈历史教育和舞蹈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代舞蹈的起源
关于舞蹈的起源有很多理论,包括代表说、博弈论、巫术说、情绪说、劳动说。在我国的古籍中,对此有着丰富的描述。舞蹈通过动作的外在表现来表现人的内心感受和情绪,随着人的喜怒哀乐而不断变化。
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关于舞蹈的起源有两种观点:寄生在女巫身上和寄生在戏剧上。在中国古代,最早的舞蹈演员可能是女巫,她们擅长唱歌和跳舞。女巫的工作是唱歌和跳舞,所以舞蹈的起源与巫师密切相关。另一种观点认为,舞蹈起源于古代剧本。这些说法对舞蹈的起源提供了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当人类感到快乐时,笑容出现在脸上,笑声在声音中传达,舞蹈以兄弟姐妹的形式展现。《诗序》中提到:“歌唱之不足,手不知舞,足可舞。”《礼记》也说:“曲为词,长词,悦词,不足词,长词;长词之缺,所以叹,叹,所以不知手舞足蹈。”所以舞蹈是在人类极度快乐的时候产生的,是快乐的终极表现。
舞蹈用动作表达快乐,唱歌表达快乐的声音。古代舞蹈总是伴随着歌声,现代舞蹈总是伴随着音乐。手脚并用的舞蹈只是舞蹈的初级形式,其节奏与现代舞相比并不完整。这种最初的舞蹈形式完全由内心的快乐主导,自然活泼,远胜于现代舞的节奏,因为这些节奏实际上是对内心快乐的约束。
《路史》、《鲁春秋》等古籍中也有关于舞蹈起源的记载。根据《路的历史》中的描述,在康殷时期,人们为了保持健康而制作了一种舞蹈,并通过指导舞蹈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这种舞蹈被称为大舞蹈。据《吕氏春秋》记载,在时期,人们还通过跳舞来宣传和消除疾病。
虽然《吕春秋》中的康殷氏是否为唐涛氏存在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舞蹈的起源早于唐涛氏。在唐涛时期,人们发现跳舞有益健康,而不仅仅是一种快乐。舞蹈逐渐发展成为人类健身的规律,历史的演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可以说《吕氏》和《吕春秋》是记载中国舞蹈起源的两部重要古籍。
古代舞蹈的发展
商代人对舞蹈非常感兴趣,热衷于民间祭祀和巫术活动,所以舞蹈流行起来。在周初,音乐和舞蹈仍然非常流行。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整理了前代的礼乐,才确立了各种舞蹈的规范。同时,舞蹈也被列入了学习课程,田字和庶人都应该学习舞蹈。周朝是舞蹈的全盛时期,舞蹈的顺序、时间、乐器都有明确的规定。
据《文献通考·乐部》记载,周代所用的舞器有16种,如:向、应、谢、、钱、弓箭、器、扬、砦、陆等。周朝有一套成熟的舞蹈方法。综上所述,一个动作必须伴有鼓声,动作结束时要下跪。文舞讲究屈服,表现谦逊,武舞威武,要昂首直刺。这也成为古代宫廷和祠堂乐舞的基本模式。
周朝时期,舞蹈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礼仪,用特定的乐器和服饰有秩序地表演,并被记录在明确的纲要中。皇帝有时去国子监看舞蹈,有时和他的副官们一起参加舞蹈。起初,舞蹈主要用于祭祀和国家仪式,气氛庄严肃穆。但后来,舞蹈逐渐应用于宴请宾客,人们边喝酒聊天,边表演轻歌曼舞,增添娱乐气氛。
在周代的宫廷和寺庙里,无论是庄严的仪式,还是君臣之间的欢宴,都离不开舞蹈的表演。此外,舞蹈文化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必然会反映社会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周秦开始,舞蹈的方式逐渐广泛,变化也逐渐增多。三国时期,魏武帝对中国音乐进行了一些改革,金朝仍然延续了旧的制度,增加了郑德和大禹两个舞蹈,由太常官监督管理。除了上述变化外,还有初唐武侯的《圣手舞》,舞者140人。
宋朝继承了唐朝的制度,发明了队舞的形式。到了元代,郊庙宴饮的乐舞变化并不多,只是增加了各种乐队。明代太常寺掌管乐舞,为郊庙大典设乐官、乐舞。至于清朝,郊区寺庙里的一般乐舞,和明朝前期没有太大区别。此外,杨烈舞、Xi舞等作品还保留着满族人的特点和精神。
中国古代舞蹈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逐步发展演变,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和审美特征的中国舞蹈艺术。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继承、创新、吸收和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舞蹈艺术通过动作充分表达内心的愿望和思想,以舞蹈的形式表达感情。
中国古代舞蹈虽然没有得到完整的保护和完整的传承形式,但通过形而上的精神、有形或无形的文化技艺,通过文字、图像、符号等方式,在中国和其他地区得到传承。这种传承方式保留了舞蹈艺术的精髓,让古老的舞蹈在文化交流中继续发挥影响力。
●○○舞蹈教育的功能和演变●
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与音乐密切相关。同时具有教育功能,被视为一种体育活动。
唐代杜佑在《通典》中写道:“舞蹈之所以用舞动手脚来表现,是因为歌唱不够,动作和表情都象征着具体的事物。”
《诗序》也写道:“歌唱不足以表达,舞手舞脚不知如何表达。而音乐激发内心感受,感受物体,产生动作,手自然动起来,喜悦表现到极致。这就是舞蹈的起源。”舞者会情不自禁地跳舞,这就是跳舞的动力。
