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冕
鼓浪屿花荫下的小楼
东海到了这里,与南海汇合,海天之间出现了一座美丽的城市。飞机正在下降,机舱里传来亲切的闽南语:“人生漫漫,白鹭与你同在,厦航空是你永远的朋友!”厦门在这里。迎接我们的是阳光、海浪、海堤、帆影,还有几只悠闲飞翔的白鹭。厦门被称为白鹭岛。这个城市里出现过和林,一个普通的男人和一个普通的女人。男人在东南亚种橡胶,一生省吃俭用,挣的钱用于教育;一个女人是产科医生。她从不结婚,一手迎来了无数的宝宝。他们伟大又平凡,他们也平凡又伟大。他们是这座城市的骄傲。
鹿岛南端被一条狭窄的内海隔开,每隔几分钟一班的轮渡可以把客人送到鼓浪屿。诗人蔡其蛟称赞鼓浪屿是海上花园。我们正在谈论的舒婷就住在这个花园里。她的家被绿树和鲜花包围着。登上小岛,沿着蜿蜒的山路,不到十分钟就到达了舒婷的小楼。朋友开玩笑说,不用问门牌号,岛上任何居民都知道舒婷的家。诗人的家美丽、宁静、温馨。海浪是她日日夜夜陪伴的音乐,花朵是她无尽梦想的装扮。
鼓浪屿的很多居民都是旅居海外的侨民。这些侨民从世界各地带回了不同的文化,尤其是南洋-马来亚或印度尼西亚,包括建筑。鼓浪屿的居民已经把他们的家乡建成了一个民族房屋博物馆。舒婷的家是鼓浪屿建筑博物馆之一。中华路上的一栋楼,是山中的一个僻静院落。住着一个诗人家庭。房子是老祖宗留下的,西式,两层,红砖砌的。多亏了这场混乱,它幸存了下来。
舒婷的童年有一段温暖的母爱:“你苍白的指尖轻抚我的鬓角,/我情不自禁地像小时候一样紧紧拉着你的衣襟”,“我向你哭诉一根刺,/我现在不敢穿静观,/我不敢”。童年如梦消失,小女人去了一个偏僻的山村“插队”。巴泰上杭区闵溪乡盐田村。我去过她住的那栋小楼。楼梯狭窄,破旧,摇摇晃晃,窗户里还在晾晒着过冬的干菜。门前的一条小溪从远处的山上流过她的家门。山外还有山,她只能在远山想家。
是做梦的少年时代,却是断山的梦。下班后,她悄悄开始写诗。诗中有一只小船搁浅在荒芜的沙滩上,无望地望着大海,仿佛在写自己:“帆已断/树无荫/连草也不肯长”“无垠的大海/尽管疆域辽阔/咫尺之内/已失去最后的力量”。真挚的爱会随着铺板腐烂吗?渴望飞翔的灵魂会被终身囚禁在沙漠中吗?她表达了对生活的怀疑和抗议。
黑暗的天空空透露出明亮的色彩。
我不知道过了多久,但我最终被允许回国。因为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她只能做一个日夜守护流水线的女工。生活枯燥乏味。\”我们从工厂的装配线上下来,回到了装配线上.\”。她是如此的不甘心,希望有一天属于自己空。舒婷在诗中写道:“我不知道有花有月,/因为我在过去的岁月里见过更多的风雨”,“人容易在月光下梦游,/渴望得到的时候懂得温柔”。她很幸运地遇到了诗歌,她很高兴能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渴望偷偷阅读,以及蔡其教先生开出的书单和笔记本上手写的诗词,聂鲁达和惠特曼这两位海内外杰出的诗人,唤醒了她潜藏在内心深处的诗意。好在有诗,这是她在孤独和无望中的一次机会。
一个新的转折点正在向一代人招手。崛起的一代和回归的一代,年轻的和年老的,在无边的黑暗中划出一道闪电。闪电划破天空空,将耀眼的阳光暴露在云层之外。一代人用黑色的眼睛寻找明媚的阳光,一代人决心告别黑暗,寻找迷失在草丛中的钥匙和夹在诗歌中的三叶草。新的生活开始了,舒婷写出了她的成名作《致橡树》。
伟大的时代尊重个人感受。
上世纪70年代,劫后归来的蔡其教真诚地“祈祷”:“我祈祷夏天多风,冬天少雨;/我祈祷花儿红紫;/我祈祷爱情不被嘲笑,在我跌倒的时候有人扶着我。”曾经有一段时间,爱情被否定,被轻视,两性之间美好的感情被践踏,被侮辱。小说家以反思的心情寻找并重新确认“爱的位置”。那时候性别差异被扭曲错位,几乎所有女人都穿上了男人的服装。性感几乎等于不纯洁,男女之间没有区别。爱情被嘲笑。爱情不仅没有地位,几乎所有的判断都指向:爱情有罪。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舒婷的一系列关于自我情感的诗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她独特的女性独白和私人情感的表达,包括她独特的审美风格,如“美丽的悲伤”,都被认为是脱离了“自我”大方向的自私的“自我”情感。根据当时的惯性和偏见,人们严重折磨她的写作,批评家指责她失去了写作的正确性。在这样一场大批判的风暴中,舒婷勇敢地向她的批判者和更多的爱者发出了她的“爱的宣言”,这是对橡树的。她说,如果我爱你,我绝不会像爬坎贝尔一样靠着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你是橡树,我一定是你身边的木棉;