《礼记》中甚至提到舞蹈可以& # 34;移风易俗& # 34;,文章写道:& # 34;教人跳舞,是调和气血,绷紧筋骨,舒展精神,陶冶心态。所以,血脉是和平的,耳目是聪明的,可以通过跳舞改变习俗,让世界和平。"《李景辉元》是宋代的一部作品,具有时代特征。它把舞蹈看作是调节身体健康的一种规律,也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方法。
舞蹈的本质在《吕晶易》中描述得淋漓尽致:“人类运动中最有节奏感的是舞蹈;通过舞蹈的练习,我们可以调动阳,指导一切。音乐声音在耳朵里,舞蹈在眼睛里表现表象,声音可以通过耳朵听到,表象储存在心里,很难通过表象观察到;所以圣人用干羽毛、羽毛等道具来露脸,通过热情的舞蹈来表达内心的意境,音声协调,使达乐得到充分的体现。”
《吕禄景宜》为明代朱载堉所作,自然比单纯的起源时代多了些历史色彩。但他所描述的舞蹈源于“内心的愉悦,因感受对象而自发的运动,手脚不由自主的舞动,无比的愉悦”,确实是一个精辟的观点。可见,舞蹈的起源在于快乐的表达,这与“兄弟姐妹身不由己地跳舞,快乐无比”是一致的。这种共鸣古今皆有,而非单个人所见。
中国的舞蹈起源于表达快乐,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健身规则。说到中国古代的体育,我们不能忽略“十年舞勺三年,舞成人,二十夺冠,夏舞”的记录。正因为如此,中国的舞蹈形成了独特的体育体系。
它与宗教哲学密切相关,通过行动中的“圈”体现灵性。同时,中国古代舞蹈蕴含着强烈的灵性,并富含传统文化元素,从而能够深入人的精神世界,起到教育的作用。
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其中孔子是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孔子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在古代舞蹈中有所体现,影响深远。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舞蹈也有一定的影响,与儒家思想一起体现了古代宗教哲学的精神。
中国古舞之所以能够发挥其精神启蒙功能,得益于诸多有利条件,包括善于抒感、拥有更广泛的受众以及统治者对“音乐与政治沟通”的重视。
《礼记》中记载:“德为性之终;乐者,中国之德也…诗,表达自己的心声;宋,吟诵其声;舞,动其容。”这说明舞蹈不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真善美的传递形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封建时期的到来,舞蹈从宫廷到民间,或者说从民间到宫廷变得更加普遍。这表明舞蹈不仅为王公贵族服务,也为老百姓服务。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也倾向于营造一种”幸福与政治沟通”的局面。因此,中国古舞的精神教化功能与国家政治、自然环境、道德行为和个人自我完善密切相关,这也是其主要表现之一。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舞蹈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最高价值在于帮助个体在无常的人生中找到不变的人生规律,领悟生命的真谛。在中国古代,舞蹈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如此,中国古舞也承载着中国传统身体文化的使命,承载着修身养性、完善人格的文化使命。
如周代的六间舞、六小舞,不仅有祭祀的功能,还用来教育民族。汉代的盘鼓舞完美地表现了道教沟通天地精神的人生追求。魏晋时期的《与鹅共舞》,表现了舞蹈家谢裳崇尚自然、超凡脱俗的志向。
在历史的长河中,刘邦的《大风之歌》和李世民的《秦王破阵之乐》既表达了颂德的意义,又体现了内圣之学的具体实践。这些例子显示了中国古代舞蹈的重要价值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也是一种具体的修养实践。
● ○结论○ ●
中国古代舞蹈的起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历了从早期的巫术、祭祀到后期的娱宾、教育功能、娱乐大众的渐进过程。人们追求表达情感和意义的需要,从而创造了舞蹈的形式。舞蹈逐渐成为满足人们自娱自乐需求的一种娱乐表演形式。
中国古老的舞蹈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见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只有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舞蹈的起源和发展,把自己融入到中国舞蹈艺术发展史中,才能认识和把握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史实和客观规律,熟悉和了解中国舞蹈的历史进程和民族传统。这将为中国当代舞蹈艺术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资料●
[1]舞蹈的价值与目标[J]。孙家林,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年度人物。1932
[2]民族舞蹈[M]。宋璐璐,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
[3]中国舞蹈的起源[J]。王建武,体育周刊。
[4]中国古代舞蹈研究[J].罗存斌,大夏日报。1932
[5]中国古代舞蹈[J].卢淑芳,文化建设。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