你有你的铜枝和铁茎
像一把刀,像一把剑,
像戟一样;
我有我的红花,
像一声沉重的叹息,
像一支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享寒潮、风暴和雷电;
我们分享薄雾,流动的薄雾和彩虹。
荣辱与共,荣辱与共,相濡以沫,相亲相爱,一棵树必须与另一棵树并肩而立。这样看来,《致橡树》不仅仅是一篇无畏的“爱的宣言”,更像是一张向歧视女性的变态时代宣战的纸,也可以看作是女性的“自尊自爱宣言”。
一首诗总结了一个时代,也警醒了一个时代。对诗歌表现“自我”倾向的批判,伴随着对朦胧诗多年的争议,舒婷一直处于漩涡的中心。幸运的是,我们所有人都赶上了一个宽容和开放的时代。不仅尊重写作自由,也尊重个人感受。舆论压力得到缓解,诗人最终赢得了广泛的认同和喜爱。《致橡树》也因此成为新诗潮流的经典。由此我们知道,所谓文艺的时代精神,并不是指作品的题材意义重大;即使是个人的“私事”也应该得到尊重。给橡树无愧于它诞生时的伟大时代。
阳光岩下的三角梅
现在,我们的目光还是回到美丽的鼓浪屿。走出舒婷萧楼的户外扶梯,从莘庄花园的海上曲径到日光岩大约半个小时的路程。鼓浪屿用鲜花和钢琴声,还有海浪和蝴蝶,用白鹭欢快的舞蹈,指引我们走向日光岩。这里是郑成功的战斗基地,将军的眼睛仍然看着南部亲爱的沿海地区。此刻,所有的窗户都挂满了鲜艳的九重葛,从花丛中飘来钢琴的叮叮当当的声音。
在这个花丛中的小岛,家家都有敲键的声音。这里有许多优秀的钢琴家。它不仅是诗歌之岛,也是钢琴和音乐之岛。这里有一个著名的钢琴博物馆。不久前,我又去了鹿岛。在集美雪村的一次集会上,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称赞了这个阴凉的海上花园。我说鼓浪屿的琴键被敲击的时候,九重葛在日光岩下绽放!
舒婷写给橡树只是一个开始。她不仅找回了失落的爱情,而且肯定了爱情的价值和地位,确立了恋爱中女性的尊严。到橡树只是一个开始。然后,1981年,我写了《惠安女》:“我天性不爱谈苦难/我不认为苦难永远消失了/当笛声和琵琶在黄昏的照片里/我唤醒了一般的悲伤/你在嘴里轻轻咬着头巾的一角”。1983年,他写了《神女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沿着河岸/金光菊和女贞的激流/煽动新的背叛/在爱人的肩膀上哭一夜,不如在悬崖上展览一千年”。
是艰苦的岁月唤醒了她的诗意,四季盛开的五颜六色的三角梅给了她美丽的灵感。她有美丽的忧伤,让她成熟。
沟通和影响
《致橡树》发表于1979年《诗歌》杂志第四期。1982年被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作品奖。
《致橡树》多次入选教材,包括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山东教育版、上海教育版、江苏教育版等多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以及郑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的大学语文教材。
《致橡树》曾多次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包括孙周导演、顾伟力编剧的29集电视剧《相思树》(2008),马进导演、周勇编剧的40集电视剧《十里春风不如你》(2017)。李根还执导了微电影《橡树》(2015)。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在各种文艺晚会和朗诵会上,《致橡树》是最常被背诵的诗歌之一。朗诵过这首诗的著名播音员、配音演员、主持人、影视演员有亚坤、姚锡娟、丁建华、乔震、朱琳、董卿、任志宏、陈数、胡亚捷、红石、张一山等。此外,程天一作曲并表演了歌曲《致橡树》,以舒婷的诗为歌词。
(饶晁祥国整理)
光明日报(2019年08月16日第15版